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河南 商丘 476100)
手足口病是一种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的传染性疾病,发病急骤,流行性强,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1]。患儿主要有咳嗽、发热、手足部或口腔部疱疹等症状,病毒毒力较强时容易并发脑炎、肺水肿、心肌炎等并发症,治疗难度大,威及患儿生命安全。尽早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2-3]。喜炎平为中药注射液,具有清热消炎、抗菌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小儿支气管炎等。重组人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本文探讨喜炎平联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选取本院儿科住院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8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2.9±0.5)岁;病程1~5 d,平均病程(2.9±0.7)d。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年龄(2.8±0.6)岁;病程1~6 d,平均病程(3.1±0.6)d。两组患儿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010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②经血常规、颅脑MRI、心电图、脑脊液等检查确诊;③患儿有发热、皮疹、嗜睡、头痛等症状;④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精神疾病者;②先天性畸形者;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儿。
两组患儿均给予镇静药、退烧药、营养脑细胞、止痉止咳药等药物,纠正酸碱值、水电解质紊乱,稳定患儿生命体征。静脉滴注甘露醇0.25~2.0 g/kg降低颅内压,甲泼尼龙20 mg/(kg·d)增强免疫力,根据患儿恢复情况调整用药时间、剂量。
对照组给予喜炎平、利巴韦林治疗,喜炎平10 mg/kg加入100 mL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后静脉滴注,qd;利巴韦林10~15 mg/kg静脉滴注,qd,治疗3~5 d。
研究组采用喜炎平、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喜炎平用法用量同对照组,重组人干扰素雾化吸入20万IU/次,bid,治疗3~5 d。
比较两组疗效、主要症状(头痛、皮疹、发热、精神症状、呕吐)改善时间、不良反应(胸闷、血小板减少、过敏样反应)发生率。
显效:治疗48 h后皮疹消失,体温、精神症状、意识等恢复正常;有效:治疗72 h内皮疹、体位、意识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后患儿皮疹、体温等症状无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
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有效率×100%。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 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合组主要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因柯萨奇A16型病毒、71型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强[4]。肠道病毒寄生于唾液、疱疹、粪便,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传播。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危急,易并发脑膜炎、肺水肿、脑炎等,增加死亡风险[5]。
激素冲击疗法、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方案是临床治疗手足口病的主要方法,本研究中两组患儿确诊后均给予止痉、镇静、退烧等常规对症治疗,及时控制症状,稳定病情[6]。喜炎平的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具有抗病毒、镇静、解热消炎、止咳等作用,可加快免疫球蛋白形成,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且对病毒细胞穿透力强,可有效阻断病毒复制过程。该药静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高,抗炎、退热效果好,儿科应用广泛[7]。重组人干扰素属于免疫制剂,不能直接杀灭病毒,主要通过抑制病毒RNA与细胞核结合阻断病毒蛋白质合成,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从而降低病毒毒性。同时,重组人干扰素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对病毒的杀灭作用,加速病毒灭亡。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主要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重组人干扰素与喜炎平联合使用能增强抗病毒的治疗效果,可迅速改善手足口病患儿头痛、皮疹、发热等症状,优化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重组人干扰素、喜炎平联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