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文化传播的使者:艾思柯

2020-01-09 15:52
泰山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泰山诗歌文化

田 芬

(泰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 泰安 271021)

一、艾思柯生平与学术

艾思柯(Florence Wheelock Ayscough,1878-1942),美国汉学家、诗人、翻译家,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古典诗歌的翻译、传播工作。艾思柯出生于中国上海,11岁的时候,跟随父母回到美国接受教育。在那里,她遇到了一生的挚友、诗人艾米·洛厄尔(Amy Lowell)①Amy Lawrence Lowell(1874-1925)美国意象主义诗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布鲁克林,1926年被追授普利策诗歌奖。,二人友谊持续30多年。[1]艾思柯于二十几岁时回到上海,因对中国文化深度的热情和兴趣,她开始专攻中国传统文化,并成为驻上海的皇家亚洲学会华北分会②皇家亚洲学会华北地区分会(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简称亚洲文会,是英国侨民在上海建立的一个重要文化、学术机构,主要从事对中国的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的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共存在了95年(1857年—1952年)。的荣誉图书馆秘书,而且一当就是十五年。在上海期间,她嫁给了一位也爱好中国文化的英国学者、商人弗朗西斯·艾思柯(Francis Ayscough,1859-1933)[2]。1917年,艾思柯再次回美期间将中国画和诗歌介绍给洛厄尔,1921年二人合作出版汉诗英译《松花笺》(Fir-Flower Tablets)③《松花笺》名字由来是艾思柯受到中国唐朝女诗人薛涛(约768~832年)所居浣花溪时制作写诗的小笺“薛涛笺”的灵感启发而来。其简介部分介绍了英译诗歌是如何进行的:艾思柯在其中文老师Nung Chu的帮助下,将汉语诗歌翻译成英文,并对汉语词语进行英语标注、解释,再由洛厄尔整理、转换成符合英文诗歌规范的形式,既最大限度地保持原诗的意思,又能用英文诗歌的体例展现。简介部分还提到了李太白等诗人的生平、经历。。1935年艾思柯与汉学家、远东史学家宓亨利(Harley Farnsworth McNair)④宓亨利(Harley Farnsworth MacNair,1891-1947)1912年毕业于雷德兰兹大学后就前往中国上海,并在圣约翰大学教授历史,1919年担任该系主任,直到1927年。在此期间,他于1916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硕士学位,并获得博士学位。1922年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1927年至1928年,他回到美国,在西雅图大学任教,后来搬到了芝加哥大学,在那里他一直从事远东历史教学。宓亨利发表了大量文章,被称为才华横溢的老师。结婚,随后在芝加哥大学长期讲授中国历史[3]。1929年和1934年艾思柯发表系统翻译杜甫诗歌、生活轨迹的作品《杜甫:一个诗人的自传》[4]。1942年艾思柯与世长辞,胡适发去唁电称赞其向西方阐释中国文化、帮助西方了解中国文化所做的贡献[5]。宓亨利则称赞艾思柯为“无与伦比的女士”[6]。

艾思柯钟情中国文化,多次用“爱诗客”来指代自己。她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在于翻译、记述和讲述中国的历史、艺术和文化,同时尽力纠正以往不准确的翻译,号召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中国文化。她评论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S.Buck)的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称赞其选择当代中国农民作为主题,但批评了内容的不准确性[7]。艾思柯钻研泰山文化,以讲座、文章等形式传播泰山文化,所翻译的诗歌也承载了泰山文化,影响了其他文化爱好者积极研究泰山文化。

二、艾思柯的泰山研究

艾思柯的泰山之缘开启于她对孔子的仰慕。1914年4月9日《字林西报》①《字林西报》是英文报纸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的汉语名字,由英国人奚安门(Henry Shearman)于1850年8月在上海创刊,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纸,被称为中国近代的“泰晤士报”,1951年停刊,历时101年。如今,《字林西报》被珍藏在上海图书馆并于2013年被纳入《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1850~1951)。详见字林西报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6D-Fvnm-FHOPj3yRzvmh2K46E9RalFoOdn-R8KZmJTXIXHYs⁃JF8Y3lg7t6RTf2KRfA_LC9e7i6vI_9JY4TFCZv0wS2SfRml0pYNwOMssJ0ihlFQRJzk7gb ⁃bJmW1ojjIw#2。上报道了这样的信息:伯恩先生、皮尔斯先生和艾思柯夫妇离开上海前往泰安府的圣山泰山去瞻仰孔子墓。从艾思柯认为孔子墓是在中国的圣山泰山来看,她对孔子和泰山的信息还不是太清楚。但是泰山之旅后,1917年艾思柯在《皇家亚洲学会华北地区分会报》上发表“历史的圣地——东岳泰山”[8]一文,上面明确写道“……(泰山)以南60英里处是曲阜,也是孔子生活和去世的地方”。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从宗教和历史角度梳理泰山的信仰,整篇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轮廓比较清晰,追溯泰山神形成的来龙去脉。第二部分介绍泰山相关信仰,内容丰富,讲述了普通人要达到与上天交流的诉求而建立一套精神信仰体系,使得泰山神又增加了更多的权力(掌管生死),同时也衍生出碧霞元君、石敢当等神灵,这样就弥补了一神论的不足。但是作者并未多介绍这些神灵,而是分别讲述名胜古迹、乞丐和登山环境等。文章突出的特点就是引用权威文献,比如引用罗约翰[9]②John Ross(1842-1915)博士、牧师,1872年受苏格兰长老会差遣到东北满洲里传教,著有《中国宗教起源》(The origi⁃nal religion of China,New York:Eaton&Mains; Cincinnati:Jennings&Graham,1909.)。讲述中国传统历史的三个阶段,理雅各③英国著名汉学家、传教士(James Legge,1815-1897),翻译多部中文作品,如《礼记》等。、翟理思④HERBERT A.GILES(1845-1935)汉学家、前英国驻华外交官,曾在查特豪斯公学就读,在剑桥大学教授中文达35年之久。他修改了威妥玛建立的汉语罗马化体系,形成了广为人知的威妥玛拼音。他一生翻译了许多孔子、老子、庄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著作,1892年出版《汉英词典》。、梅辉立[10]⑤William Frederick Mayers(1831-1878)英国汉学家,曾在美国担任记者,1859年到中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极大兴趣,著有《中国读者手册》(The Chinese Reader's Manual,London 1874)。他1861年受聘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是皇家亚洲学会的成员,1878年因受斑疹伤寒在上海去世。、巴斯德⑥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出生于法国汝拉省多尔,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借生源说否定自然发生说(自生说)、倡导疾病细菌学说(胚种学说)以及发明预防接种方法而闻名,是第一个创造狂犬病和炭疽病疫苗的科学家,被世人称颂为 “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他和费迪南德科恩以及罗伯特科赫一起开创了细菌学,被认为是微生物学的奠基者之一,常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沙畹[11][12]⑦Emmanuel 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汉学大师,公认的“欧洲汉学泰斗”,著述颇丰。、慕稼谷⑧慕稼谷(George Evans Moule),1828年1月28日-1912年3月3日在世,中华圣公会华中地区第一任主教。、柏尔根⑨Paul David Bergen(1860-1915)是来华的早期长老会成员,齐鲁大学的创始人之一。1917年建成的柏根楼(现在山东大学西校的一座教学楼)就是为了纪念柏尔根而命名的。等均出现在文中。

1922年3月15日《字林西报》报道了艾思柯的《东岳泰山》(Tai Shan,the Peak of the East)。艾思柯将泰山神地位的形成从上古到明朝进行了历史梳理,提出泰山神的地位是一步步从历史的发展中奠定的,并引用了歌颂泰山的诗歌和法国作家沙畹对泰山的评价,她认为泰山有两个特点:一是巨大的山体足以挡住地震和洪水;二是泰山属“阳”,具有春天、太阳、光、热等生命的特质,极力赞美泰山美丽的景色和经久不衰的历史。

1925年艾思柯出版《中国镜子》(A Chinese Mirror[13]),其中“泰山”(T'ai Shan:the great mountain)一章分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泰山信仰形成的过程、泰山的特殊祭祀、从泰安城到山顶的一些名胜古迹。前两个部分的内容在1917年“历史的圣地——东岳泰山”基础上增加了描述和引用,尤其对沙畹作品的引用。第三部分以图为纲,讲述了33个重要名胜古迹的历史和渊源。总体来看,这是艾思柯对泰山最系统、最完备的研究成果。

1929年—1934年,艾思柯出版《杜甫:一个诗人的自传》(两卷①这里两卷包括1929年出版的《杜甫:一个诗人的自传》和1934年出版的《一个中国诗人的旅行》(Travels of a Chinese Poet)。),将杜甫的生平、生活和诗歌糅合在一起出版,展现一个伟大诗人的一生,其中涉及到对杜诗《望岳》的解读。

另外,《松花笺》上刊印了艾思柯和洛厄尔合力翻译的李白的诗歌《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并配原诗翻译:“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短文阐释配诗歌翻译,泰山的地位与杜甫李白的诗歌相互交映,将《松花笺》意境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出来。

三、艾思柯对传播泰山文化所做的贡献

艾思柯的泰山文化研究参阅、引用了大量外文关于中国传统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而后她的作品又影响了其他文化爱好者,这在泰山文化传播上是承前启后的。比如她在文章中多次对沙畹的《泰山》[14]一书进行评价:“泰山古迹和历史传说与泰山神信仰是有差距的。到底这能反映怎样的中国人的心理?据我所知,恐怕欧洲人中只有沙畹才对此话题了如指掌。”对沙畹泰山文化研究的极大肯定和赞扬,是因为沙畹著作是艾思柯研究泰山的重要资源。艾思柯正是立足这一很高的学术起点,才取得了骄人成绩与广泛影响力。

传播媒介的便利条件,使得泰山文化在艾思柯的笔下传播更具优势。皇家亚洲协会华北分会是重要的学术研究机构,作为该会的荣誉图书馆秘书,艾思柯的泰山研究文章发表在该会报刊上,必然引起广泛关注。而《字林西报》上所刊登艾思柯讲座消息也给泰山文化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让泰山走向了世界。另外艾思柯还是英国高端妇女组织B.M.A②British Women's Association英国妇女公会是在上海的一个高端妇女组织,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她们对泰山文化极为热衷,分别有诗歌、游记和专门的研究作品。的讲座嘉宾,拥有一些高端听众。受其影响,接替艾思柯担任荣誉图书馆秘书的恩德斯夫人(Mrs.Elizabeth Crump Enders③20世纪20年代来到北京学习汉语,与德龄公主是至交好友,后来转至上海接任艾思柯夫人成为皇家亚洲协会荣誉图书管理员。她对中国文化极其热衷,踏遍中国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妇女状况,著有两本书:Swinging Lanterns和Tem⁃ple Bells and Silver Sails(D.Appleton-Century Co.)。)不仅亲登泰山,还于1924年做了《泰山和玉女》(Taishan and the Jade Lady)的讲座,其后出版的《庙铃与银帆》也有专门的泰山章节,这些都直接传播了泰山文化。

艾思柯对泰山文化传播所做的贡献是多维的、系统的、有深度的。艾思柯对泰山展开研究的时间正是泰山引起世界瞩目的密集时期,众多与泰山相关的外文作品在这一时期出现。艾思柯参阅了大量的史书、文献,为读者描述展现了一个宗教的、文化的、自然的神圣之山的形象。艾思柯翻译出版了大量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专著,作为泰山文化的使者,艾思柯值得我们敬仰和研究。

猜你喜欢
泰山诗歌文化
诗歌不除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谁远谁近?
诗歌岛·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