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龙
(山西省国有林管理局 山西 太原 030001)
山西省直九大林区纵跨全省11 个市62 个县,经营着山西最精华的森林资源、保护着山西最重要的山川河谷、拥有着山西最专业的干部队伍、发挥着山西最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山西省大力开展国土绿化,绿化建设成绩显著,尤其以省直国有林局为代表的山西国有林业,发挥了排头兵和先锋队的作用。连年大规模的造林,省直国有林局已经率先完成了林区范围内的灭荒任务,省直国有林局随之出现了造林地块选择难的问题。于是林局便将造林思路转向周边市县,同地方开展合作造林,这也是省直国有林局开展局地合作的最早的雏形。由于省直国有林局长期以来和地方在地缘和发展上相互交错,双方的合作逐渐变得越来越紧密,合作内容遍及到国土绿化、森林防火、资源管理、生态扶贫等诸多领域,为开展局地合作创新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开展局县合作创新机制,是山西省林草局党组立足省直林区局县合作现状,深入分析省直国有林局与市县的优势与短板,为发挥省直林区在生态建设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扩大局地合作范围,实现省直国有林局和地方林草事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而做出一项机制创新。开展局地合作创新机制以来,山西省直9 个国有林局已与30 余个县(市、区)签署了局地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涉及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吕梁山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等重点生态区位。
向群众广泛宣讲普及林业科技知识,把群众急需的科技知识、适用技术带到基层,进一步提高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林草事业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林草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努力营造全社会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中。
根据合作县的资源情况和经济水平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地方政府争取林业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促进当地生态建设。全面掌握合作县生态建设的具体情况,结合政策需求、任务需求、技术需求、资源需求等,有针对性的因县施策,科学制定合理的合作举措,以林草融合发展建设试点为契机,达成林草资源综合保护的共识,探索局地全方位合作的新路径。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创新机制加快国土绿化步伐的实施意见,推行购买式、置换式等造林新机制,积极与地方沟通协调,布局整流域、大区域的荒山造林绿化示范区。
充分发挥省直国有林局在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对合作县在林业建设、林业工程、林业发展的具体问题上,尽可能地给予指导和服务,使当地的造林、种苗、管护、经济林培育等工作做到决策更科学、实施更规范、工作更富有前瞻性。发挥省直国有林局的公益职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集中组织开展造林抚育、管林护林,实现集体林地森林资源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管护。
顺应森林资源规模化集中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合作县进一步深入开展公益林托管工作,扩大托管面积,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增强生态功能,盘活林地资源,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优先让林权权利人通过参与局县合作生态工程,获取劳务收益,提升集体公益林地资源对富民增收的贡献率。广泛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后期管护,将生态建设的红利充分释放给农民,进一步激发群众造林管林的动力,保障生态建设成果,打造生态建设亮点,推进局地协同发展。
深化局地合作造林,解决林区造林没地块、地方造林缺技术的难题,大力整合各项局地生态建设投资项目,不分权属,集中资源、资金、技术优势,全域治理、整体推进,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全面改善和修复区域生态环境,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综合体。
完善局地管护合作平台,发挥省直国有林区队伍优势,建立健全林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毗邻区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信息交流和打击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等方面的协作联动机制,实行森林资源共管,确保区域长治久安。
融合省直国有林区林草资源优势、地方配套政策优势和社会资金管理优势,创新开发合作模式,实施林区品牌战略,带动地方产业富民,使林区产业得以发展,地方群众从中受益,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和谐双赢。
通过联合宣传、联合执法、联合管理,开展森林资源保护、森林及草原防火和森林草原病虫害防治工作,建立联防联护机制和综合防控体系,实现风险防控资源共享。
以合作造林、森林管护、产业开发为切入点,立足行业优势,加强交流协作,通过工程带动扶贫、林业产业扶贫、管护劳务扶贫等措施,助力地方脱贫致富,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深入开展局县合作机制创新为山西省直国有林局和地方的融合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在山西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开展局地合作创新机制,能够在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林草融合高质量发展方等面充分调动和发挥局地双方的动能,最终实现省直林局和地方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下一步要优化发展环境、发挥局地双方合作优势、展现历史担当,通过局地合作,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增绿增收、双创双赢的区域生态建设新格局,形成资源保护上联防联护、造林绿化上深入合作、产业发展上互利互惠的良好局面,以局地合作管理的新成效展示现代林业发展的新优势,为“林草兴、百姓富、生态美”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