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艺术歌曲《夜与梦》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探析

2020-01-09 09:16:36郑嘉豪
黄河之声 2019年22期
关键词:舒伯特大调浪漫主义

郑嘉豪

(赣南师范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

一、《夜与梦》的艺术特征

艺术歌曲通常取材于诗词歌赋,所以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通常是依据诗词的篇幅,音调变化来进行谱曲,而不受传统的曲式限制。《夜与梦》正是一首典型的浪漫主义抒情艺术歌曲,它的结构细致精巧,情感细腻,音乐与诗词紧密结合。其曲式结构如下:

该首作品采用二段曲式结构,主调为B大调。整首作品织体比较单一,篇幅短小,旋律比较平缓,仅通过调性的变换即伴奏织体之间的配合营造出浪漫宁静的氛围。

(一)歌词文本

舒伯特这首《夜与梦》歌词选自德国诗人马太•冯•科林的诗歌,原作分为两节,每节四行,歌词通过深邃的意境,感人至深的笔触深刻反映出了诗人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及高度的文学修养。另一方面,因为歌词本身取材于诗词,使得歌词本身就具有诗歌的韵律,具有“叙述性朗诵”的特点,音调上的变化也更好的契合了作曲家的谱曲工作,使得整首作品的歌唱如朗诵般娓娓道来。舒伯特将冯•科林的这首诗歌赋予了新的生命,通过创造美妙恰当的艺术形象,实现了词,曲,唱三者的完美结合,用听觉的形式将诗人笔下的艺术形象,艺术境界表现了出来。这也正是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创作的一大特点,即高境界的文学诗词与完全按照诗词歌赋内容采用恰当音乐创作手法配于曲调的一种音乐与诗词的完美结合。

(二)钢琴伴奏与旋律

第一小节将全曲的伴奏织体形式展现了出来,第二小节运用两小节的连续向下模进旋律,推动音乐趋于平静,在第四小节后半拍通过重复B大调属音来巩固调性并为演唱声部的进入做好准备。

第五小节演唱声部进入,形成了“瀑布形”的旋律外形,具有很浓郁的浪漫气息和抒情性。这首作品的开头通过一连串的下行旋律及犹如叹息般的长音演唱来契合冯•科林这首诗歌的前两句“神圣的夜马上要消逝,温馨的梦也将要沉沦”所要传达的意境。最后一句旋律先上后下,给人营造出一种意犹未尽的意境后进入间奏。

经过一小节的间奏后,乐曲进入了下一段,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十五小节,乐曲调性由B大调转入G大调,演唱声部也出现上行旋律甚至是大跳音程力度和音色上都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十一小节,调性转回主调B大调并在次出现“瀑布形”的旋律外形,再一次通过下行的旋律线条来表达对美梦的留恋并反映了作曲家和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追求。

《夜与梦》这首作品钢琴伴奏织体比较单一,整首歌曲高声部只采用了半分解和弦而低声部则一直采用的四度、五度及八度等协和旋律音程来营造夜晚宁静,安逸的氛围。且在整首作品的钢琴伴奏中左右手的节奏型保持一致,同时也一直保持反向进行,以此来突出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外界事物变化的相互交融。

二、《夜与梦》演唱的探析

前文从曲式结构,钢琴伴奏,旋律等方面对《夜与梦》这首作品进行分析后,我们在演唱这首作品时还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品风格

《夜与梦》这首声乐作品是在浪漫主义的大背景下,舒伯特创作的一首富有强烈浪漫主义气息的安静,甜美的作品,若将用戏剧男高音那种辉煌无比,金属般的音色去表现这首《夜与梦》,那显然是一次失败的演唱。

(二)歌者与作品的融合

乐曲通过四小节的前奏,营造出安静夜晚的场景,此时歌者也应该真正的从内心放空自己。在演唱的过程中,声音要时刻保持安逸,宁静,不能用戏剧性的音色去表现。

乐曲开头就是一个三拍半的长音,加之全曲速度较慢,所以在此处可以做一个渐强的处理,倘若没有足够的气息支持,在唱Heil’ge nachut,时身体会因为气息不够而变得僵硬,从而导致声音发紧。因此在前奏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准备。

第十二小节这句旋律上行,演唱时应注意气息不要往上提,在保持腰腹气息支持的同时还要做到身体的放松。后一小节的stil-le stil-le,旋律模进下行,可做渐弱处理,同时在唱完第一个stille后稍作停顿再唱第二个stil-le,在缓缓停在主音B上,以营造意犹未尽的氛围。

一小节的间奏后乐曲进入第二段,16-19小节的两句歌词一样,但旋律上两句为上行四度的模进,加之紧随其后的第二十小节在音乐氛围上为全曲的高峰,所以在演唱这两句时应做渐强处理,但同时要继续注意把握音乐的感觉,不能运用过分夸张的音量,音色去表现。

第二十小节达到了全曲的顶峰,歌词译文为“当白昼来临,你大声呼喊”。经过了前面幽静,孤独的夜晚,当白昼就要降临时,青年内心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因此,唱到这句时,情感应该比前面更加强烈,更加迫切。第二十一小节的歌词译文为“回来吧,神圣的夜!”,从歌词中就能窥探一二,既然是“回来吧,神圣的夜”,那么语气肯定相对委婉,带有诉求的情绪。因此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你并不能大声呼喊,反而是以一种温和,诉求的情绪来演唱。第二十二小节,第一句旋律弱起下行,让之前的音乐趋于平缓的同时,在第二十四小节的最后停在了B大调的Ⅶ级上,给人一种悬而未决的感觉。第二十五小节,因为最后采用了K46-Ⅴ-Ⅰ的和声进行,最终停留在B大调主和弦上,使得该乐句在整体的听觉上与前句停留在Ⅷ级和弦上有了很大的对比,歌唱中应注意把握这些细节。

三、结语

舒伯特作为“艺术歌曲之王”,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作品。本文仅以《夜与梦》这首作品为例,通过分析该首作品的艺术特征,探究该首作品的演唱风格,来解决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时的一些问题。

猜你喜欢
舒伯特大调浪漫主义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中华诗词(2022年1期)2022-12-31 05:40:44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艺术启蒙(2022年6期)2022-06-22 06:48:48
西班牙浪漫主义的狂想
艺术启蒙(2022年3期)2022-03-24 02:35:10
D 大调赋格 (钢琴小品)
当代音乐(2020年11期)2020-11-24 05:15:27
G大调随想曲
ViVi美眉(2020年2期)2020-08-04 13:20:14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3:15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杭州(2015年9期)2015-12-21 02: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