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豪
(南京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环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其重大使命是负责宣传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断改进、创新,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来看,还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与时俱进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方法,只有这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使命,才能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为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作简要分析。
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指除了课堂教学之外,通过大学生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在实践中真正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而实践教学相较于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理论说教,教学形式灵活多变、方法多样,更具教学特色,并且实践教学密切联系现实,能更好地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接轨。诚然,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在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知识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还可以挖掘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思想政治教育被动的接收对象,可以和教师积极互动,教师真正能够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不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践教学中,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知,最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具有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通过设立校园宣传展板、立式橱窗等形式传达时政信息,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我党光荣的历史,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营造出积极阳光的校园风气和环境,真正让大学生参与和融入其中,进而提高大学生爱国爱党意识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二是挖掘和弘扬大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邀请优秀知识分子、优秀校友来校开辟第二课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举办学术研讨会、知识讲座、读书活动、影视评论等,通过这些新颖的教学形式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各种社会实践,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真正转化为他们的认识和信念。如可以让大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或者课余时间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活动,鼓励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将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受磨炼、长才干、作贡献,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动性、创造性,进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校党团组织是大学生与高校之间联络的桥梁。高校党团组织在日常工作中负责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准确把握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实际,能够及时发现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时代的发展规律以及自身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所以,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团表率带动作用。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理论学习、专业教育、文化活动、交流谈心等各种有益形式,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可以历史纪念日、重大事件为契机,由高校党团组织大学生到纪念馆、革命圣地参观学习,让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代接轨。另外,高校党团组织可以在班级适时设立学生党小组,让其负责校园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和文化、政策的宣传等,在发挥大学生模范作用的同时,调动大学生参与党的事务的激情和热情,带动广大学生积极融入爱国、爱党、爱民的良好氛围当中。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各种形式的新媒体不断涌现,通过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更易被当代大学生接受。高校要合理运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以兴趣为导向促使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通过“学习强国”APP拓展网络教学资源,克服信息传递滞后性的缺点[2],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使之能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深刻理解当前我国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线上线下同步教学模式。
第二,开设网上党校、党政课程辅导和答疑、心理咨询、学生生活服务等咨询网站,充分利用网络及时性、生动性、交互性的特性为大学生释疑解惑,开辟形式多样的理论宣传、思想教育途径,拓宽思想教育实现的新路径。高校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课后学习生活,在校园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先进事迹报告、放映模范人物宣传片等,并逐渐将其作为常规性教育手段[3]。
第三,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在互动网络上开设课程,拓展大学生学习的时空,以专栏、“微课程” 等形式丰富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学校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数据、新媒体时代紧密结合,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是指能够长期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运行的制度,并能够充分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4]。要想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关键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形成合力。社会媒体、网站的宣传报道应坚持弘扬主旋律、把握正确导向。
首先,全社会都应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和极大支持,积极配合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积极开发对大学生有益的网站。
其次,高校应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完善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学校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阵地,应发挥主渠道作用,完善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机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再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但家长要对一些沉迷于不良网络资源、有不良品行、有心理障碍等思想问题的孩子实行重点监控制度,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共同监管,做到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如此才能形成良好效果,解决大学生思想偏差的问题[5]。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多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长远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并利用新途径的优势制订可行的方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高校、家庭和社会要全面把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时代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多方位、全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让教育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