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筱玲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当前的数学教学更关注对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微课的核心特征是教学内容精简,能给予学习者充分的自主权。微课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知识上的缺漏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微课带到了数学课堂。然而,经调查研究发现,微课在与小学数学结合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形式,忽视了教学内容。微课的制作很绚丽,但内容上却很空洞。又如,有的教师将课堂上讲课的过程录制成视频放到网上供学生参考。但几十分钟时长的视频无法让学习者提炼出授课的精华,单纯地将微课与几十分钟的授课划等号,就丧失了微课教学的意义。因此,本文就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发挥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视频的特征是精简,能在短时间内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清晰地讲解,可帮助学生攻克重难点问题。每节数学课的学习都有其重难点,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面对难度较高的问题时,会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因此,为了实现更加高效的数学教学,为学生提供突破重难点问题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教学优势,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1]。
比如,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难点在于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竖式计算,但在日常的练习和观察中,发现学生还是容易算错。由于竖式计算中有很多要注意的内容,因此,可单独录制一节注意要点的视频,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进而掌握要点。视频中要强调对齐方式、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等。视频中教师可以边说边写,将易错的地方用红笔标注出来,这样便于学生在反复观看中形成更加规范的书写习惯。有些重难点问题并不是一节课或两节课就能让学生完全清楚明白的,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课余学习的机会,通过视频中更加直观的演示,有效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
每节课程之间都是互相关联的,知识与知识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对学生而言,每堂课都有新的知识点,但“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知数学。因此,受制于低年级学生无法自主构建知识架构的情况,教师也可以运用微课的优势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使其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对分数的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的拓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从平均分的经验中帮助学生对分数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教师讲完了相关理论知识后,可播放一个专门录制的“几分之一”的视频。在视频中演示一个苹果平分为两份,其中一份就叫作二分之一;一张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三份,其中每一份就是三分之一;一张纸对折两次后均分,每一份这就是四分之一,在视频中通过演示帮助学生总结,即一个物体平均分为几份后,每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视频中动静结合、绘声绘色的演示,能让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数的初步认识。
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传授课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优势,帮助学生开拓眼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有趣的图形”的教学中,教师从一些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出了平面图形,帮助学生初步体会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之间的联系。教师出示教具钉子板,问:谁能在板上围出一个圆形?学生们通过尝试发现自己围出来的图形都是有角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或许能做到,但很难围成一个圆形。通过实践让学生认识到图形之间的区别。之后在微课视频中,先演示围出一个正方形,随着钉子数量的增多,边变弯了,尖角不尖了,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圆形。通过这种演示对学生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启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四维空间。
微课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是一种新的尝试,数学教师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微课对数学教育的补充作用,只有有效把握好微课的优势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才能为学生制作出更加适合的微课视频,不断促进学生全面综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