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马静
(洛阳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一区,河南 洛阳 471000)
随着现代产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产科专家倡导自然分娩,研究表明,分娩过程中的体位影响产妇的分娩结局,传统分娩体位以仰卧位为主,但随着产程时间的延长,该种体位容易压迫下腔静脉,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产妇容易出现头晕、出汗等不适。自由体位分娩是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选择自感舒适的体位进行分娩,自由体位分娩具有提高产妇舒适感、减少镇痛药使用量和频率、减轻产妇焦虑、缩短产程等优点[1]。本研究选取3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自由体位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取洛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体位分为对照组(170例)和自由体位组(15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4岁,平均(26.73±3.48)岁;孕周37~40周,平均(38.62±1.16)周。自由体位组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27.02±3.12)岁;孕周36~41周,平均(38.79±1.28)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纳入标准:①年龄为22~35岁;②孕周36~42周;③单胎妊娠;④B超检查示胎儿胎位为头位。(2)排除标准:①合并妊娠并发症、合并症;②长期吸烟、饮酒史;③生殖系统畸形;④精神疾病史或家族遗传病史。本研究经产妇及家属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分娩方法(1)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体位分娩。待产妇进入待产室后,由助产士指导其取仰卧位,当宫口开全时,让产妇躺于产床上,取膀胱截石位,助产士全程陪伴并指导产妇学会向下屏气直到分娩结束。(2)自由体位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产妇在待产室可以借助分娩球进行活动,告知产妇可以按照舒适度选择坐位、立位、蹲位、俯卧位、侧卧位等体位以缓解疼痛,期间可随意变换体位,助产士在旁全程指导和监护,待宫口全开后,让产妇躺于产床上,产妇可在生产期间根据自己体力及舒适度选择体位,助产士全程陪伴并指导产妇用力直到分娩结束。
1.3 观察指标(1)两组转剖宫产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2)产妇产后2 h出血量。(3)会阴损伤率(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率)。
2.1 分娩结局对照组有26例产妇中途转剖宫产,转剖宫产率为15.29%;自由体位组有12例产妇中途转剖宫产,转剖宫产率为8.00%。自由体位组转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1,P=0.044<0.05)。自由体位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8.69±1.02)分,高于对照组的(6.83±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93,P<0.001)。
2.2 产后出血量及会阴损伤率对照组和自由体位组产后2 h出血量分别为(267.41±23.22)、(214.28±20.49)mL,会阴损伤率分别为64.12%(109/170)、52.00%(78/150)。自由体位组产后2 h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会阴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女性分娩过程相对复杂,主要与母体产道、体位、胎儿因素有关[2],其中体位的选择关系到分娩结局。选择合理的待产体位,有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临床上待产体位以仰卧位最常见,使用率最高,该体位有利于助产士更直观地观察产程,便于从旁协助,但仰卧位也容易导致产妇循环血液受阻,难产风险增加,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WHO曾推荐自由体位作为产妇待产时的姿势。自由体位分娩更贴近人体生理需求,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自然分娩[3]。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15.29%的转剖宫产率,自由体位组8.00%的转剖宫产率更低,表明自由体位较传统体位产妇自然分娩率提高,转剖宫产的概率下降。自由体位使产妇骨盆出口面积增加,从而给胎儿的顺利娩出创造了良好的生理条件。自由体位下,产妇生产过程中舒适度大大提高,疼痛感和应激反应减轻,从而使其能够在良好的心态下配合助产士的指导,完成分娩[4]。
新生儿Apgar评分是国际上公认的评价新生儿窒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内容包含呼吸、心率、肤色、反应和肌张力5个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自由体位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自由体位有利于避免新生儿窒息、缺氧状态。同时,本研究显示,自由体位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会阴损伤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自由体位有助于减轻分娩过程对产妇身体的损伤,加快机体恢复。自由体位下,产妇子宫收缩力增加,利于将体内多余的血、恶露等排出体外,较好地避免产妇产后出血的可能性。产妇在自由体位状态下往往能够实现全身肌肉的放松,其中包括会阴部的放松。在助产士指导下,配合有效呼吸,有助于分散产妇的注意力,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使胎儿在胎头下降过程中,产妇产道和会阴顺利扩张,从而降低会阴损伤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自由体位在降低产妇转剖宫产率和会阴损伤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母婴结局等方面,效果优于传统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