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核心素养,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20-01-10 08:32
课外语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字诗歌课文

张 敏

(河南省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包含着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这四个方面设计课堂内容,巧用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一、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传统的教育方式侧重于知识的教授,也就是教师想方设法把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全部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要认真听讲,被动地去学习。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要听什么、记什么,所有的知识以老师教授为准,这种学习方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是不利的。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教学方式,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小学语文而言,生字和生词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引导与教育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提前大声朗读课文三至五遍,预习生字条,并对生字条的每个字进行三个以上词组的组词练习,还要引导学生挑选出描写优美的课文句子抄录下来,不认识的字词要查字典记下读音和常用词语组合。课前预习让学生首先对于课文有一定的熟悉度,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再单纯地依靠老师课堂教授知识来学习,自主学习的内容还会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使得他们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会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预习课文、学习生字和词语的基础上,根据对课文的朗读和初步预习,可能会提出一些心中的疑惑或者课文相关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的学习,无疑将会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记忆以及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逐步提升。

这里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中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三十一)为例来看,这首诗歌中有“昼、耘、桑、晓”等生字,还有多音字“供”,通过查字典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些生字和多音字常见的词语组合,这些字的结构形式,思考如何更好地记忆这些生字的书写。依照我平时在课堂上的提示,学生应该知道如何通过辨识字的结构形式来记忆并理解它们的意思。通过预习这首诗歌,学生应该了解到耘田、绩麻、解、供、傍、阴等字词的含义。另外,通过朗读诗歌和预习生字、生词,学生可能会对这首诗歌有了初步的理解,还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思考,比如这首诗歌为什么题目名为杂兴?这首诗歌前两句和后两句各写出了怎样的场景?我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改写诗人笔下描写的这些场景吗?随着每一课的预习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会渐渐提升,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中包含的能力要求。

二、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强化语言构建和运用的能力

根据学习金字塔的原理,单单依靠课堂上听讲的方式,在学习24小时之后相关知识的记忆非常有限。了解记忆的规律后,就应该设计运用有效的增强学生记忆力和理解力的方法来有效率地学习。为此,我会在课堂上增加多种与学生的互动方式,比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利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当堂编写故事、讲述故事,玩词语接龙游戏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方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强语言文字的建构和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比如在讲《将相和》时,我运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本篇课文的故事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讲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我挑选了“负荆请罪”这个成语,请来几组同学进行课堂表演,还原当时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并让大家说出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道理。这一互动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扮演的两位历史人物有模有样,其他同学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和道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认识也不是枯燥字词的学习,还能从中发现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习古人的智慧。

当堂改写故事或者编写故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我经常会使用的课堂互动方式。比如我在讲《稚子弄冰》这首诗歌时会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改写成故事短文。先构思准备好的同学先举手讲述他改写的故事短文。当然,我也会强调在原来诗歌的基础上发挥自我想象能力,用恰当、通顺、丰富的语言形式改写故事短文。这种改写故事短文的方式我觉得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互动方式,也收到了学生良好的反馈,学生的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在多次训练中得到了不少锻炼。而且,我从学生的课堂改写故事的表现,也发现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真是得到了不少启发与提升。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课堂互动方式,让学生渐渐感知到了语文世界的美好,自己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三、重视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力与理解力

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不少经典诗词、名家名篇。这些古典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应该传承优秀经典文化,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词文化的魅力。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从早期的诗经到当下的诗作,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诗性文化。孔子曾经就说:“不学诗,无以言。”除了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美文美篇的学习,我还让学生坚持课余多读多背诗歌。比如寒暑假是比较长的假期,更是每天坚持学习诵读诗文的黄金时间。若学生能够坚持下来,那么一年时间就可以背诵少则上百首诗文,多则上千首诗文。这样长期的诵读与坚持,也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词语,了解到有着无比丰富内涵的中国诗词文化,并且还能够熟练地运用于写作中。

除了经典诗词、名家名篇,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客观呈现出古典文化的魅力,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仅表现在中国人普遍追求的十大传统美德,以及我们熟知的诗词文化,还体现在其他诸多方面。比如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成语故事,中国传统的建筑之美、服饰之美、非遗传承之美等等。小学语文教学重视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对富含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可以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对于美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视域也会更加开阔,并会形成当下不少人缺失的历史感。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老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改变传统的单纯依靠老师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步提高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力,探索运用科学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逐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生字诗歌课文
读儿歌识生字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生字辨识大闯关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诗歌岛·八面来风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