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困境及对策

2020-01-08 02:23彭爱平朱天鹏覃恬
下一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困境大学生对策

彭爱平 朱天鹏 覃恬

摘 要:我国在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新思路。大学生是公益创业的新力量,其创业也能有效推动公益创业的发展,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本文立足大学生公益创业困境探讨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对策,旨在推动大学生公益创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公益创业;困境;对策

公益创业属于一种新的社会组织,近年来创业理念与公益理念快速传播,使其快速发展到国外,其被人们认为是可以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之一[1]。随着创新创业理念的发展,公益组织门槛也逐步降低,使得我国产生了一股公益创业热潮,很多大学生都纷纷投入其中。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推动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更好的发展。

一、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困境

(一)社会并未形成鼓励公益创业的氛围

公益创业对学生而言就像是舶来品,进入到国内的时间还很短,其正处于起步发展的时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还未具有统一的定义,因此也就很难统一学生对公益创业的认识,甚至对其存在一定的困扰与误解。很多社会民众错误的认为其与其他的商业创业相同,加之社会上各种丑闻也会使得公益组织自身的公信力产生动摇,因而对一些纯公益的组织信任与支持力度不足,这也就使得以大学生为主的公益创业项目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

(二)没有良好的创业环境

政策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属于创业环境的内容。家庭的支持也会对大学生创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父母思想比较传统,其认为只有子女进入体制内才是好的工作,创业是不靠谱的事情,这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大学生的抉择产生影响。近年来我国逐渐出台了鼓励学生创业的利好政策,但是从实际的操作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政策也不够完善。这对于创业经验空白以及缺乏创业资金的大学生来说得到政策支持的概率很小甚至基本为零。此外,学生缺乏社会组织的支持在创业过程中仅依靠学校与政府很难运营。

(三)公益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

学生驾驭公益创业能力仍然有待加强。学生长期处于安逸封闭的环境,由于缺乏社会阅历使其对公益创业的正确认识以及所处社会环境存在较大偏差,加上受到专业限制与缺乏商业思维使得学生容易与好的公益项目擦肩而过[2]。此外,学生公益创业可持续能力不足。当前公益逐步向商业倾斜,虽然学生在公益创业过程中主要是以社会价值为基础,但是公益创业与无偿慈善又有很大的区别,生存的前提是资金,还需要客观的利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大学生在公益创业初期大都以社会价值为主,缺乏商业模式与理念,再加上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也就不了了之。

二、大学生公益创业对策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学生公益创业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大学生公益创业方面的法律法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公益创业项目,设立专门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机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审批手续化繁为简,简化各种开设公益组织的流程,尽可能将公益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与准入门槛降低,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公益组织的空间,在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为学生开展公益创业项目提供帮助。

(二)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公益创业教师队伍

实际上,公益创业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培养人才的方法,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实施慈善服务的能力以及具备公益慈善项目方面的管理知识[3]。师资力量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关系到公益创业教学质量,还决定能否实现教育目标。高校在选聘公益创业教师时应选取具有这方面工作经验的、具有公益创业知识背景的教师,加大力度培训其基礎业务与教学技能,给其提供更多外出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实现教学、教研与服务社会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引导教师主动改变公益创业教育中师生关系,主动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带领学生不断反思、回顾、体验及应用。

(三)创建大学生公益创业孵化体系与机制

公益创业教育并不简单,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给学生更多体验与实践机会。学校应逐步完善自身的公益创业案例库,最终形成一套可以供学生借鉴与学习的案例成果。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与公益有关的竞赛,让其说出自己的想法,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创造更多价值。建设公益创业实习基地,让学生可以真正接触到相关的运作。此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建设公益创业孵化基地,给学生发挥自身创意提供良好的平台[4]。如此一来基地便可给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对学生而言则是降低其创业成本与风险。这个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公益创业孵化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就业质量也相应地得到提高。

(四)拓展公益创业资源

拓宽公益创业资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鼓励学生报名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公益活动,尽可能获取社会关注与政府的资金支持。其次,以市场调研分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社会服务与工艺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双赢目标。最后,建立高校公益创业平台,共享信息资源,强化与环保组织之间的沟通,为有效开展公益环保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双创教育背景下我们应主动搭建学生公益创业与高校、政府、社会三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构建多方联动的复合型大学生公益创业协同模式,推动大学生公益创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爱菊,唐华.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16(4).

[2]贾玉婷,汪泳.大学生创业政策困境与对策[J].祖国,2016(18):152-152.

[3]宋金牛.大学生创业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7):104-105.

[4]程楊森.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6(6).

作者简介:

彭爱平(1998—),女,汉族,湖南浏阳,湖南文理学院护鸟营荣誉营长,本科在读。

本文为2018年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美丽中国——“文理护鸟营”在行动,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Z73。

猜你喜欢
困境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跟踪导练(一)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