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洪灾,请保持悲悯之心

2020-01-09 15:52曹林
青年文摘(彩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远景洪灾美颜

曹林

今年南方洪灾来势汹汹,牵动举国神经。一来,很多地方水位超过1998 年;二来,开始注意力似乎都在疫情上,突然发现洪灾是更“明显而即刻的危险”,逼着人们去关注和重视。

反感那些消解他人灾难之痛的段子,我没看到什么机灵和智慧,看到的只是冷漠无情和麻木不仁。洪水导致湘江和浏阳河出现了分层,“鸳鸯锅”的调侃盛传。大水淹没街头,有人P 图说:“只要心态好,门口就是巴厘岛。”村民整幢房子被洪水冲走,欲哭无泪,到朋友圈里就成了段子素材:这套房子目前在苏州境内,等漂到上海,就不是这个价了。这种笑不出来的段子背后让人读到的,是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无边的洪水,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来,给哥笑一个。

想起爱尔兰思想家埃德蒙·伯克谈到的“崇高”,他认为崇高起源于任何“可怕类”的事物,只要观察者处于远离危险的安全情境下,他就能将其他情境下痛苦的惊骇体验为“愉快的恐惧”。巨大的瀑布,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或大炮发出的声响,都可能引发崇高的激情,激起“心灵中伟大与敬畏的感觉”——可是,处于远离危险的安全情境中的人们,能不能压抑一下那种自私的审美愉悦,稍微有些悲悯,对他人“痛苦的惊骇”有一丝同情的理解。

视角背后是良心。从美颜和远景的角度看,如果没心没肺没温度,确实容易把洪水看成“波澜壮阔”的审美对象。什么是人文主义和人本关怀?就是在自然景观的审美愉悦中看到人,在事不关己的抽象崇高激情中看到具体之人的命运。无人机航拍,俯冲式掠过,宏大的画面,抒情的音乐,很容易消解灾难中具体人物的具体痛苦。所以,关闭心中的那个美颜和远景之镜,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才能跳出审美的冷漠。

反感那些没心没肺的段子和调侃,更反感一种如“冠状君”那样“赞美灾难”的灾难美学。说洪灾也不是一个彻头彻脑的坏东西,称洪灾催化出许许多多感天动地的故事——我理解,这种文章本意并非赞美灾难,而是用反衬的修辞法凸显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可这种战斗和凝聚,背后付出了多少牺牲,承受了多大的代價?这种自我感动的灾难美学,语调貌似充满激情,实质是一种冷漠。

收起审美,卸下美颜,拉近远景,在心理上走进受灾之地,在情感上跟受灾者站在一起,忧他们所忧,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做不到这些,起码可以做一个静默的关注者。

//摘自2020年7月24日《中国青年报》/

这些回帖亮了

刘 冉

面对灾难,我们需要的是悲悯,是同情,更是援手,而不是不合时宜的讥笑,自以为乐的愚蠢。

常迎春

痛不在自己身上,所以才能笑得出来。

猜你喜欢
远景洪灾美颜
加油站开启“美颜”模式
量身定制的美颜霜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How to survive a flood 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How to survive a flood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浅析涞源县大黄峪钼矿成矿远景
东昆仑阿克楚克塞多金属矿找矿远景
材料不能“美颜”——应当着笔干实事
这七种水果熟吃,美颜又养生
海之圣 财富论坛畅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