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 超
目前,为了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满足新课改的教学需求,很多小学都积极开展和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并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有效帮助学生缓解了学习压力,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让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效果,我们必须建立符合小学体育的大课间活动长效机制,下面就对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长效机制的构建进行分析探究[1]。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在理解和认知上面都不是特别充分,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安排和规划。在学生的大课间安排一定的体育活动能帮助学生从之前用脑量较大的文化课学习中暂时脱离出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更好地为后面的课程学习做好准备,同时让学生的课间活动更加丰富和多样。
目前,很多学校为了充分利用大课间时间,开始结合当前小学生的兴趣和思想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性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这样一来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让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发展。
开展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仅靠体育课堂对小学生的身体进行锻炼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就需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统一参与体育锻炼,通过多种活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大课间活动基本都以学生或班级为单位开展,一般而言,学生比较固定。但每个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发展情况各不相同,这也要求教师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应考虑到对学生进行组合,应按照学生兴趣和身体情况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可以把各个项目中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挑选出来,发挥这些学生的榜样力量,进一步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另外,为了让体育大课间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也要从学生出发,对活动内容进行组合,确保各个活动项目的周期,让大课间活动长期为学生带来新鲜感,教师要最大化地利用好活动场地,使学生可以在大课间开展舒适的活动[2]。
目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一直都在进行调整和改革,但很多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并没有完全取得一定的成效,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小学生对体育活动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很多学生把大课间当成了一个放松和休闲的时间,在运动时比较随意,甚至还有些学生会出现缺席情况。面对这样的问题,学校必须提高警惕,加强重视,要对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宣传,也要使家长认识到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让学生认识到参与体育运动的价值,使其更好地配合教师工作,在大课间中进行有效的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体育大课间中参与体育活动的班级较多,为了让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发挥出效果,体育教师要负责活动期间的巡视和指导。这时候可根据各个体育教师所擅长的领域对教师进行分工,给到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随着大课间活动进一步的开展,学校也要对学生各个活动区域做好教师的分工安排,做好教师的多样组合。另外,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肯定也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有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判断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看护,当出现危险情况后。教师要能够进行及时制止和处理,要把维护小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活动的首位,进一步推动课间大活动顺利稳定地进行[3]。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对小学生和小学教育都有重要意义。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起步阶段,是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关键期,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学校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因此,一个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的大课间活动体系的建立非常有必要。这需要师生共同配合,推动大课间活动的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