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雯
(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江苏南京 210046)
美术教育归根结底是艺术的教育,幼儿阶段正是小朋友美术素养和艺术创意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更应懂得进行沁润教育,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让幼儿的身体里能够流淌“艺术的血液”,即采取多种合理的教育举措为幼儿艺术创意能力的培养添砖加瓦。另一方面,幼儿教师除了要思考美术教育对幼儿创意能力培养的意义,还应当更深入地依据美术区域活动现状,思考教师自身在日常引导过程中,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畅美课程”式的创意美术区域活动的开展同各种艺术元素衔接起来,从而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1]。
在日常美术区域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在情境布置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短板,缺乏生活化气氛的美术区域活动,让美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就具体原因而言,本文的观点认为,当下许多幼儿对美术创作还没有形成足够的思维,其美术创作能力的发展还处在启蒙阶段。在这一现实情况下,若美术区域活动的过程难以结合生活化的情境来推进,幼儿在很大程度上会对美术创作产生心理上的距离感。
随着我国主体经济的发展,教育经费比以往更为充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美术区域活动硬件设备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多样化的美术区域活动建立了物质前提。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因为当今幼儿教师的观念整体老旧、对新课程理念、《指南》精神乃至“畅美课程”的学习不充分,仍存在许多幼儿教师指导方法单一化和枯燥化的情况。
在平时的创意美术区域活动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缺乏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兴趣,我想这是因为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不足所产生的。美术教育应当伴随着美术审美来推进,倘若幼儿无法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那么这样的美术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更无法谈及让幼儿从美术区域活动中获得美术创意能力的发展。就现实情况而言,许多教师即便认识到了环境和多样化游戏方式的重要性,也存在对美术审美环节不够重视的情况。而审美环节的缺乏,导致对幼儿美术创意能力的培养被束之高阁,幼儿美术创意能力的培养也就缺乏了根基。
“畅美课程”强调调动生活资源来跟进创意美术区域活动的布局,在另一方面,生活化的情境美术游戏活动的开展并非空穴来风的想象,其需要基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相关幼儿美术游戏的经验背景,其也经常来自于种类繁多的创意美术区域活动,如“我是中国人”“有趣的动物植物”等,也有的来自于幼儿园周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灵感,如当地文化博物馆或公园的建设等,有的还来自于幼儿们个人的成长经历,如“我生活之中的美术”之类的创意美术区域活动,在生活化的情境美术区域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生活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样才能让情境设计更符合幼儿的阶段性年龄心理。
拿大班幼儿的水粉画美术区域游戏活动来说,起初,幼儿对水粉画这一美术种类较为陌生。对此,教师在创意美术区域活动导入环节,可以采取生活化情境布局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画家关于幼儿周边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的水粉画作品。也可以鼓励幼儿在水粉画区域活动的主体环节用水粉绘画材料绘画生活中的人、事、物。这样的生活化情境的布局,可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幼儿同水粉画这一美术艺术的心理距离,也为幼儿艺术创意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畅美课程”的教育理念认为,应当让幼儿在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强烈的艺术探索的欲望,并能在足够的空间中不断发散自身思维,形成自身的美术创新思路。同时,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而游戏是幼儿艺术探索兴趣的源泉,这就提醒教师在创意美术区域活动过程中,应注重通过游戏的方式,为幼儿探索美术的奥秘、发现美术之美建立前提。另一方面,幼儿艺术创意能力的发展往往同探索是同步进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启发学前教师,应抓住美术教育的机遇,通过创意美术区域活动方式,让幼儿获得充分的美术探索和创意的兴趣。
在“畅美课程”中,教师当充分挖掘审美活动的活动潜能,鼓励幼儿在创意美术区域活动中结合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来推进,即通过引导幼儿对不同美术作品的欣赏,让幼儿获得构图知识、绘画用色的方法以及绘画技能的启蒙,这样的意义是通过间接的方法,让幼儿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提高自身的审美判断、感知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审美思路。另一方面,大班幼儿的美术审美意识正处在培养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创意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应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获得美术鉴赏的空间。此外,在大班水粉画创意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呈现一些适合幼儿欣赏的水粉画作品,并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适当增加对作品背景的讲述,让幼儿在理解美术背景的前提下,增加对美术作品的了解,从而形成对美的认识、欣赏、理解的能力,让幼儿更好地分清是非美丑[2]。
总而言之,无论是生活化情境的构建,还是区域游戏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的不断升级,实际上都不绕不开一个目的——在“畅美课程”式的创意美术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形成最初的审美意识,要真正实现“畅美课程”的教育初衷——让幼儿的审美意识内化于心,让幼儿形成美术创意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教师不断完善引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