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关中学 哈玉林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重视对学生价值观念及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依旧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且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上,以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实现培养学生价值观念的目的。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并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便有必要在认清现状不足的情况下,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实践证实:通过对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鉴于此,本课题围绕“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法,即由教师讲学、学生听学,此过程未能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且教学过程枯燥,难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进而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而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课文中渗透的一些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不仅仅源于课本,还能够延伸到课外以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显然,这样能够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并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大量的国外文化进入我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错误的认知,简单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陈旧的、落后的,未能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人民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严重影响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使其能够充分理解传统文化,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及民族自信,为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国语文教材具有较为丰富的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帮助学生扩展视野,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情怀。我国传统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岁月被保存至今,依旧被世界人民所认同,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极为精妙和优秀的。例如《论语》是战国时期孔子留下来的儒家思想,这一文化作品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其中蕴含的思想依旧值得我国人民去学习、去发扬,将其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如前所述,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为了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升华语文教学目标,便有必要注重传统文化在其中的渗透。总结起来,其具体渗透方法如下: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汉字教学中的价值及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汉字的含义。例如在针对某个复杂的汉字进行讲解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个汉字的写法是这样的?”之后将汉字的来源及其组成部分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汉字的起源及其含义进行思考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对汉字的理解程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汉字背后的历史背景及相关故事,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运用能力,实现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传统文化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进行《论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举办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对完整的《论语》进行品读,帮助学生扩展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习,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感受和看法表达出来,及时解决学习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这一教学载体,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前,需要确定这一课的知识范围,对古代文化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选择适当的时机将传统文化知识导入课堂教学中。根据现状来看,我国具有丰富的古文诗词,虽然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较多,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以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给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带来较大挑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教学重点,以合理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热情的态度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活动中。例如将一些古诗词作者的故事介绍给学生,比如李白、杜甫等等著名诗人的故事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有趣的,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由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比较紧张,想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就必须要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通过课余时间进行教学活动,实现传统文化知识在课外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渗透。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摆脱教学时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并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课外教学活动中可以举办古诗歌的朗诵比赛、知识竞答及辩论赛等等,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环境中。同时,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比如在走廊位置、板报设计中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使学生能够在制作板报和宣传语的时候对传统文化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为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教师要重视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从而促进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因此,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重大,语文教师需对此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