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二小学 陆改琳
素质教育背景下,实践能力培养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引入则为其提供了良好桥梁与路径。不过当前该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在于各方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效率不高,导致教学水平难以得到质的提升,学生也难以在优秀的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更无法在实践中全面成长与发展。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对各方资源的综合利用,采取合理办法对实践活动加以优化,有效改善教学效果,为小学生成长提供更为健康完善的实践环境与条件。
资源是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基础和关键,在缺乏资源的情况下实践活动必然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故而教师必须对资源加以高度重视,从头到尾地保障资源能够充分适用于实践活动,而资源来源则是其中的根基所在。唯有从源头出发,对资源的筛选进行严格把控,方能确保资源足够安全,同时兼顾开创性与可行性,能够用于实践活动中并促使学生动手实践、大胆创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创造良好基础。在进行资源选择时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这是从源头上保障资源科学有效的关键所在,学校与教师应当对此进行严格要求。首先,课程内容是实践活动的核心所在,只有围绕这些内容才能确保教学符合目标要求,取得理想效果,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多样化的实践机会,这对引导学生更加主动且深入地展开实践极其有利。可以参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关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在进行资源来源选择时,必须从课程内容出发,根据内容需求对资源进行筛选,确保所选择的资源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得以有效应用,避免资源无用的情况发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研究并对其主要领域进行科学划分,围绕这些领域制定更加符合学生身心特征及兴趣爱好的实践活动,能够为资源的选择提供明确依据和参考。其次,资源的选择应当充分考虑生活实际。《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生生活经验较为欠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身心尚不成熟,往往不会在不感兴趣的事物上投入心思和精力。如果用于实践活动的资源属于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的范畴,那么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必然将大打折扣,而且他们在活动中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和拓展程度往往也较低,不能充分发挥资源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故而在进行资源选择时还需要考虑生活实际,尽量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资源支持实践活动开展。最后还应当对资源的安全性、质量、开创性等进行综合考虑,从资源来源处确保资源适合实践活动,尤其要防止存在安全隐患的资源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例如在组织开展《害虫的天敌》实践活动时,教师准备了大量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各种益虫的图片、视频等,同时也准备了一定的标本与玩具,而且出于安全及爱护大自然的考虑并没有组织学生再搜集益虫,而是利用多媒体、标本、玩具等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较为广泛,教师应当对资源进行整合,凸显各资源之间的联系性,从而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从多个角度展开实践探索,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其他课程资源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而且与综合课程活动课之间能够形成完善的体系。一方面,后者是前者的主要延伸及实践途径;另一方面,前者是后者的指导及拓展渠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者之间不可分割,否则二者的教育教学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二者的联系更是显得十分紧密。故而在综合利用资源优化实践活动时,必须将其他学科资源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开展学科知识与技能指导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知识验证与掌握,让他们产生学以致用之感,这对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科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均有裨益。例如在进行《我的校园》相关内容的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校园这一广泛的主题进行学科拓展与延伸,让学生结合各学科知识进行深度实践,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均是可进行拓展的学科。语文是以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为核心的学科,实际上语文教材中也包含部分与校园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从这部分出发,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各种事物并进行描写;数学学科与校园主题的结合则体现在多个方向,如方向、比例、测量等,教师让学生在校园中完成不同的数学实践任务,包括找准从教室到操场的方向,按照1:100的比例测画操场,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并计算面积和体积等;美术学科与校园主题的结合则体现在图形绘制等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抓住校园中的美并用画笔记录下来。在这些与学科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利用学科知识与技能更加轻松地完成活动,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学科内容的理解。
资源只有得到科学有效的实施利用,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作用,支持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在于实践,故而资源的综合实施及利用应当围绕实践展开,为学生提供更为完善的实践条件,同时让学生能够在教学内容引导、教师指导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创新创造,进一步挖掘资源的实施利用价值。鉴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通常包含一定的步骤与方法,故而在挖掘资源实施价值时也应当以相应的方法为基础,不得随意地实施资源,否则会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对活动效果起到反作用。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某主题或问题为基础,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信息搜集、分析思考、实践操作等逐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最后再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升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而教师则需要作为活动的指导者,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还要组织学生按照特定要求和规范加以操作,防止活动过程过于混乱。更为关键的是,资源实施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能手把手地对活动全过程进行主导,也不能对资源实施进行硬性规定,而是要引导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大胆创新与创造。例如在对《安全“童”行》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并组织实践活动时,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较为欠缺、安全意识差,那么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构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的实践中逐渐掌握安全知识与规范。活动中涉及大量资源,如红绿灯、安全座椅、救生衣、交通标示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资源,同时让学生对这些资源进行自主探索。
综上可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与实践需要合理协调并利用多方资源,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索与实践,让学生顺利完成活动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其中以课程内容资源为基础,深化对学科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资源,强调生活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凸显校本特色资源,是提高各方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值得学校及教师在实践中多加尝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