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雨波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心学校 山东东营 257200)
(支教单位: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中心小学校 重庆 409800)
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科普中心、信息技术办公室、科学实验室、劳技室、科学课任教师、课外科普辅导教师为成员的科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一环扣一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认真制定学校科普教育工作计划、推动方案和考核表彰制度。做到机构健全,计划安排落实和管理制度完善,并保证每年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为学生科普教育工作提供充足场地设备、器材等物质基础,确保课内外科普教学辅导活动顺利进行。
科学教育是开放型的课程,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学校选聘了秦开、付玲红、冉思明等十多名专业素养高、有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担任科普辅导教师。一方面靠教师的自我“充电”,另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前往省内外各地参加科技辅导员培训和科学教学教研活动,以便开阔视野,借鉴先进地区学校的辅导方法、经验和成果,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活动方案。近年来,学校共派出参加科普培训和科学学科教学教研活动56人次,提高了教师身的科学素质,这样在引导学生时才能导准、导透。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活动。通过科技讲座、科技录像、科技展览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科技视野,让他们了解科普教育,了解科学技术。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还使他们学会灵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学校在科普中心、实验室、教室、走廊悬挂科学家像和科学名言;在每个教室的图书角和每个走廊的阅览角放置不少于总量1/3的科普读物。科学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那些凭借自己的研究、发明或发现征服世界的人,理应享有盛誉!让牛顿、爱因斯坦、钱学森、袁隆平、李四光等这些夺目的名字耳熟能详;让“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等科学名言叩打心扉;让每一个科学家锲而不舍搞发明的故事深入人心。
酉阳人口以少数民族居多,占90%以上。随着现代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古老的乡愁正慢慢褪尽铅华。学校积极开展民俗文化调查活动,搜集整理民俗物品,挖掘民俗文化,这些都是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本地民风民俗文化珍品,使广大师生深刻体验了土家族、苗族等民族丰富的文化和民俗。
每个学期开展“科技节”或“科技创新大赛”,评选“科普之星”等系列特色活动。积极开展立足实际和立竿见影的科普活动。如开展“节水在我身边”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通过科普节水知识讲座、科普画板展览、科普现场咨询、节水作文写作比赛等活动,普及科普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节能意识,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思得、思失、思改。近年来,学校科普工作一直创新机制,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引领学生在科学的沃土上根植、遨游。当然,我们在悦目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更要正视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面对未来,积极改进措施和方法,争创科普教育工作的特色和经验。
科技教育是新兴教育学科,属于典型性教育,重在参与、互动、体验,是对传统教育的最好补充。学校科普中心在建设中始终注重展区环境,通过以背景烘托的情景教育,以及展品的组合、辅助设施、展示脉络突出整体效果,努力营造实践与发现中的科学情景,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寻找科学的智慧,寻找科学的方法。
科学的发展在于创新,创新的希望在于学生。近年来,50多人次的学生科普作品在各级各类科技科普大赛获得优异成绩,如冉容睿的“笔头照明灯”,邓艾的“我的智能环保车”,曾晶的“我的新型衣架”,翁雨涵的“自制乒乓球捡球器”等科学小制作;再如王有福的《科学的魅力》,董倩的《神奇的科学》,左飞燕的《我与科普中心有约会》,简琳玲的《科技与未来》等科学小论文,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硕果累累。
只要我们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理念去对待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这朵奇葩定会以其独特的魅力,绽放夺目的光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拓展教育渠道,提高研究能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为培养青少年科学意识,提高科普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普及率而积极努力、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