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乡土生物资源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研究

2020-01-09 13:14:09张枢练
科学咨询 2020年53期
关键词:生物资源乡土教材

张枢练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第二小学 广东广州 511300)

教师要看到乡土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相关资源,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学校要着眼于学生的知识需要和能力需求,积极制定自然教育活动的校本教材,使学生能在丰富的乡土资源中加强对自然知识的感受度。

一、运用乡土生物资源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进行自然教育活动期间,不能仅让学生学习教材理论知识,这样难以使其获得真实的体验感,自然是丰富多彩的,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视听感官,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完成探究。在进行自然教育活动期间,教师可引入丰富的乡土资源,如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去观看欣赏自然中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观察不同动物的动作神态、外形特征等,这样能有效帮助学生打破教材的束缚,在感受丰富的自然材料期间,获得更多认知,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有效提升参与自然教育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动力[1]。

(二)有助于丰富自然教育资源

自然教育活动资源不仅是校本教材课程,还有很多真实可感的自然材料,将相关材料有效运用于自然教育活动中,能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精彩。当学生可以结合文字理论知识和实践材料进行探究时,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认识和把握会更加清晰。比如,引导学生认识“中草药”的自然教育活动期间,如果只是让学生看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难以使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对此,教师可以采集一部分常见的中草药制作标本,搜集一些中草药的有关信息资料,学校可以提供资料、专用图书、标本夹、硬纸板等必要材料,使学生能在教育活动期间感受到丰富的资源,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三)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传统的自然教育活动课程中,教师大多采用“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为学生讲解自然知识的过程中,大多是教师占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做笔记,难以切实参与到探究中。在这样的教学形式引导下,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课堂活动也会变得沉闷无趣。而教师结合教材,挖掘自然环境中的丰富资源,可以使学生调动自己的视听感官、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热情地参与到教育课堂中,从而切实体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师生展开良好的合作互动,并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2]。

二、运用乡土生物资源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策略

(一)明确教育目标,制定活动方案

在运用乡土资源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方向,并根据校本教材资料,制定出活动目标,并据此设计活动方案,使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一边吸收理论知识一边参与相关探究活动,从而有效增强自己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热爱。

比如,学习“追寻会飞的花朵”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备课期间,可以明确制定如下教育活动目标:通过开展教学,使学生认识蝴蝶的生长过程,了解它的种类及其形态特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入自然资源,使学生在观看蝴蝶标本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并通过与师生展开互动探究,提升自己的表现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基于此,教师再制定灵活的活动方案,比如:运用电子信息设备,为学生展示多姿多彩的蝴蝶图片,并播放“毛毛虫破茧成蝶”的视频,通过观看欣赏,点燃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知识,感受其中的理论内容;引入大自然中的丰富生物资源,如蝴蝶标本等,使学生进行观察,以此增强学生对蝴蝶的认知与了解,并提高其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丰富课堂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自然教育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为学生挖掘生活中多彩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感受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并切实体会自然教育课程的乐趣,全面提高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比如,学习“探访森林中的精灵”的相关内容时,为了使学生理解鸟的形态结构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了解鸟的繁殖特点和鸟对人类的益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户外,去观察不同鸟类,在此期间,学生可以拿起相机,去捕捉小鸟的图像,并细致观察图像,以便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充满趣味性,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3]。

(三)注重以生为本,开展合作探究

在传统的小学自然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将注意力放在教材上,力图通过讲解授课,使学生完成对相关知识的记忆,这样的课堂活动难以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下发落实,教育活动注重以学生为本,力图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对知识的记忆,并热情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比如,学习“直击两栖动物的生活世界”等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加强对两栖动物的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小组,并着眼于自然环境中的两栖动物(比如青蛙)开展实验调查研究活动,若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调查过程中完成对两栖动物的探究,了解其基本特征,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会更高,对知识的把握度也会不断加深。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土资源是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重要材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积极意义。在开展小学自然教育活动中,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充分挖掘自然中的生物资源,能有效帮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彩性和科学知识的丰富性,并切实扩充其认知和知识储备,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生物资源乡土教材
亲近乡土
科教新报(2024年23期)2024-06-16 07:17:01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乡土中国
印度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程序分析
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乡土知识研究
环境生物资源与应用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