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会侠 李绍波 杨奇娟
([1]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教研室 云南·大理 671000;[2]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云南·大理 671000;[3]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控制科 云南·大理 671000)
增强院校整体竞争力,提升学生培育质量,是现代高校的发展目标。医学院校因为专业的特殊性,中后期学习需要大量的临床资源。在自己所属的直属附属医院不能满足学生见习、实习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联合多家直属、非直属附属医院,增加临床教学床位数,是许多合并大学的医学院(部)较为直接地、有效地解决办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方法。如何将多家附属医院(松散的优质社会资源)很好地利用,更好地实现“医教协同”,从而有效地促进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将探讨基于大理大学“附属医院联盟”的模式下,如何加深合作,发挥其在医教协同中的作用。
医教协同,是指医学院校协同政府、行业、医院、学习者等各方,共同参与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基地建设和制度保障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跨专业、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合作育人模式。2017年7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其核心是医教协同、聚焦医学教育,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医教协同”所培育的人才正是这一伟大战略的实施者。我校作为地方高等院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医教协同”?
教育联盟最早出现在大学之间(克莱蒙特大学联盟,1925年美国),最初以体育赛事和社团活动为主要合作内容,现在已扩展到共享图书馆系统和体育设施,进行学生交换培养、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慕课建设等。医院联盟在国内成立较为普遍,联盟内容多为医疗互助。而大学附属医院之间的联盟报道较少,且合作内容单一,主要着重于临床实践课程教学;不论是教学理念的更新,还是各种新式教学方法的推广与实践,均存在单一、分散等弊端,未成体系、难以规范,是影响学校和附属医院之间“医教协同”推进的关键问题。
我校共有十所附属医院,2所直属,8所非直属,于2017年成立了附属医院联盟,希望通过资源共享与整合,互惠互利,提高综合竞争力。学校每年指定一家附属医院,主办一次附属医院联盟会议,围绕医教协同改革主题,分享管理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索附属医院联盟的合作方式及资源共享模式。并多次举办多媒体课件比赛、双语教学比赛、学生技能大赛等多种交流形式,已取得了一定成果。
为避免联盟建设陷入形式大于内涵的怪圈,联盟必须成为真正的教学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笔者思考:除联盟年会的形式,下一步的发展措施需建立相对长远、深入的合作关系,使各成员单位间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教学相长,协同发展。
高校附属医院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使命责任,为社会培养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的目的,是“附属医院”与生俱来的使命。附属医院联盟的宗旨之一是“教学质量趋同”,即联盟提供的教学服务必须保证同质化。联盟的最终目标是为培养学生服务,各联盟单位应时刻保持与时俱进,根据每届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案;联盟牵头学校应在联盟内部形成保障教学质量逐渐趋同的制度,形成特色发展。
附属医院联盟的目标是构建以教育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联合型附属医院教学体系,完善“医教协同”的共同培养机制。在当前“医教协同”及“同质化”的背景下,如何在分散地域的各个附属医院中培养出高质量、合格的医学生,不是某一个附属医院所能解决的,必须依靠联盟的紧密合作。联盟合作的关键是围绕目标搞整合。纵向整合,从大学到附属医院,由上而下大框架已基本建成;横向整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医院内部整合,如何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如何很好地利用本院的资源、将各个科室整合;能够提供给学生整体的教学服务,最大程度满足教学的需求,是每个附属医院围绕培养目标所应探索的。科室参与,医院参与,院校参与,正是“医教协同”的体现。二是各个附属医院之间的整合,关键是资源共享。
附属医院联盟就是培养人才的共同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共同体的凝聚力量。教学共同体主要是形成联合型教学体系,附属医院联盟应首先从提升每个附属医院的教学质量开始,最终提升整个联盟的整体教学水平。教学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及利益共同体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教学是责任也是目标,教学质量提升,影响力扩大,带来的是整体获得的利益增长,最终所有联盟单位得益。
信息资源包括医疗信息、教学信息及图书馆信息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信息采集量大、密集度高,是信息资料依赖性很强的行业。彼此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才能逐渐缩小差异。
通过学校门户网站建立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以实现科技资源有效利用,并形成常规化信息沟通机制。各联盟单位之间有畅通的文件交换渠道,大学的有关文件能通过有效的发文渠道抄送各联盟单位,形成固定的工作机制。利用校报、校园网、联盟门户网站及微信平台等,宣传报道联盟单位的建设发展情况,及时了解动态和信息。
医疗信息直接与临床教学密切相关,除课本知识外,临床病例是生动、鲜活的实践教学材料。疑难的、特殊的、罕见的病例均可以通过联盟平台共同分享,也可以通过平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与院之间疑难病案讨论,相同、相近专业的视频教学查房,特色手术网上直播等。既加强医疗交流,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教学信息“云”共享,能够克服空间距离及时间限制。除了每年一度的现场教学比赛,平时视频教学、优秀课件平台共享,腾讯课堂、雨课堂听课、教学效果评估,腾讯视频教学讨论、集体备课,形式多样,因地制宜,可以灵活掌握,也能够涵盖更多的参与方。
图书馆科技数据的共享是加强科学研究联合与合作的切人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单个医院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已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尤其面对用户科研方面的需求时,问题尤为突出。医院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知与共享过程中应当加强馆际之间的协作,通过互通互借,可弥补各馆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多个医院图书馆共同合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大学是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之所,在开展实验研究、基础研究方面有天然优势。而医院是医疗前线,患者密集、病种丰富、病例庞大,更容易发现研究的热点和民生健康的关键问题;同时附属医院也是开展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病例样本收集等具体工作的主要场所;双方各有所长,因此,大学-附属医院联盟在科研方面合作、互相促进,均大有潜力可挖。
科研合作也可以有其他形式。比如由学校牵头,设立教学教育类课题,各个医院根据自身条件组织申报;比如几家附属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医疗特点及专科特长,联合申报较大的项目及开展横向课题。此外在学校指导下,登记科研成果、申报专利、冲刺省级、甚至国家级奖励等。科研方面是最值得期待的,也最容易出成果。
大学与附属医院之间的联盟及合作,出发点是为教育服务,目标是共同培养人才,形式上有松散有紧密,内容上却需要深层次化、多样化、多元化。联盟的初衷是通过加强医教协同,拓宽合作面,医、教、研全面推进,致力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助力。附属医院联盟工作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