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高锋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1520)
“教育”一词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对于教育的定义,各国学者的认识和理解也有所不同。孔子认为:知识和道德都是要靠学习培养出来的,教育是形成人的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所以就有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美国的杜威则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著名观点。中国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通过对当时中国教育状况的深入思考和开展教育实验后则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虽教育思想不尽相同,然教育方向大致相同,所以才有了虽经历时代变迁、岁月更迭,但教育思想不褪色的碰撞和交融。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时代的中国教师,应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传新时代之道,授新时代之业,解新时代学生之疑惑。对于国家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应以责任担当的意识、以务实创新的态度夯实传道授业的专业基础,提高传道授业的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
读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教育老兵对教育的感悟和献身教育的人格魅力,也让我们对教育事业的行动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们一要不忘初心,唤醒对教育事业的理想追求;二要坚定信念,在“有教无类”中寻找劳动的价值;三要践行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行知合一中提高业务水平。一所理想的学校培养理想的人;一所理想的学校更需要一群理想的人来建设。在开展高水平中职学校项目建设的育才职教中心,构建高水平治理体系、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和高水平党建、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实现高水平服务和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是学校的理想。全校教职员工须共同奋斗,在学陶、师陶、践陶的校园文化背景下,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以新时代工匠精神指导实践,争做行知教师,坚定走行知之路,实现自己的教育梦。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兴国的伟大事业,为国民的知识水平提升呕心沥血。他是一位爱国的人、敬业的人、创新的人,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的完美体现。行知教师,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有力践行者,具有敬业爱生的师德,具有因材施教的才能,具有躬行实践的精神,具有教学相长的教风,具有开拓创造的能力。
陶行知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您和您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尽了教师的天职”,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就会树立起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国家服务的思想,用己的知识技能去开发学生的潜能,用自己的思想品格去影响学生做人。
面对受教育的个体,教师以爱心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没有爱,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只有爱才是教育学生最直接的方法和手段。唯有亲其师,才能信其言,教师要热爱学生,和学生的精神生活协调一致,才能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陶行知说:“松树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就会烧死。”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能观察到学生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学生最殷切的需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明了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差异,探明学生的内在需要及最近发展区,才能从每个学生不同特点和原有基础出发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精心指导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得到发展。
陶行知说:“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教师的职责不只在拿现成的知识,要将解决问题的办法传授给学生,不只在让学生记住现成的结论,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实践。
陶行知说,“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科学、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承担传播人类文明使命的教师知识更新的要求越来越强,做教师的不是像以前那样贩卖些知识就可以的,面对见多识广、求知欲旺盛的学生,一个除了教科书之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教师,是很难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的。
培养开拓创新型的学生,教师首先必须有为振兴民族、振兴国家、为真理而奋斗的大无畏的探索和开拓精神,不迷信权威,不墨守陈规,勇坚持真理,善修正错误。其次,要不断研究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方法,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及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种创造的环境,及时捕捉闪烁在学生头脑的创造火花,并将其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