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志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300384)
现阶段,流程化管理已被广泛用于事务管理和工业生产领域,其优势也有目共睹。对人员不足、资金有限的科技期刊出版部门而言,要想使亚健康、职业倦怠等问题得到解决,引入流程化管理势在必行。事实证明,这样做可使编辑出版拥有更为理想的可操作性性及效率,对科技期刊发展有积极作用,本文所研究课题的社会价值不言而喻。
首先,横向模式强调将特定环节交由不同人员负责,随着多头操作问题被解决,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多位编辑负责某篇稿件,可确保潜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编排差错出现次数有所减少。当然,该形式仍有明显不足存在,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分工协作难以确保编辑对稿件观点进行深层次把握,“轻内容”的情况较为常见;另一方面,该形式是编辑工作单一的主要原因,长期进行重复工作,极易使编辑出现倦怠甚至排斥的情绪。
其次,纵向模式能够将不同领域稿件分配给经验丰富的专业编辑,确保稿件拥有良好的学术水平及价值,无论是初审、评议,还是后续的修改环节,均能够顺利完成。该形式的不足,则是编辑需要长时间对某篇稿件进行处理,较易出现倦怠心理,随着敏感度的下降,出现低级错误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最后,对上述形式进行整合所得综合模式,既解决了单一模式存在的不足,又使编辑工作拥有了更为理想的科学性、系统性与高效性。但对其加以落实后,相关人员发现,内容杂糅和模块界定不清的情况仍然存在,基于此,以原有框架为基础,结合实践所得经验,通过反复试错并优化的方式,赋予模块更为丰富的内涵,就显得很有必要。事实证明,这样做可使编辑出版模式得到优化,工作质效和理想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实践证明,从关联性、逻辑性的角度出发,对编辑工作进行流程化处理,可使编辑内容繁复且冗杂的问题得到解决。
1.2.1 高效化
将时间视为尺度,实时跟进事件分解过程,通常会使过程效率被提升到极高位置。本文所讨论流程化管理,其特点是互相学习及无边界合作,对编辑部提出建立合作模式的要求,这里提到的合作模式,主旨为跨学科和跨岗位,参与者既要对自身职责加以明确,还要对运作模式与要求,具有系统且准确的了解。
1.2.2 系统化
将逻辑层次和内在管理作为主要依据,结合处理方法,按照特定时空序列,使独立存在的编辑模块,被整合为有机整体,便是编辑流程系统化的体现。对流程化管理而言,整体性和全局性,通常被视为产出成果,强调环环相扣,而经过系统化处理的编辑模块,其优势主要是为操作平台、工作界面提供清晰展现的条件。
1.2.3 结果化
将输出作为最终目标,通过有机联系不同环节的方式,确保目标达成具备前提条件,则是结果化强调的内容。任意流程的指向均高度一致,即:形成差错率低、质量达标的加工成品,确保成品对编辑的价值得到凸显。而编辑的职责,主要是实时跟踪流程输出情况,在及时解决所发现异常的基础上,使流程输出得到全面优化。
众所周知,编辑流程为系统工程,既要遵守国家及行业标准,还要对产品和参与人进行协调,下文着重讨论了优化策略,希望能够通过理顺关键内容和任务的方式,确保编辑流程具备最优管理的基础。
首先应当明确一点,编辑流程化指的是以编辑流程为依据,对各项工作进行管控,其主体往往是编辑流程,要求相关人员将流程视为导向与目标,通过设计编辑框架的方式,将工作质效提升至全新高度。对流程化管理而言,肩负传递信息和固化流程职责的主体,通常为信息技术,从某个层面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使流程得到持续创新的核心动力,这也给相关人员提出了全新要求,即:在编辑实践环节,有针对性的融入云计算、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以更新工作模式为前提,确保工作方法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前进。例如,在对审稿专家库进行建立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备用系统的方式,确保审稿专家获得有效管理,另外,实证有效的管理系统,还涉及智能编校、文献查阅和不端检索等方面,相关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通过对计算机加以利用的方式,确保重复性工作拥有更高的效率。某编辑便借助桌面收藏夹,对中图分类号进行添加,确保自身有需求时,可以立即打开相关链接,在查验文稿是否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对评议人进行筛选,真正做到了便捷操作。
期刊编辑所涉及模块,主要有前期的初审和外审,中期的编辑加工,还有后期的排版与校对,不同模块对应不同任务,例如,初审内容以格式及内容为主,外审则交由多位评议人负责,在确定稿件价值的基础上,给出退改或录用等意见。在科学理念指导下,对编辑流程进行设计与实施,用因事设岗对因人设岗理念加以替代,通过精简管理链条的方式,使组织结构更加扁平,确保编辑流程体系满足高效和系统运行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为作者提供参与稿件出版的平台,无论是初审、编辑加工,还是校对及出版环节,均应当以不同阶段所提出要求为依据,确保稿件得到妥善处理,随着出版前工作量减少,工作质量自然有所提升。事实证明,对工作任务进行前移的积极影响,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将后期工作量维持在可控范围内;其二,确保作者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重点,对稿件进行修改,使稿件满足格式、内容与外审要求。
利用辅助工具对单元效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目前,对科技期刊进行编辑可用工具,主要有可随手查阅的笔记、可重复利用的模板、可随时记录的便签,下文将分别对三者进行介绍,供相关人员参考。
2.3.1 笔记
不同领域往往对应不同表达习惯及用法,对科技期刊进行校对或排版时,上述内容较易被混淆,例如,物理量符号、机械零件图等,编辑可以利用笔记,对常见知识点进行准确记录,为日后的查阅提供便利。
2.3.2 模板
在开展模式化工作时,编辑可以对模板加以利用,例如,审稿和退改意见,以常用模板为基础,结合稿件内容,对其进行修改与整合,将冗余操作省略,通常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工作效果。
2.3.3 便签
编辑流程化并未规定编辑任务需要齐头并进,这是因为编辑工作较易被外界因素所影响,出现被打断的情况,便签则被用来记录工作进度,当编辑再次开展相关工作时,便可借助便签准确查找工作进度,在延续思路的基础上,确保未完流程得以有序推进。
编辑出版往往对应精细的任务与内容,只有多人协调参与,才能使任务顺利完成。对编辑全过程而言,为作者、审稿人和排版人搭建沟通桥梁的主体,均为责任编辑,由于文字内容相对复杂且抽象,即便文字相同,如果情境不同,对其进行理解的方式,通常也有明显差异存在,由此可见,对编辑出版而言,沟通和对接参与者,确保潜在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并处理,具有重要意义。而本文所研究流程化所强调要点,便是以全局性和科学性为原则,通过科学分配任务的方式,确保编辑及其他参与者,均能够高效完成任务。
其一,如何有效应对信息技术带来冲击,现已成为科技期刊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编辑具备科学分析并利用数据的能力,在前期选题策划阶段,编辑应当借助现有平台,搜集选题相关数据,通过对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剖析的方式,对最终选题加以确定。在移动终端已经得到普及的当下,读者往往更倾向于利用碎片时间,对符合自身需求的内容进行阅读,因此,如果条件允许,编辑可以选择开设公众号,向读者推送相关内容,要想使公众号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数据进行挖掘并分析是前提。
其二,科技期刊对选题策划进行创新的方向,主要是差异性选题。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要想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对不同领域进行拓展和挖掘,确保选题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是必然选择。由此可见,编辑获得选题的途径,不再局限于学术会议,还有相关数据库,掌握利用数据库挖掘选题的技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三,对稿件进行审阅,通常分为初步审定和专家外审。在判断是否有学术不端情况存在时,编辑所利用工具,通常以数据库为主,只有掌握相关技巧,才能压缩自身用于重复性工作的时间,从而将更多精力用来对选题进行创新,期刊质量往往能够因此而得到提升。
由上文所叙述内容可知,对科技期刊进行编辑与出版时,引入流程化管理,通过对编辑模块加以设置的方式,确保各环节做到无缝衔接,可使编辑出版模式得到优化,编辑质效自然有所提高。而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应以自身经验为依据,对不同环节进行持续优化,使操作平台及工作界面拥有更为理想的性能,将不必要问题出现的几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