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经验对国内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培养的启示

2020-01-09 00:32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李志辉
河北农机 2020年12期
关键词:成功经验垃圾分类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李志辉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我国每年的垃圾产量也在与日俱增,达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水平。我国每年垃圾产量约为10 亿吨,其中生活垃圾约为4 亿吨,建筑垃圾约为5 亿吨,其他垃圾约1 亿吨。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也是可以再开发的财富。国外一些国家,诸如日本、瑞士、美国、德国已经建立起一套非常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解决了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将这些垃圾合理再利用,转化为有用的资源,服务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我国垃圾分类制度建立较晚,人民垃圾分类意识还比较淡薄。国内高校作为一个人口聚集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且种类繁多。国内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如果没有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势必不会对我国垃圾分类行为起到有效执行和推广作用。所以,作为未来社会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而言,培养正确的垃圾分类意识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垃圾分类成功经验的借鉴,来寻找培养我国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的方法。

1 国内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现状

国内垃圾分类制度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大学生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垃圾分类意识的熏陶。目前,国内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是十分欠缺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垃圾分类必要性认识欠缺

中华民族有着5000 年的悠久历史,但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未出现过垃圾分类的概念。所以,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垃圾分类是没有必要的,或者必要性是不充分的。事实上,垃圾分类通过合理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能把有用物资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率,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一旦意识养成,并不需要太高的成本,而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却是巨大的。

1.2 垃圾分类烦琐,潜意识排斥

垃圾分类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每天产生的垃圾需要进行分类处理,并投递向不同的垃圾桶。困难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种类繁多,很多人并不愿意学习、熟记垃圾的正确类别,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认为这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事情。随着再生能源的不断普及,多数人认可垃圾分类的益处,但不愿意耗时耗力去行动,潜意识里排斥而已。

1.3 时间很“宝贵”,不愿意浪费

国内大学生时间比较自由,喜欢夜生活,导致多数大学生没有早起的习惯,而多数国内大学是严惩学生上课迟到行为的,这就导致大学生起床后的时间特别的“宝贵”。多数大学生起床后,留给自己抵达教室的时间寥寥无几,甚至早饭、洗漱的时间已经被压缩掉。如此,花费时间进行垃圾分类,自然是多数大学生不愿意的。

2 国外垃圾分类成功经验

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完成了发展中国家粗放式发展进程,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所以,国外一些国家很早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并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2.1 垃圾分类要立法,有奖有罚

德国政府于1972 年便开始了相关立法,先后有《废弃物处理法》《废物分类包装条例》《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诞生,对商品生产厂家和居民都做了相关约束,明确了惩戒范围。2003 年德国开始强制实行这项制度,顾客在购买所有用塑料瓶和易拉罐装的矿泉水、啤酒、可乐或汽水时,均要支付相应的押金,1.5 升以下需支付0.25 欧元,顾客在退还空罐时,可领回押金。日本在1970 年也修改了《清扫法》,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

2.2 让人民看到改变

很难想象,19 世纪末以前,纽约可能是世界上最肮脏的城市之一,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直到卫生工程师乔治·韦林的出现,才让纽约有了本质上的改变。1895 年,作为街道卫生指挥官,韦林主持创建了纽约历史上第一个垃圾回收和分类系统,号召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要求居民共同参与,一起上街打扫卫生。在乔治·韦林和全体居民的努力下,纽约很快便摆脱了脏乱差的恶名,享受环境改变带来的福利。

2.3 从娃娃抓起

垃圾分类重在意识的培养。瑞典从公民儿童时期便开始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有所涉及。孩子们在学校接受垃圾分类教育后,不仅会“从我做起”,还会监督家长执行垃圾分类政策。如果公民从儿童时期便树立起垃圾分类的意识,就可以做到代代相传,成为这个国家的“习惯”。

3 国外垃圾分类经验对我国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培养的启示

摸着石头过河,是成长的方式。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也是成长的方式。所以,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情况下,学习别的国家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能够让我国大学生更快地树立垃圾分类意识。

3.1 建立奖惩制度,赏罚分明

单纯依靠大学生的自觉性进行垃圾分类是不现实的。只有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才能够很好地执行垃圾分类制度。比如可以在高校中试行奖惩制度,对于正确执行垃圾分类的宿舍,其宿舍成员可以加一定的德育学分;在评奖评优时,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权;甚至可以考虑替代劳动相关课程的学分等。除了奖之外,也应该有惩罚的制度,比如,对于不执行垃圾分类制度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德育学分的扣除,取消其奖助贷的评选资格或者是降级。在制度的监督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才会认真执行垃圾分类政策,久而久之,成为其潜意识的一部分。

3.2 让学生感受垃圾分类带来的改变

在高职院校中,垃圾分类能够带来的比较直观的改变体现在:校园内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不再杂乱无章;同学生活环境得以改善,心情变得开朗……假设所有的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校园环境的改变会是明显的,会给学校、老师、学生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一旦学生感受到这些积极的改变,会产生对垃圾分类的认同感,继而强化他们的垃圾分类意识。

3.3 垃圾分类意识从入校抓起

瑞典垃圾分类制度已经执行了几十年,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群体也没有接受过垃圾分类教育。所以,想让学生有很好的垃圾分类意识,需要从大学生进校那一天起,便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强化,让学生意识到垃圾分类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这样才可以提升大学生对校园垃圾分类的认同感。

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是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再加上,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一样,世界观不一样、习惯也不一样,所以,在培养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的过程中,也要因地制宜,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够照搬。只有把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才能找到正确的培养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的途径,更好地落实垃圾分类政策,为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尽一份力。

猜你喜欢
成功经验垃圾分类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依靠先锋人物开展少先队活动是一条成功经验
依靠先锋人物开展少先队活动是一条成功经验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乡村旅游开发要保留“乡土味”——以袁家村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为例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