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莉莉
(丽水学院 工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力量,在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专门用一段论述青年工作,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对引导青年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以往的调查表明,学生干部群体在思想、行为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各高校要进一步做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具有独特历史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内涵为“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这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引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传承和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为突破口,尝试探索如何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引领,做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第一,从思想上来说,部分学生干部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大局观缺失等问题。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为:缺乏政治敏感性,对于国家的时事政治及政策的关注度不够,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不能在最新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有效地开展工作;部分学生干部的政治信仰不坚定,不能正确地认识党的一系列问题,没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部分学生干部功利思想严重,缺乏奉献精神,只顾个人得失。
第二,从工作能力来看,学生干部在工作技能上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例如:时间管理不够恰当,在工作中的团队合作意识不强,与同学、老师的沟通能力较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部分学生干部不能很好地平衡自身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在工作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很难在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些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影响了广大学生对学生干部的认可。
第一,学生干部培养缺乏统筹规划,虽然各高校都启动实施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但缺乏专项经费和专业培训人员,且培训的内容较为落后。第二,培训方式还有待创新。当前,多数高校仍是通过讲座、会议等方式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学生干部只要能完整讲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培训即合格,这导致部分学生干部培训流于形式。
目前,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和监督机制不完善[2]。在学生干部选拔上,未形成规范的选拔体系,方式相对单一,主观性、随意性强,致使学生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良莠不齐,给日后开展工作带来很多问题。在学生干部考核过程中,考核指标设置不够量化,现行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主要是“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考核评价指标内容涵盖面虽比较全,但过于笼统,考核评价指标不够量化,定性评价多,定量评价少,操作性不强,按这一指标进行考核,很难真实地评价干部。从监督制度上看,没有形成完善的组织监督、自我监督、干部之间互相监督的制度,没有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强有力的监督网络。
首先,“浙西南革命精神”是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3]。“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指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在浙西南(今丽水市)及其周边毗邻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缔造、凝结而成的战斗精神、胜利精神,渗透在浙西南革命斗争实践的全过程。该精神高度凝练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其本身就是一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教科书,是理想信念教育具体而丰富的历史素材。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引领者,只有了解这段革命历程,才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国革命历史的奋斗不易,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从而紧跟党的步伐,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改进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有效载体。在浙西南地区,各类革命遗址依然保存完好,学生干部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实地走访等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浙西南革命精神”,感受革命初心和历史使命。当前,“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日渐丰富,各类美术、音乐、散文等文艺作品也可以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学习载体,增强学习效果。
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是高校学生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3]。在浙西南革命历史中,挺进师在艰难的革命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尽管多次被围剿,险些丧失了存活的机会,但仍然抱着继承先烈革命遗志、开创新的游击根据地的坚强信念,向浙江挺进,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忠诚于自己的使命。这种不畏艰险、勇于前进的进取精神、奉献精神和担当精神正是学生干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在学习“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过程中,学生干部能传承和弘扬其革命精髓,在榜样的影响下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此外,通过组织学习“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各类活动,可以挖掘更加丰富的活动载体和形式,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干部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为学生干部基本工作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内涵是“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忠诚使命”可以坚定学生干部的理想信念,促使他们在工作中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求是挺进”则有利于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植根人民”提醒学生干部始终不忘“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的工作原则,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因此,在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的建设中,以“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精神实质为参照因素,制订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监督机制,对提升学生干部思想素质,规范学生干部的日常工作行为,建设一支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坚持奋斗、植根学生的学生干部工作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学生干部目前存在的思想方面的问题,各高校可以把“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作为学生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核心内容“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深刻地体现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政治方向、政治使命以及“依靠谁,为了谁”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担当[4]。各高校可以主题团日、主题党日为抓手,开展各种形式的“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学习、讨论、调研活动,让学生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和使命,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服务广大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干部在思想、学习、工作方面真正保持政治性、先进性、创新性。
学生干部自身的领导力、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是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核心内容“求是挺进”回答了“如何干、怎样干”的科学方法、思想态度问题,这也是学生干部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之一[4]。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充分运用浙西南革命历史中榜样人物的力量,促使学生干部认真领会浙西南革命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同时,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主题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采用调研、宣讲、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在实践中锤炼学生干部的作风和品格,使其学会奉献与担当。
针对目前在学生干部选拔、考核、监督等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依托“浙西南革命精神”,不断挖掘和凝练,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培养制度。在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梯队进行、整体发展”的原则,不仅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也要重视后期的培养教育。以浙西南革命历史为资源,建立红色营地,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一条形式完整、内容丰富的培育链,定期开展“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理论学习,使其用理论武装头脑,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在学生干部考核过程中,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中的优良品质作为考核的标准,将“求是”“积极进取”“忠诚”等元素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在学生干部监督方面,运用好群众的力量,做好上级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激励学生干部真正将工作根植于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