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璐璐
美霞(右)和丽霞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出生在河南兰考的普通乡村。2012年春节,四年没回过老家的丽霞和姐姐美霞在村里的田地里相视而笑
美霞和丽霞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出生在河南兰考县的一个普通乡村,长大后姐妹俩开始了不同的人生。
姐姐美霞成为了乡村小学的一名教师,她对工作兢兢业业。妹妹丽霞去深圳打工,亲身经历了一个打工者的酸甜苦辣,从公益机构的一名志愿者开始踏入公益行业。
乡村学校的学生们因受打工潮的影响,一部分成了留守儿童,一部分成了流动儿童,一部分到私立学校住宿就读。许多学校也面临着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专业教师十分短缺、教师编制不足、人力资源十分匮乏等等问题。一名乡村教师往往身兼几职,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因为工作调动,姐姐美霞调到全乡镇最偏远的一所小学教书。这是一所学生不超过一百人的小学,教师只有9人,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2016年,县教育局派来三位年轻的特岗教师,结果第二天就走了俩,因为觉得“太远了,和想象的差距太大”。
美霞从乡村教育的现状中逐渐认识到行动的力量,想把网络课堂带到学校,可是没有经费和电脑。在妹妹的帮助下,她从北京收集了几台二手的老电脑,手拿肩扛地带回学校,让村里的孩子能用电脑共享优质的师资条件。同时,她也开展阅读课、绘画课等一系列课程,给这所乡村小学带去了生机和活力,然而每年将近六千的专用光纤费用依然是这所学校的一个难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丽霞在深圳街头接触到公益机构,慢慢地,她也开始投身到公益活动之中。
2009年11月,丽霞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自掏腰包在北京东三旗村村口一家倒闭的饭店二楼租下了一个不到40平米的空间,成立了“木兰花开社区活动中心”,为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外来基层打工姐妹提供服务和帮助。
2010年机构正式工商注册,2016年4月民办非营利机构注册成功,丽霞成了生活在北京城边村的草根NGO的负责人。很快,这里就成了附近打工女性的心灵港湾。
经常来参加活动的红佳因為家暴离婚远走他乡。她曾经这样写道:“2006年我带着小儿子来到北京,最开始在建筑队干活时,给人搬砖,手磨得都是血,盖房顶,四五块砖同时往上扔,让我接住我就得接住。一百斤的水泥袋我一袋袋地背。做过铁门,大铁门得有多沉啊,男人扛门,我也扛门。男人能干的活,我都能干。为了孩子,为了生活,为了自己,我能不好好干活吗?如果我没有出来,我可能现在还要半夜起来上山放羊,随时忍受他的打骂。”
打工女性在这里抱团取暖相互安慰,互相激励。她们见证了这个公益机构的成长过程。机构还组织成立了木兰文艺队,为打工姐妹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文艺队陆续创作了多首原创歌曲《不完美的妈妈》、《木兰花开》、《我是女人》、《我要大声唱》。每年的打工春晚都会出现木兰文艺队的身影。
左上:15岁的美霞在乡里的照相馆拍了这张照片。右上:2015年丽霞来到芦村,这是木兰机构在北京租住的第二个办公地点。如今这里在逐渐拆迁,不远处的高楼依稀可见。左下:2015年11月,美霞和丽霞的妈妈终于完成了想拍婚纱的愿望。右下:2012年2月,瑞卿站在妈妈丽霞老家河南兰考的土地上,这个12岁的少女不知道八年以后她会踏上美国的土地
2012年8月,美霞(左)来北京为妹妹工作的木兰花开社区服务中心做志愿者。受妹妹丽霞的影响,美霞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丽霞在机构8周年的夜晚写道:“我们都做不了传统意义上的光荣而伟大的母亲。我们在家乡,无力给孩子好的物质条件,我们带她们来到城市,寻找生活的一点希望,却无法给她们正规的教育。我们只能够抱团取暖,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我们走到一起聚起小小的力量,我们生活中虽然充满了艰辛,却依然歌唱。我和我的伙伴们,一次次地在搬迁中重新开始工作,一次次在流动中寻找和大家一起前行的机会和可能,有时候会走一步退两步,有时候会从头再来。在这样的流动的状态中,在这样的窘迫的环境中,我们就是这样地活着。回首8年,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样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充满了无奈、艰辛、泪水,当然也有很多欣慰的点点滴滴。最欣慰的是我们依然‘活着,不能做大,就做力所能及的,不能改变社会,就改变自身。也许,我们这样一个由流动女性组成的‘木兰组织,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不论处于什么状态,‘活着就自有其价值和意义所在。”
丽霞的女儿瑞卿是典型的流动儿童,生活在城中村,小学到中学都在打工子弟学校上学。丽霞注重培养瑞卿独立、豁达的个性,在给予尊重的同时给她足够的信心。2018年瑞卿获得UWC两年全额奖学金,今年又考取美国St.Olaf 全额奖学金。2019年9月,瑞卿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开始了大学生活。而姐姐美霞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受母亲的影响和启发,选择在扬州的一家公益机构工作。
美霞、丽霞的妈妈是典型的乡村女性,一辈子操劳,总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家里人的最后。她不重男轻女,从小就支持姐妹俩去读书受教育。从最开始对丽霞做公益的不理解、担心到后来的支持理解,妈妈也逐渐向丽霞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没拍过婚纱照的遗憾,在丽霞的帮助下圆了自己这个心愿。
2013年7月,美霞在繁星戏剧村小剧场演出的间隙,看着其他女工表演,想到自己,不禁眼含热泪。2013年上高一的儿子突然表示不想继续读书,这对美霞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2013年7月,美霞在繁星戏剧村小剧场演出内心独白剧,“我要抓住年轻的尾巴,我不想再只为别人而活。我想在以后的岁月里,为自己精彩地活一把!”妈妈此时正坐在观众席听女儿的心里话
在为这个兰考县最偏远的小学改善教育环境的过程中,美霞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努力的方向
美霞筹集了几台二手电脑,一个人肩扛手提把这些机器带回学校。通过网络课堂,学校的孩子上了从来没有上过的音乐课和美术课,听到了既有趣又发音纯正的英语课
美霞和丽霞这对乡村姐妹从对自身命运的不服输到学着如何认识自我,努力实现着看似不可能的梦想和自身的价值,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身边的许多人。她们的经历展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她们是中国众多乡村女性命运的一个浓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女孩出嫁留在乡村,一部分女孩走出乡村希望在城市里寻求改变生活之路,而回不去的乡村和融不进的城市又成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中国有亿万乡村打工女性,她们需要更多的关注,需要被更多的人看到她们真实的生活。
2012年8月,木兰社区服务中心的主创人员合影:丽霞、张睿、春分、黄玲
2017年2月,又到了要交房租的日子,每年不断涨价的房租是压在丽霞身上最重的负担。四个人的吃住都在机构,大家一天三顿都是馒头
2016年1月,木蘭花开社区服务中心的文艺队正在打工春晚的后台排练
2019年5月,北京繁星戏剧村小剧场,木兰和中戏编写的 《打工女性生育纪事》 正在排练。2019年12月木兰花开社区服务中心获得第五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新声提名,还获得北京市民政局颁发的2019年度社会组织等级评估5A级
2012年2月,河南兰考乡村,美霞的儿子站在田地里。受母亲的影响和启发,他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在扬州的一家公益机构工作
2015年8月,美霞( 右) 和丽霞在北京顺义拍了艺术照
2019年6月,云南昆明,丽霞的女儿为她拍下的照片。母女俩进行了一次毕业旅行,看着女儿的背影,丽霞说:“我们都要学着如何分离。”
2019年6月,云南昆明,丽霞和女儿在旅行途中同吃一碗米线。女儿瑞卿2018年获得UWC两年全额奖学金,今年考取美国St.Olaf 全额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