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英
“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下,中职会计的专业课程教学一般侧重于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尤其重视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从而陷入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照本宣科的误区,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深层次的沟通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几乎是割裂的,教师并没有发挥思政教育实施者的作用,无法体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要求。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仍有待转变,要主动承担课程思政任务,“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中职会计专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过程中,没能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提起足够的重视,直接体现在教材创新性不能满足融合教育的需求,未与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必然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以《企业财务会计》为例,该教材的设计模式为典型的“相关—理论—对话”型教材,在结构上体现了职业相关的整体结构,在内容上精选与工作任务相关的知识,在表述上采用与学习者对话、引导学习过程的方式,同时,相关知识的描述不可避免地出现多处重复,难以体现专业实践中的典型任务。同时,教材偏重于专业知识的讲解,缺乏思政元素的融入,必然难以达成思政教育的目标,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职阶段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为薄弱,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难以实现高效主动学习。而中职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整体专业知识技能完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难以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与此同时,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敏感叛逆,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稳定成型,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需要教师适时进行疏导和引导。然而,在传统教学方式、习惯、状态的共同作用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无法完全融入教学,大大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和作用。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中职会计专业中的融合和实践,首要一点是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清楚“课程思政”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学生思想、品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职业素养。一方面,在学习中教导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设立专门的思政课程,提升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修养,实现学生认知观和价值观的融合。另一方面,教师在教授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时,要充分利用恰当的时机,结合真实会计工作案例,向学生传递思政力量,调动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以我校为例,每节课前开设“课前三分钟”教育时间,教师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政治时事、榜样力量、校园风貌、学校动向等有趣有料的短资讯,适时地进行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是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教材内容无法满足“思政教育”的开展,需要及时革新教学内容,通过多样多元的思政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的思想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例如,结合革新后的教材理论知识,深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通之处,寓教于“德”,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社会价值素养。又如,开发教学案例时可结合时下疫情中涌现的英雄榜样,进行渗透性的教学,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
教师在课堂中渗透“思政”内容,要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方法,避免直接、生硬地灌输思政内容。例如,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将重要的政治思想、内容,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动画短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的形式提升政治思想水平。另外,还可以构建虚拟的会计专业案例场景,让学生结合案例,通过辩论赛的方式,深入学习和理解政治知识和内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