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梦霞
(金华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金华321000)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微课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各种微课资源建设与评比活动。虽然微课发展推广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诸多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而去制作各类微课。因此在制作的过程中,会缺乏对学生的需求的考虑。在制作的过程中,对整体思想内容的把握也会有所欠缺,没有用系统的理论对微课进行设计和制作,做一步算一步,导致部分微课质量不佳,浪费人力物力。
为了使微课资源能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将软件工程思想中的瀑布模型融入到微课资源开发中,用软件生命周期理论对微课开发的整体过程进行分析、设计、控制、维护,将微课资源建设过程从软件工程角度进行分解,按照不同阶段完成不同任务,从而提高微课设计制作的质量与效率。
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的基本过程活动、描述、开发、有效性验证和进化,看成是一些界限分明的独立的过程阶段。该模型按照传统的生命周期方法开发软件,各阶段工作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瀑布模型主要阶段有需求分析和定义、系统和软件设计、实现和单元测试、集成和系统测试、运行和维护。瀑布模型的特点是只有当一个任务完成、将会相应的文档、通过审查小组的审查后,才能开始下一个阶段的工作。
微课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形式,与常规课相对来说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课程形式,它通常的表现形式为简短的微课视频和配套资源所组成,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微课作为授课的素材,而学生可以通微课视频让学生更好地预习和复习,实现自主学习。微课资源应当是由众多与知识相关的教学环节紧密联系的系列微课构成,因此在建设微课时应像网络课程开发那样进行系统设计与制作,主要制作有如下步骤:微课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视频拍摄、后期制作、教学评价与反思等。
3.1 对微课资源开发的进度估计不够准确。首次接触微课资源建设的教师可能会感觉无从下手,实际进度与预期进度不统一的现象并不罕见,一些制作者在进行微课开发时,往往到了截止时间仍无法完成相应工作,而为了赶进度而采取的一些赶工措施往往会损害微课的质量,从而导致后期一系列问题出现。
3.2 学习者对“已完成”的微课资源不满意现象常常发生。微课开发者对学习者的学习要求了解不够清楚、完整,甚至对学习者的具体要求还没有确切认识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开发;开发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够充分,导致最终资源不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或者在制作前没有做好前期分析,在课程安排上存在不合理之处,人员分工不明确,导致最终项目半途而废。
3.3 微课资源的质量不佳。微课资源建设涉及到课程设计、教学设计、选题、视频拍摄、后期制作等诸多环节,对开发者专业性要求较高,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成为影响资源质量的短板。没有按照一定的模式,微课做好后可能会出现声音质量不佳、风格不统一、画面质量不佳等情况。
3.4 微课资源没有可供维护升级的文档资料。微课资源不仅仅是一套视频资源,还应该有一整套文档的支持。由于资源建设的过程实际上都是隐含在开发人员的头脑中,缺乏文档的支持会导致二次维护无法进行。这些文档资料应该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且与微课资源是相匹配的。微课开发人员可使用这些文档资料作为“里程碑”来管理微课资源开发的进展情况;教学设计、视频拍摄、后期制作等工作人员利用这些文档准确地交流信息。缺乏必要的文档资料会导致成品与前期设计的脱节,给微课资源建设带来许多严重的困难和障碍。
微课,也可将其看作是一种软件,根据软件工程中软件周期的思想,可将微课的开发周期设计为微课生命周期,因此可以将微课制作过程参照软件开发过程来进行。
4.1 筹备阶段。微课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筹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规划与前期准备。规划阶段主要包括资源立项、团队组建、课程规划。资源立项,即填写项目申报书并通过项目审批流程,对微课资源建设项目的价值及可行性进行评审,将微课资源建设纳入学校资源建设与研究整体规划,以取得人、财、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团队组建由项目策划人、项目管理者、课程组长、主编与主讲、教学设计人员、技术支持人员、教学顾问等角色构成的核心团队,和由学科、行业专家和专业制作公司等构成的合作团队,以保障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课程制作环节的高质量、专业化。项目准备环节包括对待微课资源基本教学文件、教学重点难点、案例资源等以往教学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集体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如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目标、期望值、兴趣度、兴趣点、学习难点等;对待开发资源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教学模式,为具体教学设计做好准备。
本阶段主要形成的文档:微课项目申报书,常规教学设计文件,以往教学过程资料,调查问卷,问卷分析结果等。
4.2 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微课制作的基础,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选题规划阶段,确定微课资源开发的具体教学内容,每次的微课内容时间短、内容精练,因此通常情况下,一个微课视频只能讲授一个知识点。整个课程由若干个微课视频组成,学习者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学习。在该步骤中,教师要确定好每次授课之间的前后顺序,以便学生逐层深入。本阶段主要形成的文档:微课教学设计文件,课程设计脚本等。
4.3 制作阶段。正如软件开发中有具体编码阶段一样,该阶段完成的是具体的资料搜集、PPT 制作、微课视频拍摄、录音、剪辑制作等,老师需要根据授课内容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拍摄方法是课程设计。例如:电脑演示类微课采用操作录屏方式,手动实操类微课采用现场录制方式,理论类微课可采用PPT讲解录屏方式。这一阶段是成果的具体体现。本阶段需要形成的文档资料有:各类素材列表,图片、视频、音乐、音效素材,PPT,各类处理好的视频、音频、剪辑文件等。
4.4 测试优化阶段。该阶段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将所有制作好的微课逐一进行检查,检测完成的系列微课中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偏题情况、音视频不匹配、字幕错误等情况,根据学生、教师、测试人员的反馈信息对网络课程功能进行修改完善。在测试阶段可以让从多个角度进行:(1)制作团队测试。参与制作的团队人员,分别对该系列微课进行检测,主要从技术角度检测微课制作的正确性。(2)使用教师测试。让使用微课的教师对微课资源进行测试,检测制作出来的微课是否符合前期的教学设计安排,是否有知识性错误。(3)学生参与测试。让学生对系列微课进行测试,检验所制作微课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是否能用微课知识指导学习。(4)专家测试。聘请学科专家、远程教育专家对网络课程进行审定,并依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课程。由学校职能部门对网络课程进行评审、验收。本阶段需要形成的文档资料:测试记录,对错误的修改列表,测试修改意见,验收报告等。
4.5 运行维护阶段。微课进行循环使用阶段,还可进行资源更新、微课维护、微课评估、微课的升级与完善等。资源更新指的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学习者需求断更新微课资源,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微课评估是指对微课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者可向制作者反映对微课使用的意见,对这些修改意见和方案的记录可用于将来的微课资源更新,更新后可再次发布新的版本。
本阶段需要形成的文档资料:使用者意见,改进方案记录,维护记录,修改记录,微课评估记录,微课升级记录等。
微课开发的过程,参照瀑布模型进行开发,能够很大程度保证开发质量与效率,在每个步骤中形成相应的文档进行指导,根据文档进行下一步工作,使得整个开发过程风格统一,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有助于提高微课资源建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