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建设路径

2020-01-10 14:57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文明生态

孙 洋

(吉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仍旧是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高校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希望,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为我国生态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力量。

一、开展高校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升现代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基本要求

高校开展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基本路径。“生态文明素养”主要指“人在具有一定生态知识的基础上,在处理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中所遵循的伦理观念、展现的生态意识以及从中获取积极能量的能力”[1]131。大学生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必须秉持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才能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认知,正确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

(二)贯彻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必要之举

高校实施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是贯彻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必要之举。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要求,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必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两大关系的和谐统一,正如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这种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2]81。高校开展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是在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也是在引领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共产主义的实质,为未来的共产主义事业建设提供思想引导。

(三)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知识人才储备

“美丽中国”的提出是由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规划,也是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诉求。“美丽中国”建设需要抛弃过去粗放式的经济生产模式,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做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共存。要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就必须加强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宣传,加大对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教育力度,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思维,培养大学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贡献者。

二、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现状

(一)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迫在眉睫。高校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体系主要包括教育理念、课程结构和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是否与时俱进、课程结构是否完善以及教育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影响教育体系的建设情况。在高校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体现出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的迫切性,但由于教育理念落后,课程结构无法满足学习诉求,教育制度没有起到保障性作用等原因,导致教育体系不够健全,进而阻碍了高校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缺少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实践机会

高校生态文明价值观建设要落到实处,就必须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既要了解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相关理念和知识,也需要通过科学的价值观导向引领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但目前许多高校仍旧是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大学生缺少参与实践的机会,这不利于大学生深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也无法帮助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

(三)校园生态文明教育渲染力度不够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的主要基地,必须充分发挥校园生态文明教育的渲染作用,引导学生从身边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但从生态文明教育硬件建设来看,我国高校缺少相关生态教育主题的博物馆、展览馆等生态文明教育场所。这是因为部分高校并没有意识到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也没有主动发挥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渲染作用,失去了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机会。

三、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建设路径

(一)深化价值教育,完善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体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化高校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完善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体系,是在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资源,也是在为建设美丽中国蓄积力量。第一,高校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固守传统课堂,需要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搜集与生态文明相关的最新消息,让学生将视野从书本转移到社会热点上,从社会生态建设的重要事件中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第二,优化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的课程结构也是推动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之举。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课程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第三,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离不开健全的教育制度保障。教育制度要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地位,并落实生态文明教育细则,以此改变生态教育流于形式的局面,促使生态文明教育真正起到价值教育的作用。

(二)丰富实践教育,开放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3]183高校在开展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既要发挥理论知识的科学指引作用,也要发挥实践教育直接影响学生认知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开展生态文明理论知识教育的过程中,结合情境教育、实践培训等具有实践性质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进而使其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过程中感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第一,以校园组织为主体,开展校园内部实践活动。校园组织可以成立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部门,响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校园环保部门可以在校园内部定期开展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清洁日,帮助学校进行垃圾清理和分类;也可以开展以认识垃圾危害和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的校园知识竞赛,帮助学生加深对垃圾的深入理解,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

第二,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合,参与社会生态实践活动。具有环保属性的社会公益组织为高校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提供了机会,大学生可以在环保组织官网提起申请,获取参与实践的机会。为保证大学生实践安全,高校可以选择与相关的社会环保公益组织进行联合,让大学生在社会环保公益活动中,亲身感受社会面临的环保问题,引发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深化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争取生态文明学习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为环保公益事业作贡献。

第三,打造校企共建平台,为学生提供生态建设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培养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与环保型企业合作,为学生打造专属的生态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更直接地了解环保型材料的价值、绿色的生产方式、污染物的处理以及关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现状,等等。通过参与环保企业实践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生态建设实践能力。

(三)利用网络媒体,优化生态文明价值观传播方式

新时代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文化和视觉文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也是使用网络媒体的主要群体。因此,在开展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网络媒体的教育价值和传播作用。一方面,利用网络媒体的即时属性,提高师生互动效率。教师可以选择在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等线上平台,向学生转发最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热点等,也可以在线上平台与学生就热点事件进行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学习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媒体,优化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内容的传播形式。在传统媒体时代,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主要以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为载体,是单向输入的价值观教育模式;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展现的互动性、即时性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价值观教育。以宣传节约资源为例,网络媒体可以选择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节约资源宣传,也可以将资源拟人化,采取拍摄短视频或者模拟动画的方式传达节约资源的意义,在网络媒体传播期间,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参与转发、点赞或是发表想法,由此形成具有活力的价值观教育方式。

结语

新时代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当代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储备力量,必须秉持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高校作为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必须承担起教育责任,认清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现状,反思教育不足,为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价值观文明生态
我的价值观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