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三清渠水管所 赵玉梅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的分支,其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工程设计施工在生态建设中产生的影响,并且通过优化工程设计的方案结合环境生态保护的思路,使得整体项目更有益于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施工复杂,不仅要兼顾施工质量,同时还要更关注环境的保护,在实现防洪灌溉、水电等方面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自然环境的和谐、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因此,生态系统和水利工程的结合是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及设计的大势所趋。
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一般都会改变原有的水文情况和地貌,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周围的自然生态植被及动物分布等生态环境,这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往往是不可逆转的。比如对一些河流的改造,将自然水流改变为人工河流,虽然可能会使人工河流的流量增大,但是因为堤坝的使用会阻断河流,导致一些流段出现缺水或者是断流的情况,严重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影响当地生物生态的生存繁衍。这种影响不光会导致动物的迁徙,甚至灭绝,同时对植物的发展和繁衍也是致命的。因为植物适应环境缓慢,周围环境的变化会使濒危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发生改变,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逐步占据了主导作用,实现在水利建设过程当中不光要金山银山,还要绿水青山。
生态水利工程就是在充分考虑动植物、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对基础的水利工程设计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使得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统一的新型工程建设技术。传统的水利建设大多以牺牲环境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为代价,而新型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是以生态的平衡为基本宗旨的。虽然短期考虑到生态平衡建设可能会增加部分投入,减少短期经济回报,但是从长远来看,维护自然生态的和谐就是最大的经济效益。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充分考虑所处环境的承载能力降低对环境的损害程度,保障自然生态可修复。在选址问题上,首先应该充分考量所处地理环境周边的承载能力,通过深入的调研,借鉴相关自然环境资料和相关数据,经过科学的计算和评估,找出此处生态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要在满足人们正常用水前提下,保证河道和水文系统损伤最小,尽可能维护生态平衡。同时在发展水利建设过程当中,建立水资源安全监管体系,对水利资源进行长期密切监督,一旦出现特殊情况要及时处理。为了提高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水利资源的开发和自然环境协调相融洽,也要积极地做好河岸保护工作,提高水利工程自我防护的水平。
2.1.1 保护周边动植物生存生长环境
生态系统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调节的循环系统,同时在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已经形成现有完好的生物链,在建设水利工程之前,要充分调研周围生态系统情况,在进行水利系统建设设计之初就要做好生态系统的完善保护工作,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要做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当中,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计划和自然规律,对施工进程、工程安排进行合理的规划,使生态环境能够发挥其自有的优势。所以在施工过程当中,要依托施工地具备的自然条件,建立起适合施工要求的小型生态系统,这样不仅可以优化植物生长的条件,还可以促进动植物繁衍。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水利生产要求,同时还可以优化保护周边生态系统。
2.1.2 提高水资源自身净化能力
我国是水资源紧缺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处于全世界的较低水平。水资源作为人类的生命之源,目前环境污染、水资源紧缺状态不容忽视,所以生态水利工程在解决水资源污染和提高水源涵养方面都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建设高质量、科学的生态水利工程,水资源可以提高自身洁净能力。通过水资源的自我净化功能,分解水中的细菌等污染物,而水资源的自我净化过程,需要氧气的参与。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当中,要增加氧气含量,保证水中的氧气充足,才能使水资源的自我净化能力得到提高。
2.1.3 可以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
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因为在生态系统当中,植被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同时水中还有许多微生物可以提高土壤的孔隙率,可以提高土壤的储水能力。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土壤的含水率,在降水量大的时候,可以将水引入地下,避免由于大量水无法下渗而产生的洪涝灾害。
在新时代发展过程当中,对水利的建设要求也有所提高。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在水利建设过程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不仅可以带来水利上面的短期经济效益,还能带来生态上面的远期效益,从而长远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