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畜牧兽医所,312500)
兔瘟,又称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青年兔和成年兔,病兔死亡率较高,对母源抗体低且首免不及时的幼兔发病率死亡率也较高。对免疫效果不好,日常管理不规范的长毛兔场,常呈大面积流行,对长毛兔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本病自然感染只发生于兔子,尤以长毛兔最易感。病兔和带毒兔只是主要的传染源,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配种、剪毛等是主要的传播媒介。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伤口和黏膜。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蔓延,尤以春、秋、冬季多发,夏季少见。
本病自然发病的潜伏期为2~3 d,根据病程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
2.1最急性型 多见于非疫区或流行初期,病兔无任何先兆而突然倒地、抽搐、尖叫死亡;少数病兔可见鼻孔中流出带泡沫血液,呈角弓反张,有的粪球表面有淡黄色胶冻样附着物。
2.2急性型 病兔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1-42℃,有时胀肚、便秘或腹泻,病程一般为1-2 d。临死前出现兴奋、挣扎、狂奔、乱咬症状,全身抽搐、尖叫死亡。死后呈角弓反张,部份鼻孔等天然孔中流出带泡沫血液。妊娠母兔发生流产和死胎。
2.3慢性型 多见于流行后期或刚断奶的幼兔,病兔体温41℃左右,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被毛乱而无光泽,迅速消瘦。病兔多呈耐过,1-3 d后逐渐恢复, 但仍带毒、排毒,容易感染其他兔子。即使耐过,但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鼻、喉、气管黏膜呈弥漫性充血、出血;肺水肿,有出血斑点;肝肿质脆,脾、肾淤血肿大,有针尖状出血点;小肠、盲肠、直肠浆膜出血;膀胱积液,尿液黄褐色。
4.1预防措施 做好兔瘟病的预防工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要及时接种兔瘟疫苗,兔瘟的免疫接种,如果母源抗体水平较高,一般在40日龄左右对断奶兔进行首免,每只兔皮下注射1-1.5 mL, 65-70日龄时二免,再皮下注射2 mL。免疫期一般为6个月。成年种兔每年免疫接种2次。确保其抗体水平;二是以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目标,坚持做好消毒、隔离、规范处理病死兔等各项卫生防疫工作,坚持严格执行各项防疫制度;三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兔群体质,保持兔群良好的健康水平,使兔群对免疫疫苗有良好的应答,提高兔群抵抗疫病能力。
4.2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发病初期兔群可用高免血清治疗,成年兔3 mL/kg,青年兔2 mL/kg,肌内注射,治愈率可达75%-90%。对未表现临床症状的兔群,进行兔瘟疫苗紧急接种,每只兔3 mL,但必须做到一兔一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