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0-01-09 17:13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永固镇牛顺小学吉雪莲
天津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意识文章语文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永固镇牛顺小学 吉雪莲

学习本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也越发关注。这就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意识,对问题意识有更加透彻的认识,并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古语云“学贵有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疑问是非常宝贵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摇篮,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明确地提出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中我从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从想问、敢问、会问、善问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以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方法,希望能够更好地助力学生语文学习进步成长。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但很显然,一直以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似乎并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他们习惯于呆若木鸡地听课,教师传授给他们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完全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这是困扰教师最大的难题,因此如何能够让学生“想问”,是教师必须要攻克的教学难关。而对此我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是具有好奇天性的,而有了好奇,就会在好奇心理的驱动下,想要提出问题,而这就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源头,是创新活动的开始。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有效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好奇,增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而显然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最为可行的一种方法。

以《乌鸦喝水》这节课程为例,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一篇经典文章,并且在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智慧,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这样一个视频动画,如“有一只乌鸦,徘徊在细口瓶子的周围,几番尝试,也不知如何才能将嘴塞进瓶子里,喝瓶子之中的水”。这样形象生动的视频动画,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受此刺激,会不由自主地与乌鸦感同身受,并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思考“若是自身是动画中的乌鸦,有什么办法喝到瓶子中的水?”或者“如何能够帮助视频中的乌鸦喝到水?”。这就是学生问题意识激发的一种体现,学生有了想要提出的问题,而课堂教学的成功也就因此实现了一半。

二、营造自由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不是不“想问”,而是不“敢问”,即使有自身不能理解的问题或者想要求知的问题,也会深埋心中,而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极为不利的,是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做出纠正的。而导致此种现象问题出现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由于过往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教师“师道尊严”的观念较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自身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将学生放在末尾,不能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这使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十分压抑,而在这样“紧张兮兮”的课堂中,学生是不敢提问的,生怕提错了问题,会受到教师的责罚。因此在今后,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自由的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我提出以下意见。首先,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识到,“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未必不如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身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放下身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师益友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亲近教师,课堂气氛才会更加自由,学生才会敢于提出问题。其次,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鼓励、激励。小学生身心发育并不成熟,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在无形之中,对学生造成不同的影响,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多么可笑和无知,教师都不应该嘲笑学生、挖讽学生,要对他们大胆提出问题的行为,给予赞许和表扬。然后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思考,提出更为优质的问题,这是教师保护学生自尊自信的一种体现,学生也会因此更加喜爱信赖教师,教学气氛也会因此更加自由和谐,学生会变得更加敢问。

三、传授提问方法,让学生会问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想问”和“敢问”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要“会问”。只有问出高质量的问题,才能真正地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越,而这就需要教师将有效的提问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传授学生提问方法提出以下建议。

(一)课题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浓缩总结,是文章的文眼体现,通常在大家撰写的文章中,在题目之中就会将文章的主体内容反映出来,因此在教师传授学生提问方法的过程中,关注题目展开提问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如在学习《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时,透过对文章题目的分析,心中最直接的一种提问,就是“山中访的是什么友?”“为何要去山中访友?”而在这样的问题下,就将文章的核心内容引了出来,体现出了学生提问的高效性,是学生会问的一种体现。

(二)提供范例

学习的最初就是模仿,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因此在传授学生提问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范例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如教师可以从提问的角度、思路、方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范例,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大胆猜测,从而在教师的示范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思考的问题,掌握探因求果、突破定式、逆向思维等提问方法,促使学生最终可以真正地学会提问。

(三)矛盾提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文章中会看似有一些矛盾之处,而这些矛盾并非作者的逻辑出错,反而是作者的有意为之,体会理解这些矛盾,可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要领。为此教师在传授学生提问方法时,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之中的矛盾之处加以注意,并以此提出相关问题,这也是学生会问的一种体现。

四、提高学习意识,让学生善问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善问”是学生在“会问”的基础上,具备的更高的一种提问能力。具有善问能力的学生,不仅问的得当,还问的得明,他们具有更高的学习意识,语文学习之路也会因此走得更加长远,下面我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善问”意识做出具体的介绍。首先,问的得当,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问的得当是学生善问的一种体现。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在当问之处才问,不会一有疑问就问,也不会盲目的提问,是会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确实有疑,才会提问,而对于一些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查工具书或者与同学相互讨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会提问,这就是善问的体现。其次,问的得明,就是指学生在向教师提出问题时,可以将问题表述的明白清楚,不会出现含糊不清的问题。如在学习《墨竹图题诗》这节课程时,有的学生向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墨竹图》是什么时候创作的?”,这个问题就问得不明白,其中“时候”两个字存在歧义,教师可以回答“在清朝”,也可以回答在“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因此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将问题阐述清楚,确保问得明白,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结语

问题是思考的源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动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从想问、敢问、会问、善问四个方面入手,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习惯。但很显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为此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不断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做出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长,从而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上的进步。

猜你喜欢
意识文章语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