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 吴书玲
大千世界的“曾经”通过历史予以记录,“史如明镜,可以知得失,读之晓理”“无历史便无民族”“读史使人明智”。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历史都为之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高中历史是精华知识的凝聚,其蕴含的历史概念更是史实的核心元素,高中历史教育应当融“历史”“现实”“人文”“学术”等内容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其家国情怀,充分发挥以史为鉴、人格塑造、文化传承的价值。
从关注学生发展、整合史料以及打造有灵魂的课堂等角度出发,本文构建了“五味陈杂”的历史课堂,并且从“核心概念”强化、课堂的设计及相关材料的选择、尊重学科的真实性与科学性、创设智慧历史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同仁共同探讨,使历史课堂更加精彩、更加有价值。
在新一轮课改实践过程中,高中历史课程需要突出本学科应有的独特内容和韵味,并且积极融合其他学科,构建“五味陈杂”的历史课堂,从多方面、全方位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味道1——高中历史课堂要具有“历史味”。史料为史之细胞,“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历史教学需要彰显学科特点,尊重历史教学本质,保持以历史内容为中心,加强对学生历史知识与理论的传授。同时,针对具体课程深挖历史人物,使概念化、扁平化的历史人物丰满、生动起来,让学生深入把握历史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上出课堂的“历史味道”。
味道2——高中历史课堂要具有“故事味”。高中历史课并不是教师机械式的讲述,如果按照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进行罗列和堆砌必会使课堂索然无味。所以,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课堂的设计,合理设置历史情境,使学生能够融情于境,还原历史场景,提升课堂温度,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直观感受。
味道3——高中历史课堂要具有“人文味”。探索人类历史规律和关注人类命运走向,是唯物史观的主要价值所在。历史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历史课堂需要注重烘托人文氛围、营造“人文味道”。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教师,要明确历史的人文学科属性,做到“眼中有人”,从人的角度讲述历史,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味道4——高中历史课堂要具有“现实味”。历史事件、人物等都远离今天的生活,积极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才能实现有效的历史教育。历史是过去与未来、前人与后来人跨越时空的对话,“现实”则是沟通的有效纽带。追溯历史,要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以及社会现实的关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对现实问题进行反思,以史为鉴,激发学生爱国情绪以及为未来努力奋斗的信念。
味道5——高中历史课堂要具有“学术味”。“不唯师,不唯书”应当是高中生在学习中具有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更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术味道”浓厚的课堂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历史教学应该是真实、生动、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需要充满“五味”,历史教育应当实现其独特的育人价值。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需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以及历史事件发展的基本线索。所以,高中历史课堂“味道”的营造,需要以“核心概念”的强化为重要前提,紧紧抓住历史教学的命脉。
首先,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过程选择历史概念的有效呈现方式,使新知识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得以“同化”,降低学生在核心概念上的理解难度;其次,此次课程改革的亮点在于加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既要注重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又要提高其理解能力及历史运用能力,体现课堂的育人价值;最后,“学以致用”,从多方面了解和认识历史核心概念,将众多抽象汇集而成的概念融入生活实例,例如美国宪法部分的学习可以与当今的社会热点有机结合,实现从知识点到知识面的有效把握,促进学生的历史思维发展。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部分问题是显性的,部分是隐性的。作为授课教师,需要能够预先设想或感知学生存在的显性问题,从其学、做、思中进行识别。例如在练习或作业、课堂或课后提问中发现并收集反映出的问题,对这部分问题举一反三寻找有价值的教学点,以此基于学生实际学习中的困难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解决学生所遇问题的同时能够使其对历史思维与方法有更为深入的体会和感受。除此之外,高中阶段会考频繁,历史科目中的选择题并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而是要“小题大做”,解决其隐性难题,从某一个知识点入手透过整段材料体会历史背景和历史影响,并能够运用历史方法和思维得出一定的历史认识,提升学生的历史体验。
现代教学理念对探究学习方式倍加关注,并且在新课程改革中加以倡导,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尊重历史学科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授课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系列探究活动,搞活课堂“学术”氛围,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驾驭知识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把握“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明白“学术研究”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推理与任意的假设和构想,而是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学习方式”,突出的是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创新能力培养。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学生是学习历史的“人”,并且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高中历史课堂要面向学生,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动态展现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其学习热情,为高效、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保障。同时,历史课堂还要具有一定的高度,即要拥有明确的主题或立意,聚焦课堂灵魂。因此,需要历史教师提升课堂备课高度,广泛阅读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挖掘教学资源,对课堂结构予以反复雕琢,增加课堂的学术分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结合社会现状引领学生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作为人类道德、理想与信念的结晶,人文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这也是文化价值的核心及灵魂所在,是素质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培养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要进行教学观念方面的革新,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准备课件的方式引导其主动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其次,打破以个人为单位学习的束缚,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小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自行搜集资料,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人文精神反映人对事物的认识,也属于一种价值取向,需要强化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