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波
(财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唐山分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作为一种新兴的主题型旅游形式,红色旅游具有普通旅游项目最基本的目的性和休闲娱乐性,是旅游产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红色旅游的价值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的同一性[1]。红色旅游寓“红色”于现代旅游之中,通过与红色文化和红色氛围零距离接触,参观者直接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帮助人们有效认知和自觉认同社会主义道德准则[2],并将其内化于心。
“社会化”一词起源于心理学领域,反映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通过个体和社会的交互作用,使个体能够理解、认同、接受社会规范和制度,并逐步培养和形成具有一定社会角色的人的过程[3]。人的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和红色旅游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社会化体现了社会对人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取决于人的社会化的具体要求。红色旅游则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理想载体,是促进和实现人社会化的创新形式,对实现人的社会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社会化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内在要求。人的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含义和实质[4],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趋势。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人类在物质活动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丰富其社会关系的过程,即人的社会化过程。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体现。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客观上要求不断塑造和完善“人”的思想、道德,强化个体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建设。除此以外,从社会发展的内容和目标来看,人本身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的需要是个体和社会永恒的追求。人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为人通过不断努力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进而实现和超越自我。人的社会化正是作为“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的人,在主动接受和自觉实践社会要求中不断塑造和提高自身的过程。
其次,人的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根源,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主体性的人格发展。人的社会化过程处于一定的现实社会网络中,是在一定的介体环境下通过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提升个体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化水平的过程。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应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内驱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在于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良好发展,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具体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在将社会道德规范、价值体系内化为个体行为标准的同时,以其强大的政治导向功能为个体社会化提供了明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以个性化的人文情怀和丰富的理论资源启发个体开展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入思考,深化认知层次,从根本上推动人的认知能力的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社会化中的作用体现在通过社会行为规范的传递和内化,强化人的社会角色意识,促进个体角色转化。随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角色的日益复杂化,个体越来越难以适应不同角色下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新社会环境以及对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新要求势必会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有所反映。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将新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在个体的思想中进行内化,激励个体在追求自我和实现自我的同时能够反观自我,及时调整人我关系,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融合中实现个体角色的社会化。
再次,红色旅游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人本属性[5]。红色旅游的价值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同一性。红色旅游过程中包含很多极具实践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以一种生活化的方式传递民族精神、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基于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承认个体的主体性并尊重个体自身的价值,使其在体验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德育的渗透和思想的升华。红色旅游将丰富的精神道德价值融入特色旅游项目和活动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承载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是培养和提升人的道德修养的有益之举。红色旅游突显其实践性特色,是促进个体将浅层理论认知上升为实践阶段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个体由“知”到“行”的转化,通过个体自我实践和自我认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合一。
健全的政策体系和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基础保证,对红色旅游发展模式与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首先,加强红色旅游制度与政策配套的顶层设计,不同层面均建立健全完整和系统化的政策体系。国家层面应立足于红色旅游发展全局,整合国家级政策资源,形成对红色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区域层面应根据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所存在的相关性、互补性,积极探索红色旅游区域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的制度创新,形成政策合力;省、市级地区层面应结合自身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发展特色,明确红色旅游与地区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各领域的切入点,并出台具体细化的政策文件,建立健全完善的红色旅游发展专项政策和制度体系。其次,围绕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强化宣传、交通、国土、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间的政策协同,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如宣传部门出台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方案,交通部门完善红色旅游交通规划和运输方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规范红色旅游景点和旅行社经营管理活动等,最终建立不同层次相互协调、不同部门相互配合,与红色旅游发展专项政策相匹配的全面系统的配套政策体系。
近几年,国内红色旅游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国热情以及引领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开放型社会中如何有效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如何更加广泛地吸引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介入和参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等。
红色旅游资源本身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社会性是其被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源于人的社会化,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也必须坚持以社会化为方向。红色旅游与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网络之中,社会力量的参与是推动红色旅游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积极因素。大众传媒、社会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等分布于不同阶层和不同行业的社会机构,在不同的领域自觉承担着红色文化的德育使命和责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式的“隐性”教育功能,既有效补充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领域的未及之地,同时也大大减少和缓解人们对说教式、灌输式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抵触心理。此外,社会力量的参与有助于红色旅游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促进红色文化产品供给和现代载体的多元化、社会化。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载体是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与现实、经典与流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形式,是适应红色文化发展大众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的中介要素。通过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在多元化现代载体中适时适度地注入红色元素和红色内涵,能够激发更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和塑造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新兴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为探索构建新型红色旅游体验模式和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和渠道。“互联网+”思维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模式的网络化重构,其本身就是互联网发展和应用实践在人思想上的反映并经过沉积内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认知方式或思维结构[6]。“互联网+”的实践思维突破了人类思维活动的传统媒介和主体自身实践活动具体形式的局限性,进一步拓展主体实践活动领域、实践方式的广度和深度。“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新常态。以“互联网+”为驱动,融合“互联网+”思维创新红色旅游体验模式就是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其他交互式新媒体打造更加可观、可感、可触和可体验的红色旅游创新产品,借助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实现红色旅游情景规划和体验设计的创新,强化旅游者积极参与红色之旅的意识,使其在红色旅游过程中获得精神文化的感悟和思想境界的升华。“互联网+”思维创新红色旅游体验的一个结果导向就是红色旅游的“品牌化”和“差异化”,以“品牌化”加强对参与者的情感导向,以“差异化”创新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全面体现红色旅游的品牌特色和实践育人的时代主题。
红色旅游资源中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红色”魅力和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能够增进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培育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红色旅游事业肩负以史为鉴、以史铸魂的使命担当和思政育人的历史责任,这是红色旅游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开创红色旅游发展新局面、推动和保障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和抓手,全面深化红色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当前,在红色旅游管理的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条块分割、体制陈旧落后、机制僵化不活和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应深化和加快红色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统筹协调、精简效能的原则,在政府主导下充分调动社会、市场的力量,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完善的红色旅游政策促进机制、经营激励机制、市场联合运行机制以及政策落实和评估反馈机制,并形成政府主导下融合社会化、市场化、多样化和常态化的红色旅游融合推广机制,拓宽红色旅游宣传推广的渠道,强化红色旅游的思政育人功能。
基于政府主导创新红色旅游体制机制,首先应明确和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发挥政府在完善红色旅游体制机制和引导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过程中的职能作用,应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将红色旅游体制机制创新与打造服务型政府、政府服务下沉有机结合,有效处理和协调红色旅游政治性和生活性、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协同推进之间的关系。其次,应充分结合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以深挖红色旅游文化内涵、增强红色旅游发展活力和完善红色旅游服务体系为方向,通过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将体制机制创新驱动优势转化为红色旅游发展动力优势,以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和催生红色旅游新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