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体会*

2020-01-11 01:37王朝兰张云梅
中医外治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神阙穴健脾疗程

赵 强,李 青,周 瑜,王朝兰,张云梅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重庆 400080)

小儿厌食[1]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小儿较长时期(>2周)食欲不振,见食不贪,厌恶进食的病症。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城市高于农村,1岁~6岁小儿多见。厌食因长期摄入不足,易致气血生化乏源,机体出现营养物质缺乏、免疫力低下,极易并发疳证、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或障碍、贫血等疾病,严重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灵枢·脉度》中指出“脾气生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脾胃健运就即有饥饿感和食欲。影响脾胃正常功能的因素很多,如饮食不当、喂养不当、长期患病、脾胃受伤、先天性功能不全、后天障碍、情绪障碍等[2]。笔者运用中药健脾散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探索小儿厌食最佳治疗方法,现将临床体会分享如下。

1 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其体表特定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病治病、增强体质的一种外治疗法。小儿推拿是一种良性的、有序的、具有双向调节的物理性刺激,易被小儿内脏和形体感知,从而产生“随拨随应”的效果。[3]此外,小儿推拿还可以帮助儿童改善体质和免疫力。由于小儿推拿不需要药物,具有操作方便、儿童无痛、临床实践合作方便等优点,便于临床推广。与西医治疗相比,它不仅经济负担较小,儿童也不需要接受药物干预,免其服药麻烦和降低药物对其身体的伤害[4]。与针灸治疗相比,安全可靠,无烫伤风险。因此,它受到医务工作者和患儿家属的广泛欢迎。笔者近年应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取得较好疗效。常用穴位:①逆运内八卦:将患儿左手掌固定,以患儿掌心为圆心,以掌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有行滞消食之功效。②揉板门: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拇指揉大鱼际平面中点,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之功效。③推补脾土:医生左手握住患儿左手,以右手拇指沿患儿左拇指桡侧面由指尖向指根,有健脾调中,消食化滞之功效。④揉足三里约3 min,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三寸,予以揉法,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之功效。⑤捏脊:医生用拇指和食指将患儿尾骨尖皮肤捏起,食指向前推动,拇指向下形成捏拿、推捻动作,一捏一放,两手交替沿脊柱中线徐徐向前推进,一直捏到大椎为止,共6遍~7遍,捏后按揉脾俞、胃俞以加强疗效,原理是通过对督脉和足太阳经的捏拿,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通经活络、恢复脏腑元气的作用。配合点穴补位,可振奋全身阳气,推动气血运行,打通经脉,规律性点穴可平衡阴阳,调节气机,最终实现调和脾胃失常、恢复功能、治愈厌食的目的。⑥随症加用手法:便秘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兼有呕吐者加推天柱骨;兼见食积发热者加清天河水。每天1次,每穴推拿100次,7 d为1疗程,使用1个~3个疗程。。

2 敷 脐

脐部所在部位有人体非常重要的保健穴位神阙穴,肚脐无皮下脂肪,血管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能刺激通便,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5]。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具有顺气消积、导滞通便的功效。通过敷贴脐部可以刺激脐部神经作用于腹部的自主神经,恢复肠道的传导功能,促进肠蠕动而排便,故有治本的作用。对于不能坚持推拿治疗的儿童,药物敷脐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自制的健脾散贴敷神阙穴,每次贴敷6 h~8 h后取下,每日1次,连续贴敷7 d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治疗,如发现穴位贴敷处皮肤异常,及时停止治疗并给予相应处理。穴位贴敷药物组成:砂仁、陈皮、肉桂、苍术、丁香、藿香各10 g。制法:将各药物磨粉,过80目筛后按计量混匀,每次取药粉约10 g,用优质醋或蜂蜜调成湿软适中的膏剂,贴敷在神阙穴上,用医用无菌敷料固定。敷贴时间视效果逐渐缩短,应用1个~3个疗程。

3 喂养指导

让小儿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从小培养,保证小儿有良好的胃口和主动进食的想法。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首先要按时、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饭后吃水果。其次家长要注意经常变换饮食的品种,每周的膳食结构勿千篇一律,种类和做法多样化,颜色鲜艳,用不同颜色的食物引起孩子的兴趣,同时要注意荤素搭配,保证小儿蔬菜水果的摄入[6]。最后,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好的用餐气氛,让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摄食。

4 典型病例

王××,男,5岁6月,初诊:2019年6月15日。食欲减退3 a余,平素喜食零食,爱喝饮料,挑食,喜食肉类,不喜蔬菜、水果,进食困难,伴纳后腹部胀满不舒,偶有腹部隐痛,面色少华,精神良好,眠安,大便时有偏稀,夹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白厚,脉弦滑。辨证:厌食(脾运失健)。治法:运脾助纳,开胃进食。予健脾散贴敷神阙穴1个疗程。予小儿推拿:逆运内八卦、揉板门、推补脾土、揉足三里、捏脊,治疗1个疗程,并对患儿家长进行合理的喂养指导。

二诊:2019年6月22日。患儿症状缓解明显,食欲转好,食量增加,无腹胀、腹痛症状,面色转润,大便恢复正常。治疗后症平,脾气渐复,胃气渐开,肝亢渐平,肝脾之间渐趋平和。效不更法,继续前治疗2个疗程后病愈。

5 讨 论

小儿厌食症是临床常见病,是指小儿长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各个年龄儿童均可发生,但以1岁~6岁多见。其常见原因除器质性疾病外,还与微量元素缺乏、环境、心理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除食欲不振外,无其他明显不适,但可造成机体营养失调,机体免疫力降低,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儿童摄食保健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临床诊断缺乏统一标准,以食欲减退为主。在小儿厌食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情况下,临床治疗仍以改善食欲为主。目前西医主要应用促进胃动力药物、补锌剂及调节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临床可起到一定疗效,但患儿停药后容易复发。然中医具有辨证论治的特色[7],对原因不明的厌食症患儿,给予中医中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8]。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小儿时期脾常不足、胃小且弱,加之饮食不知自节,由于喂养不当长期挑食、贪吃零食、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滋补之品,损伤脾胃,导致“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从而产生厌食;也可因为多病久病或病后失于调理,损伤脾胃,纳运失健而致厌食;先天不足的小儿五脏皆虚,脾胃尤弱,失于调护,亦可致厌食[9];此外,情绪不调,肝气横逆犯脾或思虑伤脾均可导致厌食。脾运失健(脾胃不和)食欲不振,甚则厌恶进食,食少无味,进食可见脘腹胀满,形体略瘦,面色少华,精神尚好,舌苔薄白或薄腻。中医常内服外治以调脾助运、健脾益气或益胃养阴。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很多患儿无法坚持口服中药煎剂治疗,而愿意接受中医中药外治治疗[10]。笔者临床运用外治疗法中的推拿或敷贴,或两者兼用,同时进行合理的喂养指导,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神阙穴健脾疗程
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防治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艾灸神阙穴防治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治前列腺增生
浅析“神阙穴”禁刺说*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