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林
庚子年在我的人生中,有些事情或许是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十多年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我的一篇文章被《山西画报·经典晋城》配图刊发。今年,看过几个老师的书籍之后,写了几篇读后感之类的文章,通过朋友的帮忙在几个平台推出,引起了一些反响。为表答谢之意,托朋友邀大家一聚。期间有幸结识了几位新朋友,没想到的是,与我相邻而坐的朋友竟然是《山西画报》晋城记者站现任站长李鹏飞先生。由此把我的思绪拉回了十多年前,也由此增添了几分亲切感,让我很是高兴。
窃窃私语间,得知李站长精心策划、亲自主笔推出了《太行古堡系列专题报道》。我立即加上了他的微信,并关注了该站的平台“太行头条”。之后,便随着时间推移认真地阅读了该系列报道的每一期的文章。从中深深感受到,该系列文章为太行古堡申遗唱响了一支赞歌。
一、幽幽古堡遗存,激活赤子一片真心
李鹏飞先生在担任《山西画报》晋城记者站站长之前,很少到晋城,对晋城的了解知之甚少。到任后,他一方面通过加强与晋城党政部门的沟通联络,熟悉情况,尽快进入角色。围绕晋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组织本站人员跟踪采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重大事件和县区新闻,一方面扑下身子深入乡镇农村,抓住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这些关键点,深度报道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积极主动发挥好记者站的职能作用。
在晋城走的看的多了,慢慢地对被冠以“太行古堡”的、沁河两岸耸立着的那一座座气势恢宏、雄伟壮阔的古堡和民居建筑群,产生了特别的、前所未有的兴趣。凝视着它们在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雨沧桑后,巍然屹立在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深邃的历史记忆和人文传奇,成为一道贯穿古今、雄奇壮美、独一无二的风景,心中就荡漾着油然而生的感慨。那一座座古堡,在他的眼里成为了活灵活现、活色生香的精美艺术作品,它们倾注了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历史风韵和人文情感。传统堡寨以丰富的遗构,陈述着、印证着、展示着、延续着历史,已经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山包围中的山西晋城,独特的地理条件营造了这里相对封闭的环境,本身就像一个自然形成的“大型封闭古堡”,更使得太行古堡具有了其神秘而独特的韵味。太行古堡古朴、苍凉的粗犷气韵,诠释着一个民族千百年来不断演变的社会文化和观念形态,那117座古堡与古寨,不同的形态相同的神韵,不同的方位相同的底蕴,不同的沧桑相同的功用,不同的布局相同的理念,是人类历史发展演进过程的最原始而古老的“活化石”。
当一个人置身太行古堡群,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时不在激荡着他的内心,展示着千年文明在古堡上的文化积淀。走进太行古堡,如同走进“又见平遥”情景剧的感觉一样,古堡与人融为一体,仿佛你穿越千百年的时空成为古堡中曾经的古人,又仿佛就是走进一段千年尘封的历史,走进一种原汁原味的生活,走进一个曾经非常熟悉的空间。在古堡中穿行,你会觉得那是行走在一种文明和谐的氛围中、一种自然天成的境界中。上至年逾古稀的老奶奶,下至天真烂漫的小孩,只要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家,他们就会像对待家人、对待朋友一样对待你。由此,在他的心中,萌发了一种深深的情意,要将这些深藏在山水间、驿站边、古道旁的神秘古堡,以一个记者的视觉向更加广泛的地域进行推荐,以尽一个职业媒体人的责任和义务,吹响太行古堡“苏醒”的旋律。
晋城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太行古堡群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并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把太行古堡群申遗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密切配合、全力推进,特别要把太行古堡群申遗的过程变成强力宣传晋城的过程,不断提高晋城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一决定,使李站长兴奋不已。这正好给了他施展抱负的机会。
二、悠悠古堡情怀,成就古堡系列报道
为了保护太行古堡这些“活着的”遗产,晋城有关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去年已经出台了《晋城市太行古堡群保护条例》,推出了大型实景剧《古堡!古堡!》,相继举办了太行古堡国际论坛和首届东西方古堡对话、太行古堡研究与发展研讨会等活动,并启动了太行古堡校地合作仪式等一系列举措,开拓了东西方古堡对话通道,突出了太行古堡的国际地位,提升了太行古堡的世界影响力,为太行古堡的申遗打开了一扇大门。
在这样的背景下,用太行古堡的文化文明力量推动晋城文旅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获得感、幸福感,是太行古堡留给晋城人的最珍贵的财富、留给当代世界的最大文化遗产,也是太行古堡在新时代的最大价值。而作为驻扎在晋城的省级媒体单位,系统地进行太行古堡的宣传报道,即显得尤为必要,又是自己分内的应为之事。
经过一番准备。太行古堡系列专题报道,与5月16日正式推出。当我看到《山西画报》记者站与晋城市委新闻中心、晋城市太行古堡研究院联合推出的太行古堡专题系列报道之一,即开篇之作《深藏秘境的太行古堡》,便被深深吸引。该文由晋城市太行古堡研究院张建军先生撰写,爬罗剔抉的精选、提纲挈领的概括、清新流暢的语言、剥茧抽丝的解析、新颖独到的叙述,纤毫毕现的描写,知识之渊博,见解之深邃,架构之精到,铺排之有序,将太行古堡最经典、最厚重、最神秘的核心之处,展现在面前,无不深深地撼动着我的心脉。特别是附在文章之后的第一幅图片,便是滋养我长大、陪伴我苦乐、给予我渴望、成就我事业的周村古镇那最具代表性的东岳庙时,我情不自禁地把手机放在胸口上,任思绪流淌,流淌在那个万家灯火的时刻、那个心潮澎湃的时刻、那个怀念故乡的时刻。
“多少年的追寻,多少次的叩问,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妈妈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一碗水、一杯酒、一朵云、一生情……”我默默地在心里吟唱着《乡愁》这首歌,许久才从这油然而生的感动中收回自己的思绪,继续浏览《深藏秘境的太行古堡》之后的其他图片,透过一幅幅图片,去观瞻远去的历史烟云之下、雄伟的太行之上座座古堡、个个古寨的风韵。
接下来的每一篇专题报道,紧扣揭秘太行古堡的神韵而展开,从最直接、最直观、最基础、最恢宏的层面,将“太行古堡是中国乡村民居防御建筑的最高成就”“太行古堡是太行山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三大古堡群之一。目前这些古堡建筑群形制保存完好,原始生活状态延续至今,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活态遗产群”这些总结性、结论性的概念,贯穿在字里行间、层次段落、言语词句之中,让读者可以通过报道,了解太行古堡的整体形态和防御设施极具价值,村边堡、围村堡、家族堡等不同形态,以及直接反映中国乡村社会应对重大事件时展现出的民间智慧和创造力,反映独特的社会文化、突出的营造智慧和先进的治理理念,让读者透过太行古堡系列专题报道这一载体,从最基本的层面认识太行古堡文化,是太行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太行山文化和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另外两大文化紧密相连,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
精选类别,粒粒珍珠编成古堡锦绣。对太行古堡进行专题报道,不可能一次将上百处古堡全部介绍,需要从浩瀚如海的古堡遗存中,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进行边采访边报道。以《山西画报》晋城记者站牵头组织的报道组,首先通过现有的资料以及近年的足迹所到之处的印象中,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比较、筛选,确定了20多个古堡作为报道对象。其次,根据记者站人员少、事务多的实际,把做好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日常报道与太行古堡专题报道统筹安排,分工协作,整体兼顾。在此基础之上,协调有关方面予以积极配合,有计划深入古堡村寨进行实地采访,逐步形成了白天跑现场、晚上开夜车、加班赶稿子、次日见文章的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模式。
在精心努力运作下,专题报道体现了村边堡、围村堡、家族堡等不同形态的表象情况和横贯古今的脉络,使得太行古堡的整体形象,通过这一个个胜似珍珠的古堡,编织成了千古锦绣图。临河靠山而筑的古堡村寨,匠心独具而巧夺天工;平原坞堡而建的城池壁垒,精美绝伦而浑然天成。太行古堡群的独特属性,在一篇篇报道中显现的淋漓尽致。形似虎城的周村镇,置县设郡的高都镇,九州针都大阳镇等,各有其雄伟壮观与历史悠久。如《穿越历史隧道,品读高都古镇》这样介绍高都;早在两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高都文化遗址,足见其悠久。“谢氏城堡共有22个古院建筑群落,5个棋盘院、8个四合院、4个三合院、5个依地所建的不规则院落,村的东侧建有大宗庙和小宗庙。城堡内设9个城门,8条胡同,8条丁字街,与东街、西街、上街、下街等4条主要街道相连。谢氏城堡内设18个连接通道将22个院落相连,建筑面积约15000余平方米,地道及排水系统长约500米,总占地面积30000余平方米,全部是砖木或石砌结构的二层楼。840余间房屋上下畅通,户户贯通,院院连通。”(《炎黄文化的“活化石”——谢氏城堡》)这些,无不彰显着古堡的历史文化魅力。古堡充分利用资源、空间、在内部结构中,发挥地域和山水优势。围神祠庙宇筑城建寨,求得神灵护佑,在一段段文字中绽放着奇光异彩。这些都彰显了古堡中的共性特征。
精辨蕴含,处处经典映照古堡沧桑。千百年的风起云涌,曾经在岁月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太行古堡,许许多多的伟岸雄姿已经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荡然无存。而留有遗迹的古堡,不足其三分之一。能够保存其当年风貌的,更是为数不多。诸如皇城、郭峪、湘峪、屯城、周村、高都、大阳、西黄石、石淙头等古镇古堡,已经或者正在被重振当年雄风的则是凤毛麟角。如何精辨蕴含,透过报道的一座座古堡村寨,展现太行古堡的风雨沧桑和巨变,成为报道组最为关注的焦点。我欣喜地看到在20多篇专题报道中,透过挖掘社会文化的溯源、建筑文化的内涵、历史信息的剖析,达到了他们想要表达的初衷。这些报道中,对社会文化从以君权为中心、恪守礼制的和会文化、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多元信仰的心理慰藉、求安心理的精神寄托等五个方面予以初步表达。而对于建筑文化的内涵,则从成熟的地域建筑、居防合一的体系、开拓超前的理念、大开大合的官居等重点予以粗线条的勾勒。社会动荡、经济发展、晋商兴起等历史过程,都对太行古堡的建筑形成产生了作用。但是随着战乱、饥荒、朝代更迭、人口流动、自然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演变,太行古堡逐渐由盛转衰,斑驳沧桑,便成为一种必然。幸存者大都与明清时期的富豪巨贾有一定关联。逡巡于乡间民居错落的老街,穿行在一个个古朴典雅的院落,城内古色古香的民居,述说着这里曾经的耕读文明与富庶一方。因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古堡有着一个“金谷十里长,才子出郭峪”的美誉。《夕阳冶底,宋金遗梦》可谓客观叙述了又一个过程:门前有一对高约4米的石狮,为清康熙年间原物。雄狮在东,脚踩绣球;雌狮在西,背负幼狮。可惜两座石狮在上世纪中叶的政治运动中被砸掉了上肢,现历经劫难之后重新立于庙前,颇有残破之美,与断臂维纳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此之经典,如此之沧桑,如此之蕴含,融合在文章之中,读来叫人怎么能不被有所感染、不被牵肠挂肚?!
精探秘境,篇篇文章助力古堡申遗。太行古堡尽管大多数因沧桑风雨的飘摇,淹没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但那些能夠从风雨涤荡中,保存或者部分保存下来,能够给后世以解读,能够给历史以见证,能够给今世之研究,我们应该感谢的是人民群众,是地域文化的传承,是古堡自身的个性特征。
“大阳古镇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东西两大阳,上下两书院,沿河十八庄,南北四寨上,九十三个阁,七十二条巷,七市八圪垱,老街五里长。”(《九州针都,大阳古镇》)
“现存建筑物上的砖雕仍清晰可辨,龙脊、龙头、天官、天马、凤凰、麒麟、玉兔、蜂猴、各种动植物等等,形态各异,妙趣横生。特别是龙脊、龙头、蟠龙、天官、凤凰、麒麟等众多砖雕文化的表现形态。”(《炎黄文化的“活化石”——谢氏城堡》)
“在设计理念中,城堡融入了睿智精深的‘八卦学说,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把《易经》中的八卦理念与地形、水势、风向灵巧地结合起来。按八卦布局,以阴阳为本,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左祖右社,彰显建筑之美。”(《炎黄文化的“活化石”——谢氏城堡》)
这一段段文字,这一个个景象,包括没有在此文中点到的《碗子城的概叹与期待》《山水古韵石淙头》等等没有作较多叙述的古堡村寨报道,但它们无不诉说着太行古堡那地域文化的精深之处,以及古堡的神秘所在、境界所在。通过梳理一篇篇专题报道,我思考,我联想,我分析,我理解,在专题报道中,报道组人员抓住古堡遗存子要素,在文章中客观、直接探究并回答了太行古堡之所以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之所以具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之所以能作为晋城“代言人”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些问题:正是太行古堡有其深厚的地域建筑文化底蕴,支撑着,传承着,延续着,它应该有但不局限于這样的含义:山水合一的景观特色,封闭内向的空间架构,高度密集的内部环境,就地取材的基建方式,独特的四大八小院落,精雕细琢的建造艺术,易经文化的传承利用,地域文化的独特存在。我想,这些报道,正是为太行古堡“以“三大工程”为助力,全力推进古堡文物密集区工作。实施太行古堡守护工程,从组织架构、法规制度体系、资金筹集等多方面为古堡守护提供保障;实施太行古堡记忆工程,一方面全面抢救、征集、发现古堡文化遗产,一方面对古堡文化进行研究和宣传推广;实施太行古堡活化工程,建设太行古堡展示中心,继续实施太行古堡社会保护认养工程,深化文旅融合发展”,能够借助申遗,通过规划、管理、保护、恢复、开发、利用、认养等等一切行之有效的途经和办法,吹响进军号角,唱响铿锵旋律,而付出努力和坚持。
三、绵绵古堡根脉,涤荡厚重责任担当
一个多月的时间,三十多个日夜辛劳,汇集了李站长和联合创作团队每一个人的智慧、才华、思想精华和责任担当。二十多篇专题报道,浓缩了太行古堡凸显的中华民族精神。女娲氏、神农氏及尧、舜、禹等在晋城活动的痕迹,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禹凿石门、精卫填海等神话的精髓,先祖先哲们的大爱、无私、奉献、团结的精神和憨厚、淳朴、勤奋、坚韧的品格,凝结于太行古堡之中,透过专题报道沉浸在读者心中。团结、互助、勇敢、奋进的精神,激励着当代晋城人为全面建成小康、实现脱贫攻坚而执着奋进。人必须要有一点精神,太行古堡申遗,无疑是晋城重塑晋城精神和古堡文化的一次行动。
李站长告诉笔者,深度探究耕读文化延续的历史文化支撑,深度研究远古历史遗存下的各类典籍、家谱、账本、契约等,深度挖掘影响太行古堡盛衰的历史风云人物的精神品格,也就是深度探寻太行古堡历史遗存背后的深层次缘由,深度挖掘古堡背后的文化内涵,全方位介绍太行古堡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是太行古堡系列专题报道截稿之后,《山西画报》晋城记者站即将开始的一项气势恢宏的计划,也是该站为提高全社会对太行古堡申遗工作的认识,提升太行古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太行古堡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呐喊助威,使得太行古堡成为晋城农林文旅康协同发展的新引擎的责任担当之行动。
岁月已留痕,写满年轮,尘封记忆最贵珍。历史遗存何盛景?心事忧纷。古堡历烟云,亟待更新,重任在肩守初心。众志成城齐用劲,申遗必成。在太行古堡系列专题报道陪我度过工作之余的时间,欣喜地发现阅读“太行头条”这一平台的文章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个习惯,总期待着有更多古堡系列的专题报道陪着我,让我更加了解我深爱的晋城,了解我赖以生存的晋城。在此,祝愿太行古堡申遗早日成功!并祝愿山西画报晋城记者站办得更加红红火火!
——选自《泽州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