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析

2020-01-09 16:29:45■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塞罕坝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袁 敏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20世纪60年代的塞罕坝,环境极其恶劣。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1]。塞罕坝精神具有强大的理论、实践、时代价值,弘扬塞罕坝精神,特别是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弘扬、践行塞罕坝精神,有利于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塞罕坝精神的价值

塞罕坝精神经多家媒体报道,获得了阵阵欢呼喝彩,在建设中,塞罕坝铸就了许许多多的模范,形成了高尚的精神,这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塞罕坝精神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实践价值,还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塞罕坝精神经过时间长河的发展萃取,必然会历久弥新,这将丰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初心意识、艰苦奋斗意识、创新意识等,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价值

1.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塞罕坝林场的建设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探索取得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成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塞罕坝人在建设过程中,面对极端的艰难困苦,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塞罕坝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畏艰险,因地制宜地对林木培育相关技术、现实生活条件等方面进行改造更新。塞罕坝林场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中国大地上开花而结出的果实,林场所取得的伟大创举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思想具有的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塞罕坝人在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同时,注重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2.丰富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造成的严重环境后果而发展起来的。我们国家亦是如此。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内容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而越来越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进行一切活动的指导。塞罕坝的建设,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完美实践,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塞罕坝建设的重中之重,实现了如今的跨越发展。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性的反作用。在塞罕坝林场的建设中,他们因地制宜,一切用当地的实际来说话,探索形成了许多具有塞罕坝特色的思想和模式,这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探索。现如今的塞罕坝建设实践,在全社会得到了弘扬,丰富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有助于不同地方学习借鉴,把握精髓,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建设。

(二)实践价值

1.有利于发挥榜样教育的示范作用

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2]。塞罕坝通过两三代人的持续奋斗,在建设的过程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着眼于塞罕坝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最终实现了“一片漠”到今日世界上最大人工林的伟大壮举。榜样对人们的力量是无限的。今天,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1]中,将塞罕坝的建设者作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先进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青年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更要学习先进的榜样,运用塞罕坝的成功范例,将抽象、枯燥的思想理论、政治观点和价值理念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典型事例和前进的动力,发挥榜样示范引导的积极作用,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模仿意识,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树立一个高标准、可参考的范例,带动学生积极认同、努力践行和广泛传播,从而将理论转化为现实行动,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总目标,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面对资源约束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我们已到了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的时候了,也到了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了”[1],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习近平说,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塞罕坝的建设者们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进步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1]。全面小康,不光使我们的钱袋子更鼓、饭缸子更满,更需要我们的环境更美;不光要有金山银山,更要有绿水青山。塞罕坝的建设者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建设塞罕坝的实践中去,用55年的时间,造就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为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3]。

(三)时代价值

1.肩负使命: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经受住一次次磨难,渡过一个个难关,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55年前罕坝地区一片荒漠,人迹罕见,55年后塞罕坝地区万顷森林,绿水青山。55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坝人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己任,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视党和国家交给的光荣使命高于自己的生命,对责任勇于担当,在建设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始终坚守“改善生态,造福京津”这个使命,为完成使命付出血与汗。正是他们这样忠于使命、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行动,才造就了今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实现了塞罕坝地区从“一片漠”到“万亩绿”的华丽转变。中国共产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党,也是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党。今天,我们处于新时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将梦想变成现实,我们要向塞罕坝人那样忠于自己的使命,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2.艰苦奋斗: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4]。塞罕坝从茫茫荒原到人工林海,既不是上天的恩赐,也不是他人的施舍,而是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的实践成果。艰苦困难,玉汝于成。塞罕坝开发建设的历程,就是一部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创业史,也是一部塞罕坝人永不言败、艰苦奋斗的奋斗史。将梦想变成现实,我们要像塞罕坝人那样艰苦奋斗,永葆拼搏向上的精神状态。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方位,艰苦奋斗已不再是塞罕坝人那样饿其体肤,而是具有了奋发向上、好好学习、好好工作等新内涵。我们要像塞罕坝人那样少一分等、靠、要,多一分闯、钻、拼;少一分牢骚,多一分奋斗。以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优异的成绩给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塞罕坝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不忘初心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理想信念就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愿景及其必将成为事实的看法和观念。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5]。55年来,塞罕坝的建设者们始终带着“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使命和信念,在极尽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塞罕坝的建设,最终实现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的伟大壮举,塞罕坝人天生就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理想信念,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分子。大学阶段是培养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顺境让人安逸,逆境让人成熟,绝境让人超脱。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在我们追求理想信念的过程中,没有永远的顺境,当然也不会有永远的逆境,重要的是我们面对顺境和逆境的心态,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结果。唯有不忘初心,牢记本心,持之以恒,践踏实地,才能成就理想,实现价值。

(二)艰苦奋斗

“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6]。艰苦奋斗是塞罕坝人的精神命脉。今天,中国人民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而取得的。在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原丘陵地带,塞罕坝人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在杳无人烟的荒原戈壁上艰难前行,用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时代赋予了艰苦奋斗新的内涵,我们不再需要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而是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好好学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塞罕坝精神,将学好本领放在首位,筑牢思想防线,持之以恒,在艰难困苦中主动寻找、发现快乐。作为学生的我们,在这个阶段,学习定是第一大任务。我们要牢记学习的任务,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修养,成为新时代又红又专的新青年。

(三)创新发展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新”一词至少被提及50余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和“牛鼻子”。面对自然环境和当时科学技术的条件,塞罕坝在建设之初,想实现生态改造的难度较大。但是塞罕坝人没有在现实面前退缩,而是依据当地实际情况,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创新,最终攻克难关,取得了几十项科研成果。在新时代,我们要积极弘扬塞罕坝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扎根实践,批判怀疑,敢于创新,把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贯穿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性作用和青年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校要通过加大创新投入、举办创新论坛、比赛等各种形式,鼓励大学生敢于创新,在全校及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学生本人要脚踏实地,多读书,读好书,进行深入思考,严谨踏实,批判怀疑,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提高自己创新能力。

(四)人才队伍建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塞罕坝建设的成功范例,正是有许许多多的大国工匠,在每位实践者持之以恒的努力下,才可以取得这样喜人的成绩。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是造就一批好教师。“教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未来”。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7]。要成为符合要求的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不断坚持学习,才能掌握学术的前沿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知识;第二,要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挽救了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党和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执行者。那么教师是人民中的先进分子,应该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地讲政治;第三,要因材施教。教师要掌握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根据学生主体的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方法,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8]。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绝不是塞罕坝建设者的偶然成就,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生动体现和传承。“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塞罕坝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1],发扬塞罕坝精神的典型示范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将我国青年培养成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青年。中国的未来是属于青年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是属于青年的。塞罕坝精神对青年学生的言行举止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指导,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创新意识,建设专业化、制度化的人才队伍,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新青年,有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塞罕坝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塞罕坝之歌
黄河之声(2018年10期)2018-07-15 07:34:46
塞罕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