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2020-01-09 12:31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辅导员

张 旭

(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203)

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精准扶贫的力度越来越大。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在经济扶助方面给出了很多利好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之路逐渐变得通畅,能够有继续求学的途径,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但是,一个人的发展不仅在于经济困难的束缚,还要看其心智是否健康向上,是否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否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思想健康也要拥有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除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还包括良好的精神环境。这些因素在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经济困难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一)家庭不完整,学生的精神世界不健全

在我们资助的学生中城市低保家庭的学生几乎半数以上的学生家庭是不完整的,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父母离异,各自组建新的家庭,学生独自生活;有的是学生跟家里的老人一起生活。农村困难家庭的学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父母一方去世,家庭失去经济来源。因为家庭成员的不完整,父母亲一方的缺位,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不完整的。因此,这样家庭背景下的学生更渴望得到关心和关注,这种情感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得到缓解,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期,他在一定的敏感期内没有得到足够的感情,就会在其他的敏感期去索要这样的情感。言外之意,人的情绪必须要得到相应的发泄,感情必须得到应有的慰藉,这样的人的心理状态才是稳定和健康的。从不完整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更为敏感,情感更为脆弱。学生性格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和行为,有的学生以玩世不恭的状态来包裹自己;有的学生以暴戾来掩饰自己;有的学生以自我封闭来保护自己。

在扶助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学生,10岁父亲去世、18岁当兵,退伍后继续求学,因其不同于普通正常同学的言行而受到了同学们的排挤,他在课堂上表现焦躁,在大众场合播放高音喇叭,在别人不接纳他时会带着面具出现。发现该生的问题起源于该生和其他学生发生肢体冲突时,他执意要求报警,会要求其他同学作伪证。在与该生谈话中发现他很世故,俨然一副对社会了解很通透的面孔,认为社会是阴暗的,人情礼往比规则意识重要。深刻探究起来,该生一系列哗众取宠的表现,归结为缺少长辈的关怀和正确的思想引导,在世界观刚刚形成和建立的时候接受到一些错误的信息导致认识的偏差和行为举止扭曲。这样的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不安定因素,引导得当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会做出有失理智的行为,在辅导员和德育工作者初始思想工作后,应该提起重视,让学生提升到高一级别的心理预防保健,必要时引导专业心理工作人员进行干预。

(二)自我认识不足,自卑心理强烈

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生认为贫困是一种屈辱的标签,不愿意承认自己来自贫困家庭,即使生活相当拮据,也不愿求助,导致家庭困境雪上加霜。每年辅导员都会在班级下发困难生调查表,会有学生不申领,后其家长打电话咨询是否有救助政策时才知道该生家庭困难。经过反复询问、耐心说服才说明情况,帮助其申请助学金。学生有的时候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选择逃避、龟缩,对自己认识不到位,自卑心理占上风。把贫困当做一种负担、一种罪过、不肯承认、不愿承认。这是心理学中典型的不接纳自己的特点,也具有一定的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正常的心理状态是首先要自我接纳,这部分包括接纳自己好的方面,也包括接纳自身的缺点,以及周遭环境。同时,存在晕轮效应,会把好的事情放大,同时也会把不好的事情放大,家庭贫困在他们看来似乎成为一个大大的负担。在现实生活中,在心理上都压抑着他们,这也成为他们在交友、学习等很多事情上造成障碍。

还有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家庭贫困,看到同学中很多家庭条件比较富裕,感到自卑的同时有严重的虚荣心,尤其是表现在购买一些消费品上。当校园贷这一问题被广大的院校的德育老师重视起来的时候,就有很多的学生已经弥足深陷,我们所扶助的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生因为想要一台苹果手机,背负校园贷,被债主追债到学校。我们的老师方才知道学生已经遭遇经济危机。还有女生借贷购买高级化妆品,妄图利用外在的装表来掩饰自己家庭贫困的事实。甚至有些家庭贫困生甚至将助学金不用来缴纳学费和生活支出,而是挥霍一空,最终因学费欠缴,无法领取毕业证,进而不能顺利毕业,影响了找工作。因为自己的虚荣心作祟,让自己的债台高筑,而荒废学业,影响了自己来来的就业,这是典型的价值观念不成熟。

(三)人生目标不明确,对未来充满迷茫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上刚刚达到吃饱穿暖的阶段,来自这样家庭的孩子在受教育的资源方面有限,在眼界和见识方面都有局限性。他们有的表现得比较懦弱;有的表现得比较激愤,对社会报以不满的情绪,又存在强烈改变现状的无力感,最终就是对待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在扶助困难生工作有一则这样的案例,该生因为家庭困难,每天只吃一顿饭,由于营养不良,出勤状况不佳,接手该生后,跟学生谈心、谈话,发现该生有自己的想法,曾经徒步走过半个中国,对待社会问题有极强的抵触心理,对待前途命运很迷茫,没有方向感。对该生的经济帮扶,首先是为他积极申请助学金,并慷慨解囊,在学校附近帮助他找到一份兼职的工作。在一段时间的经济和思想的帮扶之下,学生渐渐消除了愤世嫉俗的心理,除了按时出勤,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最终顺利毕业,找到一份工作,进一步实现他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地的梦想。此后,他每年都会回到母校看望师长。

这些学生只是我们在扶助家庭经济困难生群里中的缩影,这些学生的问题也影射了高职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除了为学生们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之外,更要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扶助。

二、树立正确的资助理念多维度切实为学生解决困难

高职生的学费相对较高,生活成本也比较高,经济困难学生缺乏经济支持,需要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来进行生活补贴。在经历、体力上都会有所消耗。因此,政府和学校对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以保障学生们在生活上、精神上得到基本满足,能顺利完成学业。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情况档案是资助困难生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要针对困难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具体的扶助工作,可以分为三个维度来完善困难生的资助体系。

(一)第一个维度:以政府资助为主

目前政府的资助投入主要体现在奖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方方面面,根据大环境及时施策,切实做到困难生在求学、实习、就业等各个环境下都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

(二)第二个维度:以学校为主导

学校是学生资助工作的主体单位,学校适时适地为困难生创造资助育人的环境和氛围。我们现有的评判困难学生的标准是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持有低保证的学生、家庭困难残疾人子女、烈士子女以及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应该说包含的困难生范围很广泛。为了做好资助工作,让扶助的款项做到物尽其用,作为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者应该牢固树立正确的资助理念,学政策、懂政策、通政策,应该切实走访困难学生家庭,对家庭经济困难生做到实地调查,确实了解学生的困难情况,才能有的放矢的为困难生划分困难等级,建立困难生情况档案,并实时追踪,让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相应的资助,让学生感受到国家、政府、学校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感受到公平、公正的资助工作作风,真正实现“资助育人”的理念。

(三)第三个维度:社会层面的扶助

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将来学生还是要走向社会,经受社会的洗礼。将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困难生的资助工作,拓展社会资源,为困难生提供经济援助和一定的兼职岗位,将对困难生经济扶助和增强困难生的社会竞争力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社会实践为经济困难生指引努力的方向,让学生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之下能有针对性的学习,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免费的技能课程以提高其综合素质,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鼓励经济困难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研,农村困难生可以回到家乡,撰写调研报告,对具有可操作性的报告及时和当地的政府机关取得联系,给学生创设回报社会、为家乡做贡献的机会。

三、加强家庭经济困难生品德教育和心理疏导

资助工作开展的初衷是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但要落脚在解决学生思想困难。因此,学校在全面贯彻资助工作的同时,更要结合困难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一系列的帮扶教育活动,真正做到自我改变,为将来摘掉贫困生的帽子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一)深植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人要有信仰,才会在生活中充满光亮。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首先要做到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艰苦奋斗的革命道德,锻炼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他们向上向善,培养他们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良好品格。通过建立“学生之家”等学生团体、系列社团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经济困难大学生通过观影、读书、演讲、诵读等教育活动锻炼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填补他们荒芜的内心世界。

(二)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

资助育人本来是国家和政府出台的扶助政策,但也难免会有人长期接受资助而产生的了惰性,形成了“等、靠、要”的不良的思想,这就违背了资助工作的初衷。资助工作者要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利用资助这一平台鼓励学生自立自强,克服自卑心理,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对自己做出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克服虚荣心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经济困难,树立与困难斗争改变自己的决心。从学校角度要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通过锻炼自身能力获取相应的报酬,学会自助助人,增强困难学生独立自主的自立能力,获得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

(三)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作为家庭经济困难生群体,在遭受不幸的同时,其实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在扶助这些学生的同时政府、学校倾注了更多的心血,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使得这些学生们比一般的学生内心很敏感,更加早熟,能获得雪中送炭的帮助对于他们来讲是难能可贵的。可以通过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让学生将感恩之情内化于心,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将爱心的火炬通过他们传递下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以思政为先导,辅助心理指导,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辅导员队伍

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任导师,辅导员之于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起着开章名义的作用,肩负着非常重要的摸底、引领责任。困难生情况调查表的发放,翻看学生档案都是非常有效的在第一时间摸清经济困难生家庭状况的手段和方法。建立困难生的信息档案,即使这个班移交给其他的班主任或辅导员老师,这些学生的信息也能很完整地进行转移,实现无缝对接。除了建立有效的信息档案之外,还要定期谈话、谈心,完善这类学生的心理动态及生活动态,及时填充学生的信息档案资料,适时给予他们以关注。对于一些脾气有些乖张暴戾的学生要投入更多的关怀,对其进行心理战疏导,加强沟通与联系,避免其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现在的思政教育从上至下,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要求普及思想教育。做到人人讲思政,事事将思政。应该打造一支懂政治、讲原则、晓心理的辅导员队伍。作为辅导员本身应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和思想道德,具备一定心理学知识和一部分专业常识,才能在遇到学生的各类问题是做好分辨和分类工作,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教育批次进行德育管理。对于经济困难学生人群,尤其是困难学生中心理负担较重学生要严阵以待。这样的职业素养就要求辅导员老师拥有更为专业和针对性的学习机会,做到走出去,学近来,做到多观摩、多交流,多学习优秀的德育教育成果,避免闭门造车。

总之,关心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给予他一定的物质扶助,更重要的是从心理和思想上的帮扶,真正让学生们树立起自信心,建立起社会竞争力,真正做到“资助育人”,让学生们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有用的人才。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辅导员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有困难,找警察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