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莹
(大连综合高级中学 辽宁大连 116033)
生物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今后学生升学考试所必须面对的学科,需要教师加以重视,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各种生物知识,还要注意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生物素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我们要认真分析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根据内涵要求开展教学创新,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习,丰富生物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动力,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各种生物知识,形成良好的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更加珍爱生命[1]。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相应学习阶段学习到的专业技能,是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素质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考虑到生物学科的情况,分析其中的几个重要元素,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珍爱生命等。教师在生物课程中可以针对教学问题进行有效分析研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状况,探究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制定生物教学的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了解生物学习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导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利用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进步。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只关注理论知识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是应付学生的考试要求,使得学生无法通过有效的生物学习提高素质。因此,教师可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对生物知识进行分析探究,促进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的培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理解生物,真正理解生物的学习价值,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掌握生物知识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生物观念的形成。学生在生物课堂上也会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和互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物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实现对生物知识的深入学习。
教师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负责人,也是核心培养策略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对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成果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根据生物课程要求,创新各种生物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习,并组织各种生物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发展[2]。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教育,让学生可以通过有效的学习探究理解各种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可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可以结合各种生物问题,或者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新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中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小组学生自己进行玉米种植,并记录相关数据,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经历植物生命生长的过程,并从中认识到相关生物知识。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上的交流互动,有效加深学生对生命的印象,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分析生物教材的要求,利用新型教育手段,合理布置生物课堂,丰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工具,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生物学习互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生命观念[3]。
例如,指导学生学习新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中关于“细胞”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关细胞图像,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现,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样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细胞,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感受到细胞的演变过程。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需要更新传统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视核心素养教育,积极创新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引导学生进行课上课下的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生物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