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印发了《甘肃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技术指南(试行)》,这是我国第一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技术指南,标志着我国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将开始进入“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阶段。
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美丽中国、构建生命共同体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国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启动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但是,由于各地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认识不一,又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生态修复缺乏整体的系统性,碎片化现象较为突出,项目验收随意性较大。
一些地方甚至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等同于过去的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只是简单地填坑栽树种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履行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规范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相关单位编制了《甘肃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技术指南(试行)》,对甘肃省各类自然保护区(地)生态修复项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全方位系统综合治理修复工程)的验收办法和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据了解,该《指南》共分为适用范围、验收办法、分类项目验收技术要求、引用规范及标准、术语和定义等内容。
《指南》由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组织,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