杨桂珍
(甘肃省陇西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748100)
牛骨折是因受外力作用而使骨骼发生部分或全部断裂的病症。一般多发于四肢下部。
多因饲养管理不当,患畜跳沟跃涧,失蹄滑倒,误踏隙洞,或棒打、石击、翻车、坠坡等,均能引起本病。
根据骨折的性质分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四肢骨折,患部肿胀、疼痛,站立时三肢负重,运动时断端下段悬空甩动,触诊检查时完全骨折可发现折断部骨摩擦音,有的骨折断端刺破皮肤,创口流血。不完全性骨折患肢局部肿胀、疼痛,站立时不能负重,运步呈现跛行,不易确诊,可按一般扭伤治疗,可治愈。
骨折的治疗,以整复、固定和机能锻炼为主,辅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药物治疗。
3.1 整复:保定患畜,为减轻疼痛和骚动,可局部或全身麻醉,以免挣扎造成再移位。整复应遵循“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即先将骨折断段往开牵拉,使两断端离开,以便整复复位。整复时须助手2 人,1 人双手持骨折上端,另1 人握住骨折下端,若手操作不方便时,可用麻绳捆缚于骨折断端的上下方牵拉,以达到拉开的目的。助手按术者指示进行上提下拉,左移右转,术者双手置于骨折外,应用拇指与四指的互相配合,采用挤按捏压,上推下托等不同方法,使两断端复位吻合。如为粉碎性骨折,在骨干吻合后,尚须用掐捏推托等手法使碎骨尽量贴附到骨干原脱落处,以达到“陷者复起,突者复平”的目的。
3.2 固定:整复后立即用夹板固定。夹板可用木板或竹板制成,厚 0.3~0.6cm,宽 1.5cm 左右,其长度视固定部位而定,一般以恰好卡在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间的长度为宜,以免影响上下关节的活动。固定顺序:患部消毒—外敷接骨丹—缠绷带—垫棉花—包毛毡片—放置夹板—铁丝或绳子固定,固定的松紧度要适宜,过松会脱落,过紧会妨碍气血运行。若为开放性骨折,病初以处理外伤为主,清理创内的污物、坏死组织及骨碎片,并彻底消毒、敷药,进行包扎,并根据病情每隔1~2 日处理1 次,以后随着创伤的好转、愈合,再逐步转为以局部固定为主。
3.3 机能锻练:采用动静结合的原则,在固定的同时,应适当运动,以促进气血流畅,加速骨折愈合,防止后遗症。
3.4 接骨膏:白芨 100g、大黄 70g、黄柏 70g、栀子70g、乳香 45g、没药 45g、骨碎补 45g、天南星 45g、白蔹45g、血竭 20g、冰片10g,共研细末,鸡蛋清或面粉适量,加醋调敷。
3.5 消炎汤:柴胡 15g、当归 15~30g、穿山甲 9g、花粉 15~30g、红花 9g、桃仁 9g、金银花 30g、陈皮9g、赤芍 15~21g、乳香 15g、没药 15g、白芷 15g、甘草9g、防风9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加黄洒120ml 为引,1 次灌服。
3.6 包扎药方:泽兰 120g、红蓖麻叶 60g,红糖30g,烧酒30g。配制方法:将新鲜泽兰茎叶及红蓖麻叶捣烂,加入以少量水溶开之红糖,放入锅内微火煮开数分钟,临用时再加入烧酒拌匀捞起,包于1~2 层清洁纱布块中。
包扎方法:将患牛行横卧保定,为了手术方便,患肢在上。随即用两手握住骨折部,细心将断碎骨揉捏吻合等待包扎。包扎时,先将内层夹板扎好,夹板两端垫数层纱布条,防止损伤皮肤,然后将备好之药于纱布块中压匀,趁热贴于内夹板上,扎上外层夹板,每3 天换药1 次。
3.7 治牛胫骨骨折,鲜土鳖虫30g(捣烂),当归、红花、牛膝、续断、白薇、防风、木通、连翘、乳香、没药、血竭、自然铜、骨碎补各20~25g。煎水喂服。
3.8 当归 150g、乳香 150g、没药 150g、红花 200g、续断 150g、木香 150g、自然铜(醋煅)150g、桃仁150g、羌活 150g、独活 150g、血竭 150g、骨碎补150g、杜仲 150g、木瓜 150g、秦艽 150g、虎骨(以猫骨代)150g、血余炭 150g、黄丹 3kg、豆油 5kg。将上述药物,除黄丹外其余药物全部研碎,放入铁锅内,加入豆油拌匀,用文火熬煎,火力不宜过猛,否则影响药效,且会发生危险。药物煎熬约3小时,将药渣滤去,再用文火熬2 小时左右,后加入黄丹,先加入2/3 左右,后逐渐加完。熬1 小时左右,用筷子蘸起油珠,滴在小碗内,沉而不散,或用筷子挑起药膏,呈粘稠线条状,此时,可停止煎熬。
牛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如不及时予以合理治疗,可能导致残废。对于本病的治疗,应以整复、固定和机能锻炼为主,为了防止感染和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可结合必要的药物治疗。以上介绍的疗法,对于四肢下部骨折均有较好的疗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