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天津 300000)
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要素,职业教育作为最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教育类型,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学者指出,相对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而言,职业教育具备更多的协同可能性。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6年以来,国内学者对“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不断加强,为明晰研究现状,本文试图对各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目前,国内学者或者从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宏观角度,或者从单个省市的角度,又或者分别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为研究范畴,总结梳理了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实践进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协作机制、加强质量监测、优化院校布局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招生就业、共享职教师资等方面,研究探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构想、管理模式、机制构建与推进路径。
六年来,京津冀三地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方面,不断探索实践、持续推进。研究成果也较全面地展现出这些实践成果。
三地省级、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签署多份职业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4年7月,京津冀三地教育行政部门协商制定职业教育战略合作框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2015年5月,天津、河北两地教育行政部门签署《天津市河北省关于加强津冀两地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合作协议框架》;2015年7月,河北省唐山市与北京市教委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合作对接; 2016 年,北京市教委与河北省教育厅签署了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合作协议。2016年7月,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也分别与唐山市教育局和承德市教育局签署了职业教育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5月,天津市教委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订职业教育战略合作协议。
2016年2月,京津冀三地教科研部门联合成立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签署《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组织合作协议》。
2015年,组建京津冀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产教协作会,成立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和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联盟;2016年,京津冀职业教育教学协同发展联盟成立,并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口腔职业教育合作共同体;2017年,京津冀眼视光专业职业教育联盟、京津冀文秘速录职业教育联盟、京保石邯职业教育联盟成立,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与雄安地区3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共同发起成立 “雄安丰容”电子商务联盟;2018 年,京津冀信息安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成立。
2015 年,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吸纳6 所河北省交通类职业学校加入,北京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吸收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和河北商贸学校为新成员;2016年,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京津冀“互联网+”职业教育集团成立;2017年,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成立,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等 9 家京津冀区域内单位加盟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
2015年至2017年,20余所北京市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与津冀职业院校合作,涉及轨道交通、电子商务、老年服务与管理、智能控制应用、航空服务等 20 多个专业;河北省石家庄、张家口、唐山、邯郸等地级市组织职业教育院校长和骨干教师赴京津担任“影子校长”或参加培训。2016年7月,河北省邯郸市的9所中职学校与天津市中职学校签订合作协议。2017年8月,天津职业大学与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北京曹妃甸职教城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2016年3月,天津职业大学与石家庄市教育局签署《开展中职学校师资培训合作协议》;2017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与保定市教育局签订《保定市教育局—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职业教育合作协议》。
高职方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2016年启动建设,2018年正式招生;2017年,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青龙分校设立,天津职业大学在雄安新区设立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中职方面,2016 年以来,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沽源分校、容城分校、石家庄分校,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唐山分校,北京金隅科技学校保定分校,北京市商业学校青龙分校,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曹妃甸分校,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曹妃甸分校,北京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石家庄分校相继建立。2017年,成立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雄县分校;2018 年,天津市园林学校设立雄安分校,天津市第二商业学校在雄安新区举办就业创业培训班。
2014年8月和2016年5月,召开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服务业产教对接会”;2016年5月,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食品安全与营养产教对接会”;2016年5月,召开“机械行业智能制造技术?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高峰论坛”;2017年1月,召开“京津冀?晋甘蒙职业教育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对话高峰论坛”。京津冀三地相继构筑了12 个产教对接平台,包括装备制造业、养老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共研、共建、共享、共赢”合作格局初步形成。
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总体呈现可喜态势,顶层设计已具雏形,但实践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难点也不容忽视,不少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深度剖析。
北京市拥有着充足、优质的教育资源,天津市职业院校的发展最具特色,河北省拥有丰富的生源,若合作,必共赢。因历史原因形成的行政壁垒,使得京津冀区域内的职业教育,缺乏健全的协调共享机制、管理合作机制;行政壁垒还导致了招生、就业、人才引进及教师发展等方面的不均衡;京津冀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较大。有研究指出,人才流动呈单向性,京津冀三地人才流动基本是由河北流入京津,双向交流机制缺失。目前三地缺乏一个健全的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有学者指出,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政治因素及经济发展等推动力量,并非源自教育系统内部;职业院校间的协同发展,多是在教育行政力量推动下进行的。目前,京津冀职业院校间持续开展的合作项目,主要限于学生的互换、暑期学校等方面,其他领域的合作很少进行。“协议多、落实少,行政推动多、学校主动少,欠发达地区积极、发达地区被动”是三地合作内部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所以,三地合作以一般性交流学习为主,领域较窄、水平较低,尚处于表面化和浅层化层面;校际间达成的合作协议,缺乏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没有相应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合作成果难以实现。不少研究者提出,从长远看,由于缺乏内生动力,缺乏对合作方式、具体内容的深入研讨,三地难以形成持久深入的合作,会面临不可持续性发展或不作为等问题。
不少学者经过研究指出,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一般局限于津冀或京冀两两之间,局限于个别主体、个别层面、个别内容之间的合作,表现为天津或北京作为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对河北省进行“帮扶”,呈现零散化、无序化特征。京津冀三地统筹规划、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以及调整职业院校和专业布局结构等实质性实践活动并不多见,缺少整体观。所以,京津冀职业院校间跨学科、多专业的协同发展,难以在实践中展开,合作范围较小。
六年来,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虽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体制机制的约束依然存在。如何进一步推进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在实践的过程中,多位学者进行了阐释和分析,提出若干举措和策略,可以梳理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有关学者认为,要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规划,构建协同机制,编制中长期规划,使三地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联动;要重新定位三地职业教育的功能,确立北京“转”、天津“立”、河北“补”的战略构想,实现三地职业教育相互补充、协同发展、共同繁荣。
总结一下各项研究成果为此提出的策略,主要聚焦于几个方面,其一,要建立高层次的磋商协调机制,构建制度性组织机制和法律保障。统筹协调的要义,是完善法规政策,建立约束保障机制、沟通协作机制。其二,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支撑与引领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虽然具有及时、灵活的优势,但不具有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增强执行力。其三,完善法律规制体系,纵向上要由国家、省市制定相关法律、实施条例与地方性法规,横向上要确保三地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相互统一、彼此认同。其四,在法律框架下发展,具有更强的确定性与可持续性,要制定适用于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的区域性法律法规,明确职业院校的定位与培养目标、院校布局与专业设置、教育质量考核与学生就业等,以减少盲目竞争,构建区域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其五,要深化体制改革,冲破行政壁垒,打破京津冀职业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
质量是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生命。有学者就认为,必须把协同发展的质量放在首位,研制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数据研究与监测中心,监测、评估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进程、质量与效益。就此问题,也有人提出要以标准引领协同。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需要,是衡量各层次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制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职业教育督导评价标准,鼓励行业、企业、学生参与质量评价,构建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有效的人才支撑,为此必须增强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契合度,对京津冀三地职业院校与专业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有研究指出,职业院校布局应当与就业布局相协调,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北京市应协同调整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重点发展高端职业教育,保留符合首都产业和就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功能,转型升级现有的极少数中等职业学校;推广天津海河教育园的职业院校布局模式,在河北省建立集中的职业教育园区;京津两地的特色高职院校在河北省建立分校;统筹合并河北省专业特色相近、分布过于集中的中职学校。也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应分类定位三地中职学校,做优做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中职学校,调整重组不适应产业布局结构需要的中职学校,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托管合作办学,整合办学资源;建立多个中职协同发展区,以县域职教中心为主体,突破部门和区域限制,跨区域招生。对于高职院校,则有人提出可在天津建立理工类高职园区集中京津冀三地的理工类高职院校,在河北建立综合类高职园区集中三地的综合类高职院校。围绕持续优化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布局,从下一盘棋的角度,有研究提出六条具体举措,其一,采用定制式,实现人才培养院校和用人单位地域性分离;其二,以行业为依托,建立职业教育联盟;其三,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其四,成立职业教育集团;其五,依托现有大学或新建1-2所应用技术大学,打造高等职业教育“航空母舰”;其六,依据三地产业定位,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学科。
对于三地职业院校的专业发展来说,则要按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细化专业设置,构建专业对口产业供给模式,降低专业设置重复度。院校的专业设置,要由横向扩张转向纵深发展,提高专业聚集度,形成特色专业链。京津高职院校可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譬如特色金融、电子设备制造、新材料等学科专业。河北省可借“智”发展,重点培养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电子技术、食品工艺、旅游服务等技术技能人才。也有研究进一步指出,职业院校要紧跟产业调整设置专业,聘请行业技术专家直接参与课程开发,加速专业建设步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要加强校际合作,突破生源、师资、实训基地等制约因素,探索跨校办专业。具体到三地院校专业与区域经济如何密切融合,有学者就建议要建立人才培养协同模式,河北职业教育加强农业类专业建设;天津职业教育加强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建设,大力发展与现代服务业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部分智慧制造产业相关的专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建设有效对接的重要方式,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要以精准定位解决产教合而不融问题,产业规划与职业教育规划同步,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职业院校与企业需求深度对接、职业课程与岗位要求深度对接。为此,需要系统分析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分布情况,保证利益的协同性,促使校企双方积极参与合作交流,通过相互补偿获取更大的利益,实现合作的深化发展。有学者指出可采用三种方式优化校企合作模式:一是职业院校与企业采用集团或者联盟的形式合作;二是政府搭建平台,区域产业直接和某学校对接,区域-行业-学校联动;三是以成果转化为目的,高职院校、研究院所与企业合作。学者张瑜提出,建立动力机制和长效机制,以财税激励政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助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学者康广等提出,构建多元、长效激励机制,提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譬如,政府向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培养经费,准予企业对职业院校的捐赠或投资税前扣除,企业购买职业院校实训产品及劳务计入进项税额等。
从整体看,北京市职业教育资源集中、优势明显,但近年生源下降,部分资源闲置甚至浪费;天津市职业教育资源较丰富、办学水平比较高,但也存在生源短缺问题;河北省职业教育规模最大,但资源匮乏、质量不高,职业教育基础薄弱。生源下降使京津两地职业院校面临生存问题,但河北省人口众多、生源充足,构建协同招生机制,则京津冀区域内具有广阔的生源空间。因此,有学者就建议,在招生录取时打破区域限制,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招生机制,三地学生享受“同城”待遇。这就要求建立灵活开放的职教招生制度,打通京津冀三地生源地域固化壁垒、生源年龄固化壁垒、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壁垒,促使三地招生和人才培养的优化与均衡。有学者明确提出,扩大就业、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京津冀三地要破除现有体制障碍,强化就业导向,使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就业市场实现良性对接;应建立三地职业院校学生就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效指导与服务。进而,要改革人才交流机制,打破人才交流的限制,契合三方的利益点,建立京津冀人才交流平台,通过引进、互派、挂职、交流、兼职等方式,推动干部、教师跨区域流动任职,实现人力资源共享,推进京津优质人才对河北的帮扶、带动。
职业教育发展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教师资源,总体上来看,京津冀区域内职业教育师资较为短缺,是制约三地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三地已开启职业教育师资共享,但还欠深入,譬如师资轮训、骨干教师 “手拉手”、跨省市短期授课等方面鲜有触及。有研究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共享平台,统筹区域内所有职教师资;成立京津冀职业院校师资共享领导小组,建立师资共享专项基金;以市场化成本-收益核算方式,建立三地职业院校教师学习共同体。京津冀三地职教师资共享,可借鉴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模式,在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教师聘任可采取联聘、互聘、兼聘等方式,由身份聘任变为工作聘任。教师无论在哪里任教,均携带工作业绩参加所在校年终考核。 学者李欣旖等认为,打通政策壁垒和制度障碍,是实现京津冀职教师资共享的当务之急,建议成立职教师资共享联盟,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任组长、京津冀三地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任副组长,为三地职业院校师资合作流动提供相关政策保障;建议成立职教师资共享基金,由三地按比例出资,统一三地共享师资的薪酬。也有研究进一步强调,在鼓励职教教师到知名院校进修的同时,组织职教教师走进三地企业,将实践教学内容和研发课题带回课堂;与此同时,聘请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任兼职教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为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未来,在三地政、行、企、校、研五方力量共同努力下,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前景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