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倩 王晓芬
(1.湖北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湖北孝感 432000;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海 200234)
阅读的过程是认知、技能、情感的统整交融,而阅读能力反映了人们对阅读实践活动和阅读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个体从事件中剖析逻辑规律、掌握操作技能、认知社会关系,是个体有效学习、获取信息、适应生活、塑造品性的重要素质。构建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系统地学习阅读知识、阅读技巧并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长期积累循序渐进。在知识经济时代,建设文化高地、培育全民阅读习惯已经成为多数国家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和施政根基。学龄前儿童已经产生了自然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行为,建立覆盖青少年儿童成长阶段、满足其身心发育需要的阅读教育体系,培育民众自幼养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德国学前教育机构针对儿童开展阅读教育,在发掘儿童阅读能力、培养儿童阅读习惯、提高儿童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提升全民综合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能够为我国构建儿童阅读教育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德国拥有全球第二大的图书市场,平均每1.7万人拥有一家书店。德国人有一种共识,即阅读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经常性的阅读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为了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阅读教育成为德国政府儿童启蒙的重要社会工程[1]。1763年,德国诞生了世界上首个《普遍义务教育法》,“阅读革命”使阅读不再是精英、贵族群体的阶级特权,为德国的全民阅读风尚提供了内驱动力。如今,全球领先的早期教育阅读计划——“德国启蒙阅读计划”覆盖数百万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跨区域、跨年龄、跨阶层的少儿阅读评选比赛,筛选出的最佳阅读者可与总理共同朗读;阅读基金会在赞助失学儿童的同时,帮助家长群体提升阅读和朗诵水平;“阅读测量尺”则帮助不同成长阶段的儿童选择适宜的阅读资源[2]。现在,德国青少年学生群体具有更为突出的阅读量、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以及快速处理复杂性问题的流程化逻辑思维模式,这均与德国开展学龄前儿童阅读教育密不可分。
阅读是人们运用文本材料获取外界信息、认知事物本质、拓展思维能力、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个体成长、推动社会进步、提升民族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1972年联合国发布的《图书宪章》第一条明确规定,每个人都有阅读的权利,政府有责任帮助人们建立和保持阅读能力。对于个体而言,阅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个体认知世界的能力和精神境界,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个体有效获取资料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适应社会生活。阅读启蒙越早,阅读思维过程越复杂,对个体心智发育的贡献就越为突出。早期教育研究结果表明,0至6岁是个体快速成长的黄金时期,引导婴儿进行说话、唱歌以及阅读活动有利于其语言能力的发展[3]。儿童正式入学前所处的早期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对其阅读能力和未来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儿童的阅读需求与生俱来,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发展敏感期,所具备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倾向也不尽相同。对学龄前儿童开展适应其身心发育特点的阅读教育,满足儿童从阅读活动中启迪心智、获得想象力、探知世界和体验情感的实际需求,是培育个体阅读能力和主动学习习惯的必要途径,能够为个体提高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生活、提升综合素质奠定坚实基础。学龄前儿童的阅读需求概念很宽泛,并不局限于具体的文本信息,而是通过色彩变幻、图像识别、外界互动来获取信息,强调从生活化、互动性、可感知的阅读环境中获取感官体验,通过生活环境中的具象符号获得阅读启蒙,开启儿童阅读活动的起源。早期阅读对于培养儿童阅读能力、养成学习习惯、促进心智启蒙具有重要作用:绘本、图画等阅读互动引发的感官愉悦能够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育,培养审美认知;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则对提升儿童推理能力、观察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想象力大有裨益。在阅读过程中,儿童逐步形成对外界环境的初步认知,这不仅有助于儿童形成基础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为其适应环境奠定了重要的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基础。此外,阅读互动过程中的亲子互动,能够满足儿童心理发育的情感需求,实现个体社会性的养成。
在21世纪,学前教育成为幼儿教育新的发展趋势。开展针对学龄前儿童的阅读教育,结合儿童身心发育特点,能够挖掘其语言敏感期和认知阶段的发展潜力,促进儿童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的全面成长。阅读能力和阅读行为随着个体阅读量以及阅读方法和技巧的长期积累发生变化。阅读发展阶段依据个体年龄、文字读取能力、个人认知能力等不同维度存在不同的划分标准,综合主流学术观点,学龄前儿童阅读行为发展阶段可划分为:陪伴阅读、交互阅读、自主阅读;阅读能力发展阶段可划分为:图像辨识阅读、字母记忆阅读、识字能力阅读,二者随着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变化逐步过渡提升。
对于儿童阅读而言,产生阅读行为的内在动机是认知事物、满足好奇心的求知本能。从阅读行为发展阶段来看,0至2岁的婴幼儿处于语言发育敏感期,但尚未具备自主阅读能力,需要通过亲子互动、父母朗读、音乐等外界声音、动作等信息获取感官刺激,激发个体原始阅读兴趣。3至4岁的儿童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可自主翻阅绘本等阅读素材,能够在家长的讲解辅助下完成对阅读内容的基础理解,并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训练。5至6岁的儿童能够独立完成部分阅读资源的阅读,家长的阅读辅助作用逐步弱化,大量自主阅读行为开启,文字识别能力逐步积累。儿童阅读行为发展阶段的循序渐进伴随着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并加上观察、思考等感官辨识,完成对字体形状、音调、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儿童开展早期阅读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借助感官认知积累文字经验,构建字形与字音之间的关联认知,为即将进入的学校教育生涯和社会生活奠定学习能力基础。
阅读是人们获取资讯、适应生活的重要能力,对于青少年儿童而言,阅读能力是提高学习能力、培育良好品质、塑造人格魅力的重要素质。德国大力推行早期阅读教育的原因之一便源于“阅读危机”。国际学生评估项目(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被誉为“教育界的世界杯”,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针对较发达国家地区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的国际比较评价研究项目。在PISA2000的评价中,德国学生的阅读素养名列第20名,远低于评估对象的平均水平,且分数最高和最差之间的差距达到1:8,学生教育成就严重失衡[4]。2013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针对全民阅读情况和读写能力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的德国人能够定期或经常性阅读,而儿童读写能力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年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缺失,五分之一的15岁以下青少年仅达到基本阅读水平,约750万成人被划为“功能性文盲”。同年公布的德国图书信息中心调研结果显示,德国亲子共读普及率依然不理想,30%的家庭很少甚至从未给儿童开展阅读训练[5]。
有研究表明,当个体不具备适当的阅读能力时,其社会生存质量将令人担忧,而不具备阅读能力的个体达到一定比例,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解决国民总体阅读能力不佳、青少年群体阅读兴趣缺乏的问题,德国政府开启了加强学龄前阅读教育、儿童入学年龄提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出了为期8年、覆盖数百万学龄前儿童的“启蒙阅读计划”,通过公共政策精准发力,促进学龄前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地方各州政府结合本土发展实情,制定了“启蒙阅读——与书籍共同成长计划”“送书给大家——阅读从出生开始”“阅读文化节”等政策及项目,致力于儿童早期阅读教育普及推广[6]。截至2015年,德国书业协会《2015图书购买与阅读报告》显示,德国91%的国民有阅读习惯,其中年阅读量在18本以上的占25%,年阅读量为9至18本的占23%,图书出版机构年均出版新书每万人11.5种。同年的PISA评估结果显示,德国青少年阅读能力评分为509,高于成员国家493的平均分,表明德国阅读促进工作成效明显。
德国政府认为,家庭是儿童早期阅读教育启蒙的最佳场所,父母应担任儿童阅读启蒙的第一人。德国法律文件明确了家长在教育机构中的相关决定权,同时儿童阅读启蒙的相关政策也将家长纳入服务对象,强调家长参与阅读教育的启蒙理念,倡导教育机构与家长建立伙伴关系并为其提供参与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的平台,共同解决儿童阅读教育过程中的问题,鼓励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加强亲子共读互动,以帮助儿童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7]。
但在实际推进中,大多数家庭对儿童早期教育阅读的专业理解和精力投入相对有限,亲子共读的开展效率并不乐观。为协助家长培养学龄前儿童自主阅读能力,联合家庭致力于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强化,儿童早期阅读教育主要由公共图书馆、教育机构等组织引导,重点营造社区和家庭等儿童身边的阅读环境,通过门户网站发布指导信息、举办面向家长群体的讲座培训、派发阅读资源等方式,对家长获取儿童阅读教育方法予以支持指导,同时,还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在德国,托幼机构归属于社会福利机构,承担着儿童学前教育职能,是德国阅读启蒙推广的重要环节和专业机构。开展学前儿童阅读教育是德国为提升国民阅读能力、开展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为培养儿童阅读习惯、提升儿童阅读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培育终身学习型人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了积极贡献[8]。
阅读动机指个体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因,是激励个体阅读行为的发端。其总体可划分为外在阅读动机和内在阅读动机,前者主要依托于外界因素驱动,如他人认同、环境熏陶等,后者则源于个体获取信息的内在需求,如满足自我好奇心与感官体验等。二者对儿童阅读行为的促进作用不一:在外在阅读动机的驱使下,儿童倾向于选择短期性阅读和更为简易的阅读任务;而内在阅读动机则促使儿童主动进行长期、高质量的阅读活动,以获取自我内心诉求的满足和精神享受。研究结果证明,在儿童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情况下,如果缺乏持久的阅读兴趣支撑及长期阅读实践,其阅读能力会相应弱化。因此,在德国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的推广过程中,核心目标是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培育、强化、发展儿童内在的阅读动机,从而促进阅读行为和阅读成就的产生[9]。儿童早期阅读推广高度重视趣味性和娱乐性,以推动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协调发展为功能目标。通过设计富有创意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在趣味性阅读活动中营造愉悦的感官享受,通过阅读激发儿童主动投入阅读活动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态度,为培养国民主动阅读习惯、获取优质阅读成效奠定基础。
阅读技巧是指个体从阅读资源中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径。良好的阅读技巧能够帮助个体判断阅读内容情节,通过构建阅读内容阐释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对照反思,正确、有效地获取信息并加以理解、分析、运用。儿童阶段是个体构建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德国早期阅读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阅读技巧和能力,通过在学龄前教育阶段建立儿童自主阅读的基本技巧和基础能力,培养儿童从阅读文本中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技巧,帮助其在未来学习阶段和社会生活中建立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技巧的构建阶段可划分为“阅读技巧习得”和“阅读实践学习”。学龄前儿童处于阅读技巧习得的前期阶段,主要通过阅读活动获得读写概念的理解和吸收,构建对字符、字母、音节的基础认知和读写能力,为未来深层次阅读活动夯实基础。在德国儿童早期阅读教育推广中,学前教育机构注重通过加强儿童语言习得以及对话、游戏、绘画、押韵诗歌、体操动作、创意朗读、手工等趣味性活动,调动儿童感官参与,提高儿童对阅读活动的接受程度,引领儿童积极投入阅读实践活动,体会阅读活动的乐趣和意义,促使语言习得阶段的儿童积累更多词汇,鼓励家庭开展亲子共读和积极互动,以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建立和发展[10]。
基础阅读能力不足的儿童,入学后的学习能力会相对较弱。阅读经验的空白易导致其缺乏基础字词认知和读写能力,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不足,进而造成学习成绩滞后。在德国,儿童从3岁开始全面入托,进入学前教育阶段,早期阅读教育的辅助主体由家庭过渡至学前教育机构。德国早期阅读推广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幼小衔接阶段儿童的基础学习能力,为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做好阅读能力准备[11]。学前教育机构主要针对儿童进入小学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展开培养,以深化早期语言习得和构建阅读能力为目标,开展生活相关的语言训练和社交融入活动,以加强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拓展生活词汇储备、强化感官体验、激发阅读兴趣,有效提升儿童入学后的适应速度和学习能力,预防青春期阶段的“阅读断裂”现象,为提升全民阅读能力、培养终身学习型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德国8 000余万人口中,有近十分之一为外来移民,形成了差异化的阅读群体。德国早期阅读教育实施原则要求保障全体儿童的阅读权益,建立覆盖包括特殊儿童在内的早期阅读教育体系,实现跨越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的阅读提升和语言促进。“阅读起跑线”计划专门制定了特殊儿童阅读推广计划,其中最为典型的项目为Booktouch和Bookshine,分别服务于视障儿童和听障儿童;“阅读创造力量:阅读和电子媒体”项目将难民群体中的儿童纳入阅读推广服务对象,为其提供数字媒体等资源支持,以帮助其快速融入本土生活;韦茨拉尔市实施的“阅读家庭”计划则面向文化水平不足、难以融入社会的特殊家庭儿童群体,通过阅读推广帮助他们建立教育意识并拓展教育渠道,提升儿童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程度[12]。
然而,在实际推广过程中,由于特殊贫困群体家庭总体阅读能力欠缺,且对阅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过度依赖数字媒体技术引发的感官享受,忽视了亲子共读等家庭阅读行为和氛围营造,导致儿童早期阅读教育政策在该类群体中的推广效果不甚理想。为了实现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目标的全覆盖,通过阅读能力促进教育平等,德国学前教育机构针对特殊群体设计了通俗易懂的儿童阅读教育指导手册和多语言的阅读资源,并通过加大志愿者服务力度及设立专项基金等,鼓励特殊群体家庭提升儿童阅读教育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
2011年秋季,德国教育与研究部联合促进阅读基金会共同启动执行周期为8年的“启蒙阅读——三项里程碑政策”。该项目提倡以家庭为起点开启儿童早期阅读教育,提升家长对儿童阅读启蒙重要性的认知和早期引导辅助,由儿童医疗机构、公共图书馆、幼儿园、行业组织、社区等多元主体联合参与,通过开展多样化、趣味性的阅读活动,共同致力于儿童早期阅读推广,并针对教师群体开展专项培训,强化教师在儿童早期阅读教育启蒙中对儿童语言能力和阅读技巧的提升和引导作用。
“启蒙阅读——三项里程碑政策”按照儿童年龄情况规划三大阶段,分别在儿童1岁、3岁和6岁时为其免费发放阅读礼包,项目共计约有4 900家医疗机构、5 000余家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参与发放,惠及全体学龄前儿童。阅读礼包包含儿童当前年龄阶段需求的阅读资源,家长朗读指导说明、早期阅读指导材料等,覆盖儿童从出生到小学入学前的早期阅读教育启蒙阶段,通过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帮助儿童积累在未来教育和适应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阅读经验,促使家长认识到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进而积极参与到培养儿童自主阅读和基础阅读能力的行动中[13]。
在德国,相关部门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育特点和阅读行为、能力,在学龄前儿童阅读资源的发放中匹配趣味卡通图片、彩色绘本读物等阅读资源,注重读物形象设计的精美度和实用性,以激发儿童翻阅兴趣,鼓励儿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系统感知阅读文本,使其在游戏、互动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开展安全高效的阅读活动。1岁以下阅读资源包含儿童彩色绘图本、为家长定制的宣传海报、儿童早期阅读教育指南和教学案例光盘以及儿童阅读素养发展记事本,帮助婴儿在家长的指引下快速适应、开启阅读启蒙活动;3岁儿童获得的阅读资源礼包含样式精美、内容生动的故事主题类儿童读物,家长同样能获取相应的亲子阅读指南以辅助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6岁儿童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将在校园内获取阅读资源礼包,家长则获得培养儿童自主阅读能力的教育指南。视障、听障等特殊儿童将会获得特殊阅读资源。
家庭是学龄前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其阅读能力发展差异程度与家庭环境呈正相关。因此,德国学前教育机构将家庭作为促进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目标群体,注重通过唤醒家长对培养儿童阅读能力重要性的认知,提升家长群体对儿童阅读教育的重视程度,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并能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以强化家庭作为儿童阅读启蒙最佳场所的引导、辅助职能,激励家长将亲子阅读纳入家庭生活的日常“必修”,带领儿童共同享受阅读乐趣。为了强化家庭在儿童阅读教育中的引导辅助功能,德国实施了一系列全民阅读推广计划,激发公众阅读兴趣、提高全民阅读频次,并通过设立专项网站向家长群体推荐亲子读物,发布儿童阅读启蒙计划的实施进度和最新状况,免费发放儿童早期阅读教育指导手册、亲子共读教学示范等资料,开展家长阅读教育咨询交流活动解疑答惑等,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参与家庭阅读活动[14]。同时,德国还针对社会底层家庭定制了儿童阅读推广工具,注重数字媒体在儿童阅读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并推出多语种智能游戏应用程序,采用符合儿童使用习惯的设计,使各类家庭均能通过智能设备方便、快捷、高效地开展阅读活动。
为了强化家长作为儿童阅读启蒙第一人的角色职能,德国学前教育机构将提高家长阅读技巧纳入儿童早期阅读教育工作内容,通过组织家长聚会、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培训家长解答儿童阅读过程中的困惑、帮助儿童延展思考空间,促进儿童语言能力习得、增加词汇积累和提升思考对话能力;同时,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主动营造阅读氛围,在陪伴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肢体互动、言语交流,引导儿童展开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和推理,培养儿童熟练掌握和应用基础阅读技巧,在兴趣的内在驱动下主动投入阅读活动,享受阅读乐趣。
德国儿童早期阅读教育启蒙注重动员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建立多元主体联合参与的完善体系,以扩大儿童阅读推广的社会影响力。其中,医疗机构中的儿科医师是3岁以下婴幼儿及其父母接触最多的专业群体,双方建立了相互信任的稳定关系。因此,德国儿科医师担任了该阶段的阅读推广角色,引导家长在儿童婴幼儿阶段建立阅读启蒙意识;公共图书馆具备专业的阅读推广经验和丰富的儿童阅读资源,在提高公民文化素养领域具有特殊优势,能够与学前教育机构优势互补,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和专业儿童阅读教育指导,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促进阅读基金会善于利用时机开展阅读宣传推广活动,联合基金会及商业集团等社会力量,为儿童阅读启蒙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出版社、书商、儿童读物作者则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创作、编制、出版、发行各类儿童阅读启蒙作品,提供丰富的优质儿童读物,以满足儿童阅读需求;来自儿童福利机构和致力于儿童阅读教育启蒙的志愿者,也为德国早期阅读教育贡献了积极力量,使儿童阅读推广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服务质量更加优质化、精细化。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长期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德国在实施儿童阅读启蒙计划的同时,开展了覆盖全联邦州、以促进青少年儿童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发展为目标的“语言文字教育项目”,内容既包含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阅读能力促进措施,又包含面向师资力量等主体的阅读教育评估体系。学前教育机构为此建立了以儿童为核心的多重评价体系,以掌握早期阅读教育实施成效。
德国学前教育机构注重对儿童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评估工作,目标是有效掌握早期阅读教育的实施情况和发展成效,以及儿童群体总体阅读行为、阅读能力、阅读技巧促进程度的实时动态。评估内容主要涉及儿童基础字词掌握程度、语言表达能力、感觉灵敏度、阅读概念认知、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行为发展、阅读习惯养成、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分析能力、想象力和好奇心程度等综合指标,以此了解各项儿童阅读启蒙政策和早期阅读教育对儿童阅读技巧、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促进和提升程度,掌握早期阅读教育对个体性格塑造、学习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学前教育机构对早期阅读教育中师资力量的专业要求是能够熟练掌握学龄前儿童阅读行为的发展规律、胜任儿童阅读启蒙的引导职能。评估内容主要涉及教师阅读理念认知、课堂阅读教育开展频率、阅读主题设置、阅读教学质量,学前教育机构儿童阅读资源储备情况、图书选择依据,以及与公共图书馆、医疗机构等其他儿童阅读推广主体的合作紧密度,为家庭开展儿童阅读教育辅以指导等等。
德国学前教育机构注重家庭在儿童早期阅读教育过程中的启蒙作用,对家长群体的评估要求为能够有效参与亲子共读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辅助儿童养成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能力。评估内容涉及对阅读启蒙政策的了解程度、阅读资料获取情况、对阅读资料的满意度、儿童读物挑选标准、亲子共读活动开展频次、与学前教育机构的互动交流情况、家庭阅读氛围营造的现状和构想等。
德国以培养儿童阅读兴趣、提高全民阅读能力、培育终身学习型人才为目标,尤其注重学前教育机构在儿童早期阅读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联合医疗机构、公共图书馆、行业组织、家庭等多元社会主体合作共育,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公共政策。借鉴德国儿童早期阅读教育实施经验和儿童阅读能力培养模式,能够为我国构建儿童早期阅读教育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儿童身心发育黄金期开发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能够显著提升个体综合素质。开展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早期阅读教育,能够深植儿童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内生动力,促进个体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我国针对学龄前儿童群体的阅读推广活动力度相对薄弱,儿童普遍缺乏阅读兴趣,主动开展阅读活动的内在动机不足,总体阅读能力不佳,同时,该群体热衷于碎片化阅读内容,深度思考分析能力不足。结合我国儿童阅读现状开展适宜的早期阅读教育推广活动,亟须政府教育及相关部门主体明确对儿童阅读启蒙重要性的认知,注重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根据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其阅读能力的构建和提升。当前,我国已出台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文件,均已强化了对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的政策保障力度,从政策制度层面为构建我国儿童早期阅读教育体系提供了行动指南,标志着我国儿童阅读推广已经拉开帷幕[15]。
儿童早期阅读教育是帮助个体在游戏、互动、陪伴中逐步养成阅读习惯、构建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的过程,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享受阅读乐趣,为未来社会生活奠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内生动力。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营造的良好阅读氛围和阅读启蒙环境对儿童早期阅读教育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当前的早期阅读教育推广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儿童阅读教育灌输式、机械式培养方式明显;教育主体过度强调通过阅读活动加速识字能力的功利性目的,忽略了对儿童早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儿童读物内容设计和趣味性不足,无法适应儿童身心发育特点[16];家长群体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娱乐功能,忽略了家庭阅读氛围营造和亲子共读引导作用。
儿童阅读推广需要进一步创新活动推广形式,提升内容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培养儿童主动投入阅读活动,享受阅读体验的乐趣。一是要明确培育目标,以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为根本出发点,纠正教育主体的功利性动因[17]。二是要优化儿童阅读资源供应,提升儿童读物内容创作质量以适应儿童阅读需求;同时应丰富阅读资源品类和形式,调动儿童感官系统,使其享受阅读乐趣,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进程纳入数字媒体,作为纸质读物的拓展和补充,提高阅读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促使儿童积极参与阅读信息的创造过程,正确引导儿童使用数字媒体产品[18]。三是要调整学前教育机构阅读教育模式设计,发挥教师在儿童早期阅读启蒙中的引导作用,设计符合儿童活泼、好奇天性的阅读课程形式,吸引儿童积极主动参与到独特、生动、有趣的阅读活动中,并引导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尝试创造性互动,培养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延展思考和逻辑分析能力。四是要加强与家庭的交流互动,结合儿童个性特点为家长提供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建议,指导家长积极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注重对特殊儿童的阅读权益保护,实行人性化的阅读推广。
德国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由政府教育部门主导,将医疗机构、公共图书馆、托幼机构、学校、社区等多元社会主体纳入其中,通过长期有效的儿童阅读能力促进保障政策,建立了多元主体联合共建的培育体系,形成了全社会积极广泛参与、集中发力的良好推广局面。当前,我国儿童阅读教育促进公共服务力度不足,存在宏观政策文件缺失、经费来源不足、推广主体单一等问题。我国可参考借鉴德国早期阅读教育体系注重多元主体合作以及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由政府教育部门主导,公共图书馆、学前教育机构、行业组织、社区、家庭等关联主体共同合作的儿童阅读能力促进组织,广泛地进行社会动员,吸引社会力量踊跃参与。
首先,应明确儿童阅读能力在学前教育以及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作为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项专业化重点工程进行常态化和规范化的推进;其次,应优化公共服务购买制度,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统筹社会资本注入,丰富儿童阅读资源供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儿童阅读推广成果纳入公共服务项目和考核目标;同时,还应建立学前教育机构与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定向合作,针对儿童阅读开展专业性的公益阅读推广,培养儿童阅读技巧;此外,应加大教育主体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完善其对儿童阅读教育启蒙的认知,建立针对不同主体的评估体系,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最后,应营造良好的全民阅读社会公共环境,为公民参与阅读活动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