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静
(江苏省清江中学,江苏 淮安 223001)
高中是学生思想思维独立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敏感,同时由于“青春期”的躁动和叛逆情绪,很容易在思想层面上受到不良思想和片面言论的侵蚀。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思辨”思维培养,让学生能通过事物的表现分析本质,并且能辩证地看待事物,从整体到局部形成对立统一的概念。高中作文是高中语文学习最关键的环节,学生通过写作过程中进行思考、提炼,实现辩证思维的发展,并将个性融入其中。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抽象思维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教育目的,而思辨能力对抽象思维的训练和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思辨,挖掘事物表象下的深层内涵,让自身随着思考去触及本质,进而让学生思维更加变通、流畅、独创。例如,2018年的“全国卷Ⅱ”的作文,其以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切入点,描述了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认为飞机上弹痕少的地方应该是更需要加固的地方,并经过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这个故事只有短短的100多个字,但却对高中生的思辨能力的“深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首先,文中提到了“弹痕多”和“弹痕少”两个对立面,并明确了沃德的“弹痕少”的部位受到伤害会更加致命。其次,文中提到了统计学代表的常规性(大众型)观点和沃德为代表的非常规性(特例型)思考,同时明确了沃德的想法是正确的。一般情况下,学生分析到这个阶段就开始写作了,但这种程度的思考所形成的创作没有深度。其关键就在于缺少了提问——为什么沃德的想法成功了,沃德为什么会提出这种想法。当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后就会发现,从驾驶者角度考虑此问题才是关键,飞机驾驶员在飞机航行过程中为保护自己和飞机,会下意识让飞机关键部位尽量避免受到攻击。而沃德的思考恰恰就是建立在把自己当作飞行员而得到的“正确答案”,这也就是思想教育中长期提倡的“换位思考”。因此,以“换位思考”为主题进行写作,文章的立意会更加好,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种“正能量”。探索事物的本质需要深度思考,深度思考是在对事物表象进行分析之后,对表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提问,进而对后续问题进行思考才能实现的。因此,对事物表象进行提问是深度思考的关键,也是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升级转变的起步环节。
当代中学生处在互联网信息爆炸及信息传播速度飞快的时代,很容易受到网上一些片面言论的影响,产生不正常的“崇洋媚外”思想。作文作为一种对学生思想思维全面提升和考量的工具,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对立统一性去认识整体和局部,防止出现狭隘、偏激。例如,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就是以“物各有性——酸甜苦辣咸的共存相生”为命题的作文。命题中“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其中的水、盐都是大自然整体中的局部,它们自身如果脱离大自然整体,再多也没有什么意义。后面的“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恰恰表述的就是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物,学生可以将其理解为大自然或者地球,比如海洋、高山、沙漠、冰川、森林、河流之间的关系;对于事,学生可以理解为国家发展中的兴衰荣辱;对于人,可以理解为人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成功、失败、挫折、成就、平凡。从这里可以看出,高考作文也在引导大家注重对“整体局部”的思考和“对立统一”思想的培养。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不管是对“物”对“事”还是对人,教师都需要在阅读和写作中引导学生建立“整体局部的对立统一性”思维。高考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考试,但高考作文命题的本质也是在引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哪些思维、思想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整体局部的对立统一性”不仅是政治的教学内容,更是学生整体文化素养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是古人的哲学思想,放到现代,也是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高中作文教学作为一种语文素养综合性的项目,必然需要渗透历史观念,让学生读懂“古人”,掌握真正的学习迁移理论,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例如,2020年的全国卷Ⅰ就是以历史材料为命题的,题中描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辅佐的公子纠和鲍叔辅佐的公子小白争夺君位,交锋中小白装死逃脱,后小白胜出继位,但小白依然要求管仲辅佐,鲍叔甘居其下,终成霸业。”这个故事引人深思,小白作为帝王,拥有宽广的胸襟和识人的本领,鲍叔举贤,认定管仲为治国奇才,小白并没有因为管仲之前存在的各为其主想法而消灭贤才,反而不计前嫌提出重用;对管仲的评价,很多人认为他随意易主,但也应该看到管仲内心的真实信念,他的主只有一个,那就是天下的老百姓,他拥有治世之才,有着为天下百姓的雄心壮志,才愿意为国家社稷服务,所以,他是忠臣,而他的忠,针对的是国家,是人民,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个人,是大忠;对鲍叔的评价,则是知人,心胸宽广。所以,借用历史进行史学感悟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在权力斗争中,没有绝对的对错,但对待老百姓,以天下苍生为念,才是难得的品质。正是在这样理念的条件下,三个人才能摒弃之前的不同政治见解,共同合作,最终共创一代盛世,老百姓生活富足。所以,高中语文作文写作,应该结合一定的历史史学,从历史人物的见解和思维中,引发人生思考,提升文学素养,升华思维理念,提高思辨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文和现实社会,掌握发展规律,最终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模式和个性。
高中生虽然学到了很多复杂的知识,拥有多种思维模式,但他们经历的真实社会依然很少,缺乏必要的生活实践。因此,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写作要求中融入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多重思考,辨识生活意义,寻找生活的美,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而为未来塑造更加正确的价值观打好基础。例如,2020年高考江苏卷设计的就是以生活为主题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命题。题中提到了在智能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根据自身的喜好去关注身边或者遥远的人或者事,而这些关注所引发的思考、感受也会影响自己的未来。这种命题的核心就是要围绕生活案例来展开分析讨论,并结合自身感受阐述自己的观点。目前的高中生已经不可避免地接触网络,他们喜欢在网上关注自己喜欢的动漫、明星、体育赛事新闻、他人的博文、短视频,在阅读这些事物的时候,在非意识的情况下也会引发自己的思考,也会结合自己去理解,甚至对特别赞同的观点进行分享。但事实上,如果没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适当引导,学生对生活案例的思考往往会流于表面,只会单纯地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去分析,从而缺乏多维性的思考,让生活案例中所隐藏的美无法得到发现。在实际生活案例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去讨论,然后再让学生站在他人、对立的角度去思考事物,这样所引发的思考会让学生掌握多维角度下生活案例中的隐藏“美”,进而创作出更加生动深刻的文章。高中的“生活案例”不能完全像初中的“生活案例”单纯以感动为主,这种生活案例更倾向于多元化的思考,进而提升到抽象思维,让思考多元化,思维多维化,思想深刻化,进而让生活哲学更加具有深度,让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加具有“正能量”。
素质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提升高中生深入思考的能力,进而让学生避免或者减少这些不良思想的侵蚀。高考作文作为语文素质教育的风向标,其也努力让教师和学生对语文教学和学习进行改变,改变单纯的知识积累,提倡更加具有深度、广度的思考,让作文不再空洞,让故事、观点更加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