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
(河南省安阳市三角湖公园,河南 安阳 455000)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逐渐加大了对园林花卉建设力度,旨在提高园林花卉的欣赏价值,实现对城市环境的全面美化,从而为人们构造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但是,目前园林花卉频繁出现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了园林花卉的整体种植效果,同时,也为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所以,在环境保护理念下,如何加强对园林花卉病虫害防治是相关人员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对园林花卉而言,经常出现的病虫害主要由病害和虫害两种类型组成,其中,常见的病害主要以溃疡病、白粉病、枝干病、细菌病为主[1],不同病害种类所采用的防治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
1.1.1 溃疡病
溃疡病常发生在夏季,主要表现形式为花卉出现腐烂变质现象,渗溢出大量的汁液,同时,花卉表面出现大量的小黑点,该病毒传播极快,危害性极高。主要的防治方法是种植前确保选用的花苗是健康强壮的;种植中,要仔细观察花苗的种植情况和出芽情况,并及时剔除和淘汰出现病害的花苗,避免大量的健康花苗被病害感染。
1.1.2 白粉病
白粉病常常发生在夏秋季节,病害主要表现是花卉出现叶片泛黄现象,同时,枝干枯竭,花瓣过早腐败并大量脱落。主要的方式方法是加强对花卉枝干的修剪,并对这些花卉进行施肥处理,如磷肥、钾肥,同时,还要及时剔除和淘汰出现病害的花卉,还要为花卉提供通风透光的环境。
1.1.3 枝干病
枝干病一年四季时有发生,主要的病害表现形式是花卉枝干部位出现坏死、枯萎等现象,花卉逐渐呈现萎靡弯曲状态,甚至部分花卉出现大量病死现象。常用的防治方法是采用园区规划的方式,对各个花卉苗木之间的间隔进行科学控制,确保所有花卉都能吸收大量的水分和营养,从而增强花卉的光合作用。
1.1.4 细菌病
细菌病常常发生在夏季,主要的病害表现是花卉叶片出现各种小斑点,刚开始呈现水渍状,随后逐渐扩大并呈现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图形,同时,小斑点的颜色从紫褐色变成黑褐色,最后变成暗紫。主要的治理方法是采用合理灌溉和排水的方式为花卉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同时,还要施加大量生态肥,此外,在花卉发芽的前期,施加硫合剂和悬浮剂。
对于园林花卉而言,常见的虫害主要以蛾、蚜虫、蠹虫为主,园林花卉虫害种类不同,对防治方法也提出不同的要求[2],为了保证园林花卉的种植效果,相关人员要严格根据不同种类的虫害,采用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园林花卉虫害问题。
1.2.1 蛾
蛾作为一种园林花卉常见的害虫,主要以杂食性食物为主,对花卉的叶片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和腐蚀性。蛾类害虫一旦出现大规模聚集现象时,将会啃食完所有的的花叶,从而严重影响了园林花卉开花效果,甚至还会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蛾类害虫危害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要重视对物理防治方法的运用,通过充分利用蛾类害虫喜好爬树习性,可以将胶带缠绕在园区内的所有树枝上,使所有蛾类害虫够从树上脱落掉在地面上,并活活饿死。此外,对于成虫而言,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特点,使用杀虫灯全面杀灭所有蛾类害虫。
1.2.2 蚜虫
蚜虫作为全球危害性极高的害虫,对园林花卉生长带来了致命性的影响,一旦出现大量的蚜虫,将会导致园林花卉出现叶片萎靡弯曲等现象,甚至还会造成植株出现严重生长不良问题,使园林花卉无法正常形成花器官,这无疑影响了园林花卉的开花结果。为了更好地防治蚜虫,相关工作人员要重视对生物防治方法的运用,充分利用蚜虫的生物天敌,彻底消灭蚜虫,此外,生物防治方法的运用具有成本低、效果显著等优势,能够起到良好的蚜虫防治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生物防治方法的过程中,要科学控制蚜虫天敌物种的数量,避免因过多引入蚜虫天敌物种而破坏原有生态链的平衡。
加强对园林景观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大优势:①有利于增强园林花卉种植效果,以达到绿化和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②有利于更好地借助绿色植物的作用,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空气的净化。但是,园林花卉在实际的种植中,经常遇到病虫害问题,不利于园林花卉的健康生长,无法发挥园林花卉对城市环境的美化作用[3]。而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相关工作人员忽视了对园林花卉的科学检疫。园林花卉类型不同,所需要的生长环节都需要相应的检疫标准,因此,在环境保护理念下,为了保证园林花卉的种植效果,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充分结合相关检疫标准的基础上,加大对园林花卉的检疫力度。首先,在种植初期,要挑选出比较优质的园林花卉种子,然后,从园林花卉的种植手段和种植方式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园林花卉的检疫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园林花卉能够健康茁壮的生长,从源头上避免园林花卉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病虫害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此外,还要将检疫工作贯穿到园林花卉所有生长环节以及后期园林花卉养护中,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园林花卉病虫害问题,避免因园林花卉病虫害问题处理不当而影响园林花卉的健康生长。
园林花卉区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带,其展览服务对象面向全市的所有公民,不同的人在农药的敏感度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小孩和老人,由于年龄特征和体质问题,很容易因不小心接触园林花卉上残留的农药而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的伤害,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对于园林花卉而言,为了保障其病虫害防治效果,相关工作人员要在环境保护理念下,加强对农药施用量的科学控制,确保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在使用农药的初期,要做好对农药使用量的科学控制和规划,同时,还要对施药园区进行全面封闭处理,当园区施药工作结束后,还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空气情况的检查,确保施药后的生态环境处于安全状态后,方可对施药园区进行开放。其次,在对园林花卉进行施药的过程中,还要科学控制药量,避免因过量喷洒农药而导致园林花卉残留大量的农药,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参观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还能起到节约农药的作用。此外,在对农药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还要尽可能优先选用毒性较低、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农药。例如:市场上常用的低毒性农药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微生物农药;②植物性农药。最后,在对园林花卉进行施药的过程中,要优先使用根部施药法,从而最大限度保护园林花卉,使园林花卉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与化学防治技术相比,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尽管见效过程比较缓慢,但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极低。因此,在环境保护理念下,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充分发挥害虫天敌的作用,实现对园林花卉病虫害的规范化、标准化防治,从而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生物防治技术作为园林花卉病虫害常用的防治技术,具有环境友好型特征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征。目前,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花卉病虫害防治中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例如:通过利用瓢虫等益虫来捕食蚜虫,以起到保护树木的作用。此外,通过将生物防治方法引入园林花卉区中,可以实现对园林花卉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的全面打造和构建,只要该系统一直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就可以充分发挥对园林花卉病虫害防治功效,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生物防治效果。尤其是对于种植面积大、绿化效果显著、生态环境稳定的园林花卉,生物防治方法更是发挥出了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园林花卉种植效果直接影响了城市园林建设进度,因此,在环境保护理念下,为了确保园林花卉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园林花卉对环境的美化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园林花卉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好以上三个方面外,还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不断学习园林花卉病虫害防治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最大限度提高园林花卉生长质量,实现园林花卉病虫害规范化、标准化防治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