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其不平凡的一年。
备耕春耕之际一场“疫情大考”,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面临愈加严峻的挑战。然而,中华民族基因中铭刻着的曾经度过的灾难与考验,早已锤炼和升华成为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光辉结晶。“疫情大考”考验着我国的治理体系和能力,考验着白医战士的智慧与奉献,同样考验着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科技工作者履行决胜脱贫使命的责任与担当。
从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全面部署加强疫情防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到2月3日习总书记指示“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从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到2月中旬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通知提出“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都是重大政治任务”;从1月29日科技部提出科研人员要勇挑重担,全力投入科技攻关任务,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到截至2月4日科技部先后启动3批16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应急攻关项目;从全国3万余名白医战士日日夜夜奋战疫情防控阻击第一线,到农业科技信使在决胜脱贫关键之年不失时机备耕春耕……
“疫情大考”中,飞速发展的信息智能技术为决战决胜脱贫的农业科技信使们插上了翅膀。
全国各地的科技管理部门,积极通过线上倡仪书的形式发布决胜脱贫关键之年备耕春耕动员令;广东省农科院快速研发简易消毒装置,在疫情防控和动物溯源领域开展技术研究和推广;华南农业大学邹湘军团队研发基于视觉的轻巧长臂智能消毒机器人,无死角自动消毒并实现网络实时监控;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报社强农客户端,及时推出“战疫情促生产百名专家在行动”;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海兵,通过互联网直播方式对养殖场、养殖户进行远程疫情防控指导,演绎春耕春播新时尚。
全国各地,在近百万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的同时,更多地是通过线上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
20年前发轫于南平市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如今一马当先利用便捷的网络视频技术第一时间为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湖南“抗疫情稳生产”农技服务团百名专家早早便上线服务“三农”;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一支由500名科技专家、科技特派员组成的团队,值守12396科技服务热线;广西农业科学院专家针对自治区农业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线上发布《抗疫情,保春耕十大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广西钦州市钦北区畜牧站派出的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潘颖群,连起电话“线”,办起视频“班”,操起遥控“钮”,把农情传上来、把服务送下乡、把技术落到地。
疫情防控,征战犹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战场旌旗猎猎。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农业科技工作者必将以优异的成绩与无私的奉献,向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交上一份决胜脱贫创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