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陆小曼的迥异人生及教育启示

2020-01-09 01:41李萌洁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陆小曼林家徐志摩

李萌洁

(香港中文大学 文学院,中国 香港 999077)

一、相似的家庭环境,相异的生活方式

林徽因的童年生活并非世人想象的那般幸福快乐。“最近三天我自己的妈妈把我赶进了人间地狱。我并没有夸大其词。头一天我就发现我的妈妈有些没力气。家里弥漫着不祥的气氛,我不得不跟我同父异母的弟弟讲述过去的事,试图维持现有的亲密接触。晚上就寝的时候已精疲力竭,差不多希望我自己死掉或者根本没有降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那早年的争斗对我的伤害是如此持久,它的任何部分只要重现,我就只能沉溺在过去的不幸之中。”[1]26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虽贵为林家儿媳,可并非出身名门,一不会女红,二不识字,三脾气暴躁不讨人喜,加之所产幼子接连夭折,这使得她在林家的地位江河日下。尤其是后来林长民又娶了乖巧的程桂林为其传宗接代,何雪媛在林家的地位更是岌岌可危。林徽因既非男儿身,其母又不得父亲宠爱,她的日子并不是幸福快乐的。好在林家人思想开明,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相对淡化,加之林徽因生得像极了祖母游氏年轻时的模样,且冰雪聪颖,乖巧懂事,因此,甚讨游氏的欢心。父亲常年在外,祖父母又年长,身为长孙女的林徽因自是担负起了帮助程氏照顾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的任务。这从林长民与幼年林徽因往来的信件中可以窥见一斑:“祖父日来安好否?汝要好好讨老人欢喜。”[1]14“儿当学理,勿尽作孩子气。”[1]15“好好讨老人欢喜”“勿尽作孩子气”,这是父亲对幼女的叮嘱和教诲。从这不难看出,童年的林徽因较其他名门闺秀要辛苦得多。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生于书香世家,他接受新式思想的影响,思维先进,但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并没有一味盲目地追求西方所谓的民主。林长民一方面在林徽因小时候就树立起父亲的威严,一方面又通过沟通的方式让女儿知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这自然使林徽因养成了凡大事都要与家中长辈商量的习惯。日后能够理性处理与徐志摩的关系,便是佐证。

较之林家,陆家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就显得有些随波逐流,过于开化了。“她的八个兄弟姐妹都先后夭折,她恰恰是最中间的那一个……陆定与其妻想来对这个女儿万般精心,问题是愈娇弱愈温养,愈温养愈娇弱,以至于陆小曼像个美人灯,风吹吹就病了。”[2]5同样是中国的传统家庭,陆父与林父都留过洋,小曼由出身名门的母亲带大,林徽因亦由出身名门的祖母游氏带大。按常理来讲,极其相近的家世与家庭教育背景,陆小曼应该与林徽因成长为同一类人。但实际上,两个人的人生却差别较大。何也?细作考察,不难发现看似相近的家庭背景,实则却大有不同。首先,陆小曼的八个兄弟姐妹都先后夭折,只剩这一棵独苗。因此,陆小曼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小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加之陆小曼是由原配正室夫人所产的嫡女,没有兄弟姐妹与其共享父母之爱,不必争宠便被父母整日捧在手心。陆父又是性子极其温和的读书人,见不得女儿伤心落泪,只要女儿开心,怎么样都行。这与日后纵容女儿与王庚离婚一事不能说没有关系。这样的父亲,于陆小曼而言自然是没有什么威慑力的。林徽因则不同,自己的母亲本就不受宠,如果自己再不争气,随心所欲,不懂隐忍,那么等待她的必定是如母亲一样的处境。虽然林家并不歧视女儿,但林徽因毕竟还有好几个兄弟姐妹。如果林徽因不追求上进,做事不得体,与父亲游历欧洲的机会可能也轮不到她。因此,林徽因从小就有一定的危机意识。而陆小曼独享优渥的家庭条件却不懂珍惜,自出生起便把羡煞旁人的一切都视作理所应当。

论及思想境界与学识上的修养,陆小曼也略逊于林徽因。林徽因十几岁便随父游历欧洲,后又与梁思成留学美国,视野愈加开阔,见识愈加广博,这使她形成了大气理智的行事作风。而陆小曼虽精通几门外语,画工尚佳,但年纪轻轻便过上了官太太的生活,无异于一直活在温室里。在最该学习的年纪,她却整日吃喝玩乐,流连于各种社交圈。

二、相仿的兴趣爱好,相异的行为习惯

从启蒙,到识字、求学、深造,进而所经历的人生际遇,各种巧合成就了别致有韵而才华卓越的林徽因[1]41。自幼年起,林徽因就替林家代笔给父亲写信,日后又游历欧洲,到美国留学,接受西方教育。与徐志摩初识,林徽因也是被这位侃侃而谈的年轻公子的渊博学识和内在气质所吸引。在英伦的孤寂日子里,徐志摩发掘了林徽因在诗歌方面的天赋,从此林徽因爱上了写诗。她开始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3]164从这短短的几句诗中便可看出林徽因在诗歌上的造诣。当然这也折射出林徽因不仅天赋聪颖,且勤奋好学,对于未曾尝试过的领域,始终抱有无限的好奇心,一旦决定去做,就一定要有所收获,不会知难而退。诗歌领域如此,建筑学领域亦是如此。

从意气用事的离婚,到觅得真爱后的不珍惜,进而抱憾终生,各种际遇形成了罔顾后果的陆小曼。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约法三章“老师上门,杂事丢开;专心学画,学要所成;每课八十大洋,中途不得辍学”[2]203便可看出陆小曼平日里的荒唐。徐志摩总想将其塑造成自己心目中琴瑟和鸣的理想妻子模样,可是直到临死前,愿望都未能实现。陆小曼曾在书中这样回忆道:“志摩不知逼我几次,要我同他写一点序,有两回他将笔墨都预备好,只叫随便涂几个字,可是我老是写不到几行,不是头晕即是心跳,只好对着他发愣,抬头望着他的嘴盼他吐出圣旨来我即可以立时的停笔。那时间他也只得笑着对我说:‘好了,好了,太太我真拿你没有办法,去耽着吧!回头又要头痛了。’走过来掷去了我的笔,扶了我就此耽下了,再也不想接续下去。我只能默默然的无以相对,他也只得对我干笑,几次的张罗结果终成泡影。”[2]203

三、感性与理性的差异,造就了迥异的人生

“有人说,爱情只是一朵绚丽的烟花,绽放一瞬间的灿烂。 美丽的翅羽, 却留下一生的追随。”[4]35“在英国伦敦,林徽因遇上了徐志摩——她生命中第一个爱的男子。无论是缘是债,是悲是欢,是甜是苦,都要学会尝试,学会开始。”[5]44徐志摩与林徽因只见了一面便再也无法将她忘怀,并以诗人的浪漫方式对林徽因展开了热烈的追求。情窦初开的林徽因与才华横溢的徐志摩惺惺相惜、相互倾慕,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康桥之恋。她就是他心中的缪斯,是无可替代的存在。二人围坐在壁炉前讨论英国诗歌的场景是那般美好。可是林徽因终不是陆小曼,她有自己的思想和做人的底线与原则。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曾说过:“早在伦敦时期,我就怀疑徐志摩有女朋友了。”[6]118在张幼仪最为虚弱,最需要关爱的时候,一纸离婚协议掷在桌上。最终,张幼仪忍痛成全了他。可林徽因却没有成全徐志摩,转而和父亲回国,后又与梁思成陷入热恋,赴美留学。从这可以看出,林徽因是一个理性和现实的女性。她在乎自己和家族的声誉,不愿为了一时之快而背上一个插足别人家庭的第三者的骂名,她也不想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反观陆小曼,为了爱情,她不惜一切与徐志摩结合,为此还打掉了腹中胎儿,将前夫的心伤透,而她最终也自饮苦酒,患上严重的妇科病,以致终生都没有再做母亲的机会。她与徐志摩的爱情背负了太多的哀怨,这些哀怨在婚姻之初可能并未显现,但随着激情消退,便逐渐显露出来。这场爱从一开始就是两个寂寞的人在人生最为苦涩不堪时的意乱情迷。徐志摩没有从林徽因那里得到柔情似水和理想婚姻,想在陆小曼这里得到补偿;而陆小曼正好也是一个任性妄为的大小姐,为了一己私欲,男欢女爱,不惜抛开一切,只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徐志摩也是终其一生回馈了这份爱,在写给爱妻的序中,字字宠溺:“这几篇短文,小曼,大都是在你的小书桌上写得的。在你的书桌上写得;意思是不容易。但我就爱这捣乱,甜蜜的捣乱,抓破了我的手背我都不怨,我的乖!现在我只要你小猫似的常在我的左右!”[7]65拥有时不懂珍惜,失去方知悔恨。“摩!大大!求你显一显灵吧,你难道忍心真的从此不再同我说一句话了么?你爱我的心还存在么?你为什么不响?大!你真的不响了么?”[2]193“我没杀志摩,志摩为我而死!”[8]在陆小曼心中,徐志摩成了一个永远的伤痛。

四、林、陆迥异人生的教育启示

(一)严“师” 出“高徒”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虽说民主一说没有问题,但要分情况。无关乎原则之事可以民主些,一旦涉及原则问题,则必须强硬起来。按理说,林家完全可以找一先生代写家书,却为何要让幼小的林徽因代笔?想必也是林长民想要锻炼女儿的写作与表达能力。林长民难道不知道女儿很爱才华横溢的徐志摩,不知道棒打鸳鸯会伤到女儿的心?但他执意如此是因为学习与婚姻都是关乎人生的大事,在大事上决不可任由孩子胡闹,要对孩子严格把关。“子不教,父之过。” 正是由于陆父对陆小曼过于散养,缺少原则,才让其最终自食苦果。

(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纵观林徽因一生,初恋是著名诗人,爱人是著名建筑家,追随者是著名的哲学家,家庭聚会的参与者也都是民国时期的文人大家。人的思想是会变化的,与谁交往过密,则必受谁影响。林徽因受徐志摩的影响爱上了写诗,受梁思成的影响爱上了建筑,最终在通往大家之路上不断前行。而陆小曼在第一段婚姻中整日与官太太们交往,打麻将,看戏听曲;第二段婚姻中,她固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成型的朋友圈子,使得徐志摩无力改变。爱慕她的翁端午也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啃老族,受其影响,陆小曼还染上了烟瘾。

(二)成长环境孕育责任意识

纵观林徽因,她不仅将自己分内之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抽出时间帮丈夫润色文章,可谓是贤内助;而陆小曼则任性妄为,不懂珍惜。这与林徽因和陆小曼的成长环境有关。自小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勤勉的行事作风,早已融入林徽因的血液,根深蒂固,这使其受益终生。而陆小曼则习惯于黑白颠倒、灯红酒绿的生活,自由散漫,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林徽因更适合作人生的另一半,因为她有责任感,有担当,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人生在世不可全依了自己的心意去做事。

猜你喜欢
陆小曼林家徐志摩
花牛歌
陆小曼两段婚姻的启示
林家琪、李鸿禹作品
林家立设计作品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偏 见
有趣的发现
小评《徐志摩论》
胡适与陆小曼的情缘
徐志摩的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