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娟
(贵州商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
课堂教学是高校的主要教学手段,也是地方高校所有教学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目前,地方高校十分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正在不断完善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工作,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列为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1]。然而,本科高校课堂教学正面临着教育教学研究者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让高校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衔接?如何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如何通过监控和评价提高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西部地区部分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意见。
高校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的重要渠道,而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2]。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受学生、教师、管理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更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多数地方高校在设计质量评价指标时,主要对师德师风、学习风气、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该评价指标侧重过程评价,而忽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未能体现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评价不只限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效果,也不是单纯地根据学生成绩一刀切,而是应多方面评价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上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思想以及产出导向等要素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现阶段课堂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价体系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阶段多数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由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且一个学校所有专业只有一个评价标准,没有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制定适合各学科的评价标准;二是部分高校仅局限于学生在网上进行评价或个别问卷调查,没有同行互评或管理人员评价,评价过程缺乏全面性。
部分地方高校由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结果未能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及相关领导,导致教师难以及时知晓课堂教学中自身的不足及领导不清楚教师教学情况[3]。部分高校教师课堂评价结果只有相关领导、教学管理者知晓,并未向教师反馈,或反馈的只是分数,教师难以知道教学过程存在哪些问题。为了及时掌握课堂教学效果,部分地方高校设定了班级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员,由班级学生担任,其工作是定期向学校反馈班级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风、学风、考勤等,但多数信息员因缺乏经验和能力,反馈最多的是教师上课纪律、学生听课情况、学风和考勤等问题,不能有效地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反馈。部分高校存在本学期的评价结果下学期才反馈到相关教师处的现象,而且只有评价结果,教师难以及时知晓课程教学存在哪些不足,导致课堂教学评价挫伤教师授课的积极性,难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有网上评教、师生座谈会或问卷调查等方式,但能够同时兼顾三种评价方式的地方高校不多。为了完成评价任务,多数地方高校简单采取某一种方式对所有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其一,网上评教。这种评价方式简单方便,是目前各地方高校采用最多的评价方式,学生只需在网上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即可。但这种网上评价也存在实际问题,如某教师上课不认真,把关不严,学生不学也可以顺利通过该门课程考核,导致学生对所有的评价指标都选优,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其二,师生座谈会。这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忽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座谈会上学生碍于情面、师生关系等因素,一般都表扬教师,谈好的多,有意见的少,评价效果缺乏客观性。其三,问卷调查,即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是采用无记名形式,能较好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但难以统计。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保证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和重要指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与学校、社会发展相适应,建立操作方便、指标齐全、科学系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是提高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重要环节之一[4]。下文笔者将从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组织框架、所采用的体系及信息反馈几方面展开论述。
结合地方高校发展的基本定位、思想,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该遵循以下7 个原则:一是全员参与原则,即要求全体师生都参与,积极投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二是全面监控原则,即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三是领导重视原则,要切实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和对策,让领导干部在质量监控中发挥关键作用;四是可行性原则,即监控体系的构建要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情况,具有可实施性;五是动态管理原则,即在过程监控的基础上及时采集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信息,对每个环节实行动态管理;六是实事求是原则,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和体系应实事求是,才能切实反映课堂教学评价要求;七是个性化原则,地方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评价体系。
进一步完善地方高校校级督导、院级督导组织架构,强化课堂教学监督与调控的职能。首先,明确分工,将督教、督学、督管分开,强化校级教学督导与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督中的独立性和主体性,重视教学督导的信息反馈和监督作用。其次,要发挥系和教研室的督学作用,指明系和教研室各自职责,系和教研室在教学监控上各司其职,并把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师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加大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监督力度,从而保证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再次,督导成员应以一线教师为主,老、中、青年教师按一定比例搭配,成员中应有专业课教师和教学法教师,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督导效果。
地方院校应重视以教学促进科研的评价指标,教学质量应摆在地方高校的首位。在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时,应重点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根据影响效果的不同指标因素,确定这些指标的合理权重。根据教学实际效果,不断完善和修订指标体系及质量标准,建立质量评价的长效机制。
积极构建立体的信息采集、汇总、反馈调控体系。首先,地方高校课堂教学应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反馈,包括学生信息员、师生座谈会、校级督导和院级督导听课、教学检查等。其次,应善于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收集教师课堂教学信息,进行课堂教学质量信息分析与反馈,流程为信息采集—分析—反馈—改进—再反馈。
改进和完善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树立新型的教育质量观,积极构建集“多元监控、分类评价、引领整改、持续提高”于一体,以“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评价、及时反馈”为基础,以“常态化评价”为特色的“四位一体、四全一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不断提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