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坤
2011年,我通过“特岗计划”招考来到东汤河小学,成为一名光荣的特岗教师,弹指一挥间,已是十年。十年的教师生涯,让我从一枚傲娇的“小鲜肉”变成了朴实的“黑大叔”;十年的特岗锻炼,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令我自豪的是,我们全体教师用十年的时间让东汤河这所乡村小学焕然一新,成为英山教育版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清贫之中满含幸福
东汤河小学是一所位于大山深处的寄宿制学校,十年前只有几间矮小的校舍,操场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通往学校的道路更是崎岖难行。
还记得报到的那天,我搭乘中心学校教研员的摩托车,一路颠簸来到学校。一群“老乡”正在校园内拔野草,见我们到了,连忙上前迎接,我这才知道,原来是校长正带领老师们做开学前的卫生大扫除。校长拍拍身上的泥土,指着西北角一间房子,热情地说:“小柯,那是你的宿舍,床已经给你搭好了。”
我们的“宿舍”是用一间大教室分隔出来的,里边有两三张木板床,外边摆放着几张办公桌,既住人又办公。这时,我才感受到什么叫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乡村学校的教师生活,清贫之中也满含幸福。作为学校唯一一名80后青年教师,我享受到了最真诚的欢迎和关爱。
下课后,常常有学生偷偷跟到办公室来看我,有的孩子从门缝里塞进来一些写着美好祝愿的小纸片,又害羞地跑远了。每到周末,只要我没回家,总有住在附近的孩子牵着家长的手,硬拉着我到家里吃饭。
校长把自己唯一的电风扇让给我,还笑着说他皮糙肉厚,蚊子不敢咬。老师们对我也格外友好,吃饭时,总是主动为我夹菜,生怕我这个小伙子饿着;工作上,给予我毫无保留的指导,手把手教我怎样备课、写教案,怎样化解孩子们之间的小纠纷。但凡县里镇上有教研活动,老教师就骑着摩托车带我去学习观摩。
在学校里,我处处感受到像在家里一样的温暖。领导们的信任和关心、同事们的无私帮助、学生们的淳朴善良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充满了信心和干劲。就这样,我从一名稚嫩的教坛新兵,慢慢成长为业务骨干,而我对教育的理解、对东汤河小学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当时,学校的硬件设施有限、活动场地狭小,如何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让孩子们度过快乐的童年成为我们的头等大事。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因陋就简,充分利用既有条件,开展了许多趣味活动。
一场拔河比赛,在震天响的“加油”声中,师生的感情拧得更紧了;土操场上,白石灰画出的赛道、小板凳设置的跨栏也能展现孩子们矫健的身姿;篮球架下,男女生混合组队拼抢积极,巾帼不让须眉;晨光中,孩子们围着土操场跑操,同样是一道悦目的风景线;漫山遍野的板栗,也能作为比赛优胜者的最高奖赏……
别出心裁的趣味运动,让整个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健康成长,小小的校园充满了勃勃生机。就这样,我竟成了东汤河小学最受欢迎的“孩子王”。
为了孩子们的梦想选择坚守
而让我明白特岗教师对于偏远乡村重要意义的,则是一位将要退休的老教师。记得那是2012年的“五一”假期,临近退休的张学明老师拉着我,走遍了东汤河小学附近的山山水水,也走访了许多孩子的家。我这才知道,附近六个村子,就只有这么一所小学;学校的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半留守儿童,无论在学習还是生活上都需要老师们的关心和指导;附近的老乡们也盼望着有更多的新老师来教好这些农村的孩子们。
张老师对我说:“小柯,我老了,就要退休了,多想再教个三五年,哪怕一年也好啊。”我至今也忘不了张老师那充满眷恋的话语,忘不了走访的老乡们那淳朴的笑脸和期待的目光,更忘不了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神……
这次走访让我对乡村教育、乡村教师有了更多的感悟。一年之后,我通过了省招考试,正式成为一名新机制教师,继续服务于东汤河小学。要完全胜任这里的工作,除了要把书教好,还得会装电灯、修电扇、修水管;有时候还要爬上高高的屋顶,检修漏水,疏通管道,为此,我练出了一副矫健的好身手……
2015年秋季,由于老教师退休,新教师得不到及时补充,学校六年级不得不裁撤合并到初中部,附属幼儿园也被迫关闭。开学前,总有孩子问我:“柯老师,您这学期还在不在汤河?您不会走吧?”
身边的亲朋好友也都劝我参加城区学校招考。看着身边的教师调离,我有时也不免动摇。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中,我最终选择了坚守。
因为,我始终还是放不下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在他们小小的身躯里藏着很多大大的梦想。四年级的李涛,他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王若涵的梦想则是当一名舞蹈演员;石浩然长大后想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解放军;五年级的汪梦涵特别喜欢唱歌,她希望能够当一名音乐教师;柳雅琪是一个文静内秀的小姑娘,她常说要当一名大作家;刘承澈喜欢数学,特别爱钻研,他的梦想是当一名电脑工程师……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五彩斑斓的梦想,给了我坚守的勇气和前行的力量。东汤河小学于我,已是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出任校长勇挑重担
2018年秋季,组织上任命我为东汤河小学校长。
担任校长后,我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这对阅历尚浅的我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54岁的石召舟老师是学校发展的“活历史”,30多年的教龄见证了学校发展的每一步。一个周末,我拎着一瓶烧酒,抓了两条草鱼,到石老师家登门求教。饭桌上,从不沾酒的我,恭恭敬敬地向石老师敬了三杯,说道:“您得支持我!”石老师一仰脖子,干了杯中酒,重重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放手干,小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都是你的坚强后盾!”
就这样,我理清头绪,与年长教师真诚交流,取得信任支持;与青年教师坦诚相对,共谋发展之路。
面对学校裁撤的传言,我组织教师入户宣传助学政策,把原本要转走的学生“拽”了回来,圆满完成入学巩固工作。
为了让家长放心,我们策划了校园开放日活动,请家长们走进宿舍、走进食堂、走进教室,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我们申请实施了“明厨亮灶”升级改造工程,让学生在校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随着国家政策对乡村学校的倾斜扶持,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此同时,我们积极主动联系了数十家社会公益团体,为学校筹建教室、捐献爱心物资、增设生活设施。现在的东汤河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硬件设施和育人环境越来越好,师生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十年风雨兼程,不问收获,但求耕耘,捧着一颗初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多少次梦回十年前那个夏天,作为“特岗计划”的一员,我们庄严宣誓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作为一名乡村教育的坚守者,我心依旧:怀揣梦想,扎根乡村,我愿用青春的双臂托起孩子们的希望,用青春的汗水谱写明天的辉煌,让青春在特岗上闪光!
责任编辑/曹小飞