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敏楠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 内蒙古赤峰 024000)
很多学生不重视初中地理教学,而且地理知识内容又较为庞杂,所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不高,都是在被动学习,降低了教学的效率,也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应用趣味教学可以让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既能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关系转变,也能让地理知识丰富呈现,有助于学生的有效理解,建立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初中生的兴趣需要,以地理知识的内容为基础,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初中生在地理课程中不主动的很大原因是知识点较多,其中大部分是理论陈述,知识没有新意。所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1]。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多样化的内容引入地理知识,使地理知识内容带有趣味性,这样学生就能愿意探索地理知识。例如,在“海陆的变迁”的教学中,教师单一讲述理论,学生肯定没有兴趣,但以动态图像和未来的变迁变化为内容进行知识讲解,势必会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学习,也就可以实现有效的知识呈现。在“多变的天气”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民谣或者谚语的引入,让教学内容带有一定的生活性,再利用一些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天气与气候的对比与变化,这样既能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认识之间的距离,实现兴趣培养;还能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广泛性,实现地理知识内容的多样化呈现。
初中地理知识的内容虽然较为庞杂,但其中也有趣味性的知识内容,教师要将其挖掘出来,然后进行呈现,以此实现趣味教学,帮助学生深刻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河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我国的主要河流传说引入到教学中,让枯燥的地理介绍有具体的内容,也可以实现趣味教学。初中地理的学习更多的是记忆,建立地理知识的体系,所以让知识变得更具趣味性,就能让地理知识变成立体的内容,有助于学生记忆,也能使学生有较高的积极性。地理知识趣味性的挖掘要以知识的有效展现为出发点,不能让趣味展现影响到学生的理解认识,而是让趣味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都是以知识介绍为主,学生没有问题的产生,学习感受也较差。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教师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便捷性,丰富教学内容,让地理知识有多种方式的呈现。例如,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计算机机房上课,每名同学一台电脑,给学生提供一个AR动画和一个资料包,让学生在电脑上自己操作,学习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海拔、相对高度,感受立体的山与二维平面图之间的转换,寻找山体各部位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知识点集成为几个微课资源,并在微课资源中加入一些具体的图片,这样地理知识的呈现较为集中,可以使学生快速完成知识学习,丰富的图片也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地理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行为。在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趣味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知识点的有效呈现和学生的兴趣,让丰富内容带动学生的学习、理解。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有地理思维的成长,养成地理核心素养。但在目前的地理教学中,即使是趣味教学注重的也是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忽视了素养的培养[2]。鉴于此,教师在趣味性教学的开展中需要做出调整,结合实际生活来教学,使学生不仅有学习的兴趣,也能有参与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自然灾害”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查询县志,找到本地区所经历过什么样的自然灾害,并组织学生对自然灾害进行讨论,分析自然灾害的形成和解决。在“地球的公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学校作息时间的改变,影子的长短变化等发生在身边的情况,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既能进行知识探究,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素质教育。
在趣味教学中,组织地理活动,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和解题练习是较为重要的方式。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有不做思考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就可以组织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促进对知识的有效理解[3]。例如,在“从世界看中国”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抢答的活动,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抢答,既能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让知识的学习更为深刻,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趣味性教学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能让学生的学习变主动,不仅能激活学习氛围,也能让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为深刻,能够在知识学习中培养核心素养、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