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玲
学好数学课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成绩,还能推进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开展互动式数学教学活动,无论是对教师、学生还是课堂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在互动中展开自主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将互动式数学课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关系,相信每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这就需要教师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严格管制甚至是对学生的心理压制。在实际教学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要教师放下自身高高在上的架子,只有放低自身姿态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想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都要做出努力,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与爱护,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感受到教师的亲切,这样才能使学生最大化地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才能积极主动地在课堂学习中与教师展开良好的互动[1]。
在开展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课本理论为切入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教学“探索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问题引出探索勾股定理的意义,以此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我国早在商朝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勾三股四玄五的勾股定理特例,而国外是在6世纪由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提出并验证了勾股定理,他验证了直角三角形两条边直角边的平方和与斜边平方相等的几何定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也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每周一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学校的旗杆长度是8米,而在升旗拉直绳子的时候距离旗杆的最底部是6米,以此导出问题:在升旗时候所使用的绳子应该是多少米?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的师生互动式提问可促使学生逐渐掌握和理解这节所学数学知识,教学效果非常明显[2][3]。
在开展互动式数学教学时,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条件,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教学“圆”时,我利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然后利用圆规随意画出一个圆形,并描述一下自己的实践操作体会。有的学生并没有画出圆形,我让他说一下没有画出来的原因,圆规的针尖由于滑动所以没有画好,需要固定好圆心,如果圆规两脚叉开的大小在画圆的时候发生了变化也不会画好圆形,所以叉开的大小必须要固定好。这个时候我又让学生在纸上不同的位置分别画出两个大小不一的圆形。接着问:为什么这两个圆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相同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得出结论:定点决定圆的位置,定长决定圆的大小。最后在让学生利用直尺画出圆的半径与直径,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可以画出多少条?学生在画的时候很容易会发现圆的半径与直径是有无数条的,从而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通过亲手实践,学生不但能发现问题,还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一定要认识到互动式数学课堂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处理好互动形式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恰当运用策略,形成师生有效互动,走向和谐的课堂教学。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在互动式数学课堂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