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2020-01-09 11:40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第一科技幼儿园林依萍
天津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设科学情境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第一科技幼儿园 林依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高度重视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而幼儿园教育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显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科学探究和游戏结合起来。但事实上,3~6岁的幼儿认知水平比较薄弱,尚不能依靠个人力量展开有效的科学探究游戏。这时,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当有效指导幼儿,促使他们在科学探究游戏中获得发展。根据自身学前教育经验,我总结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优化环境材料,开展科学探究游戏

环境和材料是幼儿科学探究游戏的基础。在有效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游戏之前,教师首先应当优化探究游戏和探究材料,为科学探究游戏的开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优化探究环境

以“探究环境”为例,结合3~6岁幼儿的认知水平来开展科学探究游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环境成为幼儿的教师,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相对比较放松,更容易启发思维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高游戏效率。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利用自然环境开设户外科学探究游戏活动,如带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到户外探究“叶子的秘密”等。而在室内科学探究游戏,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自然角、科学区、探究乐园,开展亲子探究活动等形式来优化探究环境。

(二)优化探究材料

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来源于材料。”在开展科学探究游戏时,优化探究材料能为科学探究游戏活动奠定基础。在优化探究材料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原有经验等具体方面来选择材料。具体而言,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典型性的材料,如满足幼儿探究活动的需求、材料组织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等,使这些材料能够准确地为探究活动服务。另外,教师在优化材料时需要注意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真正做到材料的选择指向明确,能够促进幼儿的探究。当然,教师需要注重充分挖掘材料潜在的探究价值,比如善于捕捉材料中所蕴含的探究因素,为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促使幼儿深入开展科学探究游戏。

在“认识磁铁的秘密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有厚薄不一的纸皮、美工板、鼠标垫、A4纸、泡沫板等。在进行第一次游戏时,我引导幼儿探索“透过物体的磁力”的游戏,让他们从中找出磁铁透过哪些物体还具有“吸引力”和“不具有吸引力”,并根据游戏结果进行分类;在第二次游戏中,则引导幼儿玩“你能让磁力消失吗?”的游戏,让幼儿将透过物体海菊“吸引力”的材料重新组合起来,感知磁铁“吸引力”的变化,使幼儿对磁铁“吸引力”的大小有更直观、形象的认识,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三)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思考探究

结合3~6岁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基础,情境创设都能帮助幼儿融入学习当中,提高认知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语言情境,都不是完全孤立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主题,幼儿的学习规律及探究特点灵活来创设游戏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在小班幼儿的探究游戏中,我们为幼儿创设行动性情境。例如在《车的世界》中,我们把活动室布置成马路、美工墙用幼儿作品创设汽车展、利用区角创设汽车修理厂。车展上,“汽车销售员”能说出汽车名称、用途。师幼一起扮演警察,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开起来”,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走斑马线,如有违规,“警察”将停止车辆、行人通行。在这样的模拟世界里,情境的创设是立体的、真实的、全方位的,幼儿的学习和探究在行动中开展,教师的指导伴随游戏的始终。

而中班幼儿适合游戏实践情境。4~5岁的中班幼儿特别喜欢玩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的心理活动始终处于主动状态,能积极探索,善于在实践活动中思考、想象。再者,随着大班幼儿认知经验的不断丰富,掌握的本领越来越多,他们渴望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也想获取更多知识。因此,教师应创设一个能引发思考,具有挑战性,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的情境。如他们自己收集的资料展;富于想象的模拟游戏;激发竞争的比赛氛围;有悬念的问题情境等。

(四)教方法,传技能,指导幼儿科学探究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在科学教育探究中,教师重在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只有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教给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传授给他们基本的技能,才能帮助幼儿有效提高自身的探究水平,更全面、更深入地发展自身的创新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幼儿探究的基本技能的学习,其中包括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分享交流能力。

例如在开展“自然角探究”的过程,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掌握不同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探究基本技能,有效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游戏。在对小班幼儿自然角的观察和记录中,教师采用直接参与式的引导方式,提供多元化的材料帮助记录,如实物、图片、符号等,还有粘贴用具,使幼儿可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粘贴,让幼儿学会用简便易行的方式进行记录。

中班幼儿有了一些记录的经验和技能,自主性也有一定的发展,教师则需根据幼儿在观察记录时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鼓励幼儿共同探讨、记录标记。当幼儿处在记录的初始阶段时,对记录的意义了解还不够,有的时候会有无从下手,教师应引导幼儿讨论要记录的问题,思考用什么标记可以表示自己的感受,再把他们共同确立的图案作为记录的标记让幼儿进行记录,并通过分享和交流进行提升。

大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在记录方法上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较如实地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的情况和实验过程。教师应给予大班幼儿充分的信任与表现的机会,指导幼儿以多种形式(如:集体、小组、独立)进行自然角的实验观察和记录,教师可阶段性地参与幼儿的经验分享活动,帮助幼儿整理、提升经验,引领幼儿进一步观察与记录。

二、以兴趣为先导,引发幼儿探究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以兴趣为先导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游戏,能够更有效地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因而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师特别注重调动幼儿的兴趣元素。

以“科技馆探索活动”为例,教师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对食物的消化过程很感兴趣,因而适时抛出了“食物是怎么消化的”的问题来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为了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幼儿开始主动查阅图书资料、询问爸爸妈妈,上网查询、和哥哥姐姐探讨等,通过多种形式初步整理“食物是怎么消化的”的问题答案,了解了食物消化的过程。借着这一契机,教师巧问幼儿关于肚子里有什么,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并且产生出一系列疑问,如“胃可以装多少东西?食道是食物的马路吗?大肠多大呀?小肠很小吗?”等,将科学探究从食物消化转移到了消化器官上来。这时,教师为他们提供了人体消化图和一些材料来供观察,引导他们使用材料进行制作“消化系统”。经过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后,幼儿利用塑料管、塑料袋等代替食道、胃,试试什么样的材料当“食物”最合适,提高自身对食物消化过程的认知。

三、结语

从整体上来看,孩子们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探究的愿望,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兴趣,从中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学会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手段锻炼了收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分享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猜你喜欢
创设科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科学拔牙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