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良凤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要求不断提升,教育对象不断变化,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和自身发展都面临着新挑战。传统的“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形势,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主要方向的辅导员团队建设更显迫切。辅导员工作室作为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平台应运而生,辅导员工作室能充分发挥团队作战优势,创新学生工作模式,促进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辅导员工作室是把不同院系、不同年龄、不同专业背景但具有共同职业兴趣和职业发展愿景的辅导员整合起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落脚点,以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为导向,通过团队内的资源共享、团结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促进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团队组织[1]。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能为辅导员搭建良好的学习、交流和科研平台,促进辅导员的成长与发展,从而打造优秀的辅导员团队,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1.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教育与指导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涵盖大学生的思想、学业、心理、就业等诸多方面,被戏称为“万金油”,博而不精,很难给予学生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指导和辅导。辅导员工作室则以某一专题方向为切入点,在不同的领域方向上求“专”和“深”,如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新生适应成长、党团建设等,辅导员可以选择某一领域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实践探索和科学研究,将自己打造成此领域的“专家”,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教育与指导,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茁壮成才。
2.有助于为学生提供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内容琐碎,工作边界不清,整天疲于处理各种事务,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难以为学生提供深入细致的服务和管理。辅导员工作室根据辅导员的特长和优势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发挥辅导员的特长。这样辅导员工作室可以细化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让辅导员各司其职,力耕一方田,为大学生提供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解决大学生日常的困惑与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2]。
1.辅导员工作室为辅导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辅导员工作室为辅导员提供优质培训和理论学习,通过专题讲座、业务培训、理论学习等方式,使辅导员在专业素养、知识体系、职业能力等方面获取发展;辅导员工作室为辅导员提供经验分享和交流机会,通过“传—帮—带”促进辅导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使辅导员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提升,促进辅导员个人成长与发展。
2.辅导员工作室为辅导员提供研究和思考的平台
辅导员工作室根据辅导员的兴趣特长对其进行合理分工,引导辅导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升自己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逐步成长为这一领域的“专家能手”。同时,辅导员工作室积极营造“勤思考、爱钻研”的良好氛围,引导辅导员积极思考学生工作中的问题,并以学生工作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将问题转变为课题,开展研究,探索规律,形成科研成果指导工作,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和工作水平。
3.辅导员工作室为辅导员提供展示和实践的平台
辅导员工作室为辅导员提供展示自我风采和实践育人理念的平台。一是辅导员工作室根据辅导员的特长兴趣分工,不断强化他们的优势特长,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展示他们的能力和才华;二是辅导员工作室通过工作室网页、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大力宣传和展示辅导员取得的各项成果,增强辅导员的工作成就感;三是辅导员依靠工作室资源和团队力量开展工作和研究,形成个人特色的育人理念和科研成果,并将育人理念和科研成果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指导工作,提高工作水平[3]。
1.有助于增加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
辅导员人事上归院系管理,同时又受各职能部门的领导,这种交叉管理体制使辅导员处于多人用、少人管的状态,使辅导员缺少归属感,进而导致部分辅导员人心浮动,把“辅导员岗位”当作跳板,找机会流转到其他工作岗位,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辅导员工作室通过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沟通、经验分享等,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有问题一起去面对,一起想办法,不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让他们感受到团队的强大和温暖,获得情感和心灵上的归属感。辅导员工作室通过合理分工和专业培训等,使辅导员的职业潜能得以挖掘和展示,职业能力得以发挥和发展,引导辅导员以专家型辅导员为职业目标,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从而形成一支稳定而有活力的辅导员队伍。
2.有助于增加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辅导员工作繁杂琐碎、工作成果难以体现、社会认同度偏低等,使辅导员对自身职业价值认识不够,丧失职业信心,不愿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想方设法地转换到其他岗位,造成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辅导员工作室为辅导员学习、交流、科研、职业发展等创造条件,帮助辅导员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使辅导员在工作中不断实现职业价值,增强职业认同感。同时,辅导员工作室是辅导员风采展示的窗口,展示辅导员的才华和成就,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信心,愿意将辅导员工作作为奋斗终身的职业,从而增强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4]。
高职院校要加强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做好辅导员工作室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合理设置辅导员工作室,将辅导员工作室作为打造专业化辅导员团队的阵地。
1.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设置工作室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将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分为九大类别,高职院校可根据辅导员九大工作职责设置辅导员工作室,如设置思政教育工作室、学业指导工作室、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室等。辅导员工作室围绕特定的工作专题开展研究和工作,形成专门研究领域和工作特色。辅导员结合自身的专业、兴趣、特长等确定研究方向,并选择相应的辅导员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平台深入钻研职业领域,逐步成长为此领域的专家型辅导员。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设置工作室有利于辅导员朝着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进而打造专业化的辅导员团队。
2.根据辅导员兴趣特长设置工作室
高职院校根据辅导员的兴趣特长设置不同研究领域和专业特色的工作室。辅导员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有的擅长处理危机事件,有的擅长处理日常事务;有的擅长心理疏导,有的擅长创业指导;有的热爱教学,有的热爱科研等。对此,辅导员工作室的设置要结合辅导员的兴趣特长和工作需要,如设置教学创新工作室、理论研究工作室等。辅导员可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职业兴趣及职业目标选择意向工作室,以工作室为载体开展工作和研究,不断提升专业特长和能力,充分发挥并不断强化专业优势,向专业化方向发展[5]。
科学管理是促进辅导员工作室有序工作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管理既要有刚性的制度管理又要有柔性的文化管理。高职院校对辅导员工作室实现制度与文化双管、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的互补,打造规范化的辅导员团队。
1.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1)制定日常管理制度。为确保辅导员工作室能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高职院校应健全辅导员工作室日常管理制度,对工作室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包括工作室成员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工作室成员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等。
(2)制定考核制度。辅导员工作室考核制度要全面、科学,主要涵盖工作室运行情况、工作室目标完成情况、工作室成果等。同时,要根据辅导员工作室的考核制度,制定工作室成员的考核制度,对工作室成员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奖评优相结合。
(3)制定奖惩制度。为确保辅导员工作室有活力、有动力,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高职院校要制定公平公正的辅导员工作室奖惩制度,表现优秀的工作室予以奖励,表现较差的工作室予以惩罚,奖惩分明。同时,要根据辅导员工作室的奖惩制度,制定工作室成员的奖惩制度,表现优秀的成员给予奖励,表现较差的成员给予惩罚。
(4)制定运行保障制度。高职院校要制定辅导员工作室运行保障制度,包括经费拨款、场地提供、人员配备、监督指导等,为工作室的建设和良性运转提供必要的政策、经费和人力支持,更好地发挥工作室的职能[6]。
2.实施文化引领,促进管理提升
(1)用文化导向力促进团队和谐。辅导员工作室要培养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的团队精神。发挥文化的导向力作用,将团队精神植入工作室成员脑中,融入工作室成员心中,形成和谐奋进、密切配合、共同奋斗的良好氛围,促进团队和谐发展。同时,辅导员工作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发挥工作室成员的能动性,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用文化凝聚力增进团队情感。辅导员工作室要制定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可逐步实现的共同愿景,引领工作室成员以共同愿景为奋斗目标,使工作室成员思想达成共识,目标达成一致,形成团队向心力;工作室要注重加强人文关怀,促进工作室成员情感交流,化解工作室成员之间矛盾,增强工作室成员的归属感和集体感,使工作室成员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形成团队的凝聚力。
(3)用文化辐射力增加团队活力。辅导员工作室要鼓励工作室成员相互竞争、相互切磋,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促进工作室成员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同时,辅导员工作室要注重选树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鼓励工作室成员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激发工作室成员的斗志与动力,激发团队的活力[7]。
高职院校通过创建辅导员工作室品牌和培养辅导员名师等措施重点建设辅导员精品工作室,推动辅导员工作室不断创新,激发辅导员创先争优意识,进而打造品牌化的辅导员团队。
1.创建工作室品牌
辅导员工作室品牌是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认可度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辅导员工作室要树立品牌意识,利用工作室成员专业优势和学校相关资源,通过团队协作和优势互补,围绕学生工作中的某一特定领域进行深耕细作,开展学术研究及实践探索,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学生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凝练特色,形成具有独特性、创新性及专业特色的工作品牌,打造工作室的“名片”,提升工作室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团队向着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2.打造辅导员名师
辅导员工作室是辅导员名师孕育的摇篮,高职院校要紧密围绕“名师”内涵做好文章,着力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科学研究三个方面培养和打造辅导员名师。第一,引导辅导员术业有专攻,通过业务培训、理论学习等,让辅导员在系统掌握职业知识的基础上,聚焦九大工作职责中的某一专业方向,深入钻研该专业方向,不断提升自己在该专业方向的知识,形成学术专长。第二,通过专题培训、观摩交流等,使辅导员掌握丰富的工作技巧,能够娴熟地处理各种学生事务,并在其基础上深耕专业领域,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将自己打造成该领域的“专家能手”。第三,鼓励辅导员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依靠团队力量,以工作室为平台进行科学研究,并形成具有个人特色、有较高知名度和认可度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模式,逐步成长为工作室的名师[8]。
辅导员工作室为辅导员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是建设辅导员团队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合理设置辅导员工作室并着力打造精品工作室,通过辅导员工作室为辅导员提供理论指导和专业培训,开展实践探索和科学研究,有效提升辅导员的研究水平和工作水平,强化辅导员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辅导员向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打造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的辅导员团队,推动学生工作内涵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