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东方文学课教学改革探索

2020-01-09 18:37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亚非文学史文学

王 鹏

(河南大学文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东方文学是外国文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在国内大学中文系,作为一门课程,它往往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其课时往往只有欧美文学课的一半甚至更少,有些学校会作为专业限选课单独开课,有些学校则作为任选课或将其与欧美文学课合并(如马工程教材)甚至不开设该课。就开设该课的高校而言,通常只给予36课时,即授课一学期,每周2课时,这和东方文学的重要性是不相匹配的。当前的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开启“新冷战”,在经济、科技、教育等众多领域和中国“脱钩”,作为化解手段,我国正加大推进以东方国家为交往对象的“一带一路”战略,这就要求我们有高质量的东方文学教育与之相适应。东方文学课内容广泛、涉及国家多、语种多、文化差异大,如何在短短36课时内上好该门课,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正确选择教材、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1 正确选取教材

讲好一门课,选一本好教材是关键。就教材而言,目前国内主要的东方文学教材有两大类,一类是专门的东方文学教材,有朱维之主编的《外国文学史》(亚非卷)(南开大学出版社)、梁立基和何乃英主编的《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郁龙余和孟昭毅主编的《东方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孟昭毅和黎跃进主编的《简明东方文学史》、王向远的《东方文学史通论》等。另外一类是合编的东方文学教材,即把东方文学与欧美文学编在一本书中,未体现出东方文学的独立性,这类教材中影响较大的是郑克鲁和蒋承勇主编的《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和马工程版《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这些教材各有其特点,适合不同层次的东方文学课程教学。

先说专门教材。朱维之主编的《外国文学史》(亚非卷)编写最早,1988年出版以来已经印刷了三十多次数十万册,该教材影响最大,但比较陈旧,它的姊妹卷《外国文学史》(欧美卷)至今已修订五次,而该教材只修订一次,最新修订时间为1998年。梁立基和何乃英的《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现在已出到第五版,内容较新,但对于选修课来说,内容太多。郁龙余和孟昭毅主编的《东方文学史》编写者比较专业,篇幅宏大,“重视完整系统的同时突出重点,不搞平均主义,着重介绍有世界意义的东方作家与作品”,更适合作为教师教学参考书或研究生用书。孟昭毅和黎跃进主编的《简明东方文学史》简洁轻便,全书二百多页,适合作为选修课教材,但编写中存在因人设题现象。王向远的《东方文学史通论》体例新颖、观点独到,更像一本学术专著,比较适合研究生使用。

再说合编教材。郑克鲁和蒋承勇主编的《外国文学史》、马工程版《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都不是专门的东方文学教材,前者是把东方文学内容放在欧美文学后面作为下册的一部分,后者则是打破东方、西方板块,把东方文学融入欧美文学之中,试图“建立东西合一的外国文学史结构体系”,但该教材显然并未把“东方文学”视作一门独立课程,东方文学部分更是只有区区8节内容,只涉及日本、印度、阿拉伯三个国家5个作家、3部作品,内容根本不够用;该教材以西方文学的思维,按古代、中古、中世纪、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世纪等时段分章编写,把相应时间段出现的东方文学作家作品附在西方文学后面,显然不合逻辑;该教材对东方文学成果遗漏太多。该教材第一章古代文学部分第一节概述中提到了古埃及文学、古巴比伦文学、希伯来文学、古印度文学,第二节提到印度两大史诗,第二章第二节讲《一千零一夜》,第三节讲紫式部,然后就是大段空白,14-19世纪共五章内容,竟无东方文学,似乎亚非国家这段时间都没有文学作品。到了第八章“19世纪文学(下)”共7节内容,只末尾一节讲了一个夏目漱石,第九章“20世纪文学(上)”共11节内容,只第十、十一节讲了泰戈尔、川端康成,第十章“20世纪文学(下)”共12节内容,只第十、十一、十二节分别讲了大江健三郎、马哈福兹和库切,而且库切又是一个生活在南非的英国作家,现为澳大利亚公民,并非纯粹东方作家。古波斯的《列王纪》《阿维斯塔》、古阿拉伯的《安塔拉传奇》、古印度的《五卷书》、吉尔吉斯的《玛纳斯》、朝鲜的《春香传》、越南的《翘传》、印尼的《杭·杜亚传》、泰国的《四朝代》等,都是东方文学的瑰宝,但该教材完全无视。因此,虽然教育部2013年就下发有要求各高校使用马工程教材的文件,要求“各高校要把使用工程重点教材统一纳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教学计划,凡是开设与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都应把工程重点教材作为指定教材统一使用。各高校要把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统一作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的支撑数据和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基本指标。”但是,鉴于该教材无法与作为一门课的“东方文学”相对应,多数高校只是在外国文学史(或欧美文学)课程中使用该教材,东方文学课则根据实际自选教材。

相比较而言,梁立基和何乃英主编的《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自1983年问世以来,多次修订,教材历史悠久又与时俱进,作为中文系本科生的东方文学课教材,似乎更为合适。

2 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当确定了教材之后,是否完全按照教材来讲课呢?答案是否定的。教材是课程讲授的依据,教师的讲授范围应该以教材为准,学生的课程考核也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否则,教材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规定了教材,并不意味着教师要照本宣科,教师应根据课时、学情实际来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至于如何取舍,则要看教师的智慧。

就东方文学课而言,教材通常都是按时间线性顺序排列内容的,如朱维之的《外国文学史》(亚非卷)按上古、中古、近代、现当代排序,孟昭毅和黎跃进的《简明东方文学史》按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当代来排序,王向远的《东方文学史通论》按信仰的文学时代、贵族化的文学时代、世俗化的文学时代、近代化的文学时代、世界性的文学时代来排序。以梁立基和何乃英的《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为例,该教材按时间顺序分为四编:古代亚非文学、中古近古亚非文学、近代亚非文学和现代当代亚非文学。古代部分按国别列有古埃及文学、古巴比伦文学、古希伯来文学、古印度文学、古伊朗文学五章,后面四编则按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之地域分章,再以具体作家作品分节。我们在讲解时,应该遵循以下两个标准进行内容取舍:经典标准和课时标准。

对经典作家作品的判定和选择,除了根据传统观点外,还应该进行教材比对。比对有两种比对法,一是国内教材之间进行比对。教师应该找几本不同的东方文学教材,对其章节、内容进行比对,挑出各教材都重点关注的作家、作品,视作必将经典,例如《吉尔伽美什》、印度两大史诗、《源氏物语》、泰戈尔等。另外一种对比是国内教材中所列作家作品与所在国的文学史进行对比,因为有些作家虽然在国外有很大影响力,但在国内却不被重视,例如小林多喜二,朱维之的《外国文学史》(亚非卷)第十三章第二节用了九页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梁立基和何乃英的《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也在第四编第一章第三节进行了专门讲解,但实际上小林多喜二在日本文学史上地位甚微,西乡信纲的《日本文学史》只是在介绍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时简单提了一下小林多喜二之死。像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就应该舍弃。另外,还有一些知名度不高的非洲作家,也应该按郁龙余教授所言,要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要考虑其世界文学地位,该舍弃的就要舍弃。

东方文学课课时少,按36课时计算,一周2课时,就是18周,实际扣除一些法定假期、学生活动、期末考试等时间,真正能用于讲授的可能就30课时左右,也就是大约15次课,从学术型角度出发,一次课讲授一个作家或作品方能体现深度和学术价值,这就又迫使教师进一步“舍弃”某些内容,笔者认为,若是课时紧张,应存古舍今,古代部分尽量讲授,现代部分可留作自学,因为各国的古代文学往往经过历史选择留下来的经典,和现代作品相比,更具文化、文学意义。

3 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创新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传授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就东方文学课而言,应在知识点精讲、学生参与、灵活考核上下功夫。

对中文专业来说,学生打开课本即可自学,打开手机,就能搜索到和教材知识点差不多的内容,甚至能轻而易举找到高于教材内容的知识。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或所讲内容与教材所述大同小异,学生可能就不愿意听,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授课方式,不要面面俱到,只针对某个知识点、问题点进行讲解,而且是深入讲解。例如,讲到泰戈尔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再去按时间顺序将其生平、创作等信息,我们只讲“婆罗门老爷泰戈尔”“温和爱国者泰戈尔”“泛爱思想家泰戈尔”即可,因为这三个问题点就可以抓住泰戈尔的特点,能有效帮助学生理他的作品内涵。讲作品时也是如此,不要再花时间去复述作品内容,我们应该默认学生已经读过或会在课下阅读,课堂上直奔主题,讲作品的特点即可。

现在各地的教育改革都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意思是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参与有多种形式,除了课堂问答互动外,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实践课,给学生预留问题,或给学生分组,让他们在课堂上汇报相关知识。或者是通过微信群、学习通等课程软件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见解,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同时通过汇报展示或评论留言,分享自己的观点,评判他人的观点,从而强化知识印象。

在大多数高校中文系,东方文学课都是选修课,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大多为开卷考试或写课程论文。开卷考试的弊端有目共睹,在此不再赘述;课程论文虽能考核学生的学术水准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但如果一学期有好几门课都要求学生写课程论文,学生的时间有限,往往是集中在期末那一两周突击写论文,一星期写出好几篇不同课程的论文,其质量可想而知。要有效进行考核又减轻学生负担,就需要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例如加大过程考核频次和分值,平时可采取课堂汇报、微信群讨论、在线课学习、线上小考等形式进行考核,把考核分散在平时学习中而非集中在期末,期末可以用制作PPT等形式考核,这样就能把学生的平时时间有效利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强调,高校教师要做到“德高”,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到“学高”,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以扎实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做到“艺高”,提升教学艺术,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学习、改造课堂的能力。东方文学课作为一门内容多、课时少的课程,需要我们任课老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改革积极性,从教材、内容、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努力打造“金课”,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国际化战略做贡献。

猜你喜欢
亚非文学史文学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我们需要文学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辩证理解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真实性”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有个性的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